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对戏曲的感触也越来越不一样了。

曾经几何时,戏曲对于我来说其实一直都是很陌生的存在。作为80后,我真的不了解老一辈为什么会对戏曲这么的痴迷,更不了解父母每次遇到晋剧团演戏时再晚也要去看看的执着。

小时候我跟着父母去看戏,演员们穿着各式服装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台下的父母也在一旁低声的对我们讲解着戏的内容。然而无奈小时候的我对戏曲不感兴趣,眼睛一直叮着旁边小摊上的吃食,嘴里叫嚷着让父母买东西吃。那个时候父母往往为了让我安静下来,总要买一点吃的给我。我心满意足的在旁边吃着,他们意犹未尽地看着。

记得小时候,我姥姥每次来太原看望我们,只要赶上附近村里在赶庙会,她都要柱的拐棍让我们领她去。要知道我姥姥是小脚,每次都得走去走回,但她总是兴致勃勃的去,欢欢喜喜的回。

在戏院里,我都想睡了,但姥姥却随着剧情“替古人担忧”,一会儿张着没有门牙的嘴巴大笑,一会儿又揉着一双老眼直掉泪,看着她那样子,我好奇但又不敢多问,生怕影响了她老人家看戏。

如今,姥姥走了好多年了,想再陪她看次戏也没机会了,真的很怀念,很怀念。

小时候,山西卫视每周日播出《走进大戏台》节目,虽然记不太清节目开播的时间,但我印象中节目一直在播着。除了主持人在不时的更新,节目也越来越好了。虽然随着年龄增长,我也好久没看节目了,但一直记得小时候和父母每周看节目的情景。

每周一期的节目,即使我想换台,绝不被父母允许,我只能跟着看,从节目中也认识了很多晋剧大家,武忠老师,栗桂莲老师,还有后边提到的孙红丽老师等等晋剧名家。

说起晋剧大师孙红丽老师来,我是从短视频平台关注的她。虽然关注两年多了,但我一直没胆量在直播间和她互动。不过有幸在之前加了老师的微信,平时也偶尔发微信,但两年多联系并不频繁。因为每次都是写写删删纠结了很久才发,因为很惶恐不安,以为老师那么大的艺术家,那么有名气,自己很胆怯不敢互动。

戏曲的表演特性(戏曲的魅力)(1)

孙老师扮演的诸葛亮

不过,虽然是微信接触,但我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我自己有拿不准的事总想和老师聊聊。也许别人会说你自己拿主意吧,或者和你家人说。孙老师却会给我指点一二,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很幸运遇到老师。真的很感谢老师。

善良的老师必定会有一群忠实的粉丝,有幸认识了一群以管理员小光姐为首的忠实粉丝,关注两年一直在看直播间小光姐帮助孙老师做事。还有另外一位管理员纳兰天真姐在辛苦的打字幕。还有好多管理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默默的支持老师,一直有听老师讲述小光姐是从开播支持到现在的故事……

有幸加了微信交谈后才发现小光姐和纳兰姐是那么喜欢晋剧,专门去看老师平时的演出,还合影留念。我真的很敬佩两位姐姐的执着,羡慕她们有和老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更能体会到老师的魅力。

前段时间山西省演出行业协会的艺术之旅《老杨会客厅》节目直播,主持人杨培忠老师专访孙红丽老师、肖铁锤老师夫妇,为了让孙老师顺利演出,肖老师甘当绿叶转到幕后,默默照顾好家里,让孙老师后顾无忧。俩人如此的默契,孙老师说不上来的话,肖老师会及时补充提醒。更多的时候,憨笑着两眼放光看孙老师和杨老师交谈……

戏曲的表演特性(戏曲的魅力)(2)

孙老师生活照

孙老师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离不开肖老师背后的默默付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他们真好,愿他们越来越好。

我对晋剧曾是陌生的,直到关注了孙老师,为了跟上直播间进度,也为了能听懂晋剧,我一直在搜索晋剧台词,跟着孙老师的唱段视频一字一字抄台词,居然真的听懂了,越听越觉得好听。虽然不懂很多的晋剧知识,也不懂晋剧的唱腔,但就是莫名的觉得好听。

当真的接触了晋剧剧本故事,我就更了解晋剧的魅力,比如《打金枝》,剧情是讲述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暖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的故事,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搜唐朝皇帝的那会的资料。

就像老师说的:如果不了解剧情、不了解历史,你可能会看不懂剧情,理解不了教育意义,比如《三娘教子》,比如《芦花》等等。

说到教育意义,孙老师本身带的很多徒弟,平时短视频平台也连麦自己的徒弟,倾听他们的唱,或者现场教授徒弟,孙老师那个细啊,一字一句抠的,再一字一句教的。

这几年,我的变化之快是自己都没想到,根本没想到以后会爱上晋剧。

希望还为时不晚,我愿晋剧越来越繁荣,更多的人会喜欢上晋剧,晋剧,我们值得期待与关注!

作者简介

诗雅,女,太原人士。从小喜欢文学。爱好看书。内向,真诚的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