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赤壁之战

想来曹操是聪明一世,也有糊涂一时的时候。他本以为有雄兵百万,能够一统中原,不料却被周瑜、诸葛亮联手给打败了。而周瑜呢,年纪轻轻就立下了旷世功勋。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中华上下五千年)(1)

网络配图

《孙刘御敌》

公元208年,曹操已经有兵力30万,对外宣称80万。

在北方站稳脚跟的他,不甘心满足于已有的局势,决定亲自率军南下攻打荆州刘表。不料,曹操大军还没到,刘表就病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他听说曹军声势浩大,顿时吓破了胆,连忙派人暗地向曹操投降。这送来的好处,曹操还能客气?他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襄阳。

这时刘备驻守在樊城(今湖北襄樊),于襄阳一水之隔。听说曹军南下,刘备很清楚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抵抗不住曹操的,于是和诸葛亮商量急忙撤往江陵(今湖北江陵)。刘备深得民心,一些老百姓扶老携幼,也跟随着一起撤退。在长坂坡(湖北当阳东北),曹操大败刘备,刘备只得退到夏口(在今北武汉),形势万分危急。这时,占据江东的孙权也怕荆州曹操占领,派鲁肃到荆州探听虚实。

在这紧要关头,如何抵御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呢?诸葛亮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凭借长江天险,共同抵抗曹军。

刘备乘机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去见孙权,商议联合抗曹策略。孙权早已坐立不安,也有联合刘备抗曹的想法,但是孙刘两军加起来兵力也不过三五万,他担心自己不是号称80万的曹军的对手。不幸的是,曹操还发来了恐吓信,声称孙权如不投降,他就要马上打过来了。

曹操让东吴的一些人吓破了胆,长史张昭就是如此。他极力主张投降,弄得孙权摸不着头脑。孙权心里很不是滋味,举棋不定。不料,周瑜到柴桑后,慷慨激昂地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汉室奸贼。”同时,他还分析了曹操的许多不利条件,比如士兵不习水战,会水土不服,粮草供应路途遥远。

周瑜的一番话,让孙权豁然开朗。他站起来拔出宝剑,把案几砍去一角,严厉地说:“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几一样。”当然,这也离不开诸葛亮的劝说。

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精兵3万,与刘备大军共同抵抗曹操。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曹军兵士来自北方,水土不服,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战,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中华上下五千年)(2)

网络配图

《火烧赤壁》

黄盖是周瑜的部将,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计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现在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的方式来打败他们。”没想到,周瑜也有这个想法,于是周、黄两人进行周密的策划,制造了一幕“苦肉计”。

几天后,黄盖派人给曹操送去密信,表示愿意投降曹军。

曹操原本疑虑重重,听到奸细说黄盖被痛打的经过,才信以为真。

火攻的前期工作都已准备停当,只差东风了。可正值隆冬季节,哪里会有东南风,周瑜整天愁眉不展。一日,周瑜急火攻心,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诸葛亮笑着送来药方,煞有介地说自己能借来东风。

周瑜将信将疑,可还是吩咐黄盖准备20艘大船,船头密铁钉。船内装满芦苇干柴,浇上油,再用幕布盖严实,插上旗。另外,黄盖又准备了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一切布置妥当,只等着刮东风了。不知是老天相助,还是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天气竟突然刮起东南风。周瑜赶紧让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说今夜将带着送船前来投降。

这天晚上,黄盖带领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驶江北。

曹军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纷纷跑到船头看热闹。当曹操听说这些船不像是粮船,方才起了疑心。可为时已晚,黄盖已下令把船点着了,火船直逼曹操的水军。船头的铁钉一下子牢牢地插在曹军的船只上。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眨眼成了一片火海,而且越烧越旺,一直烧到了岸上。

周瑜看时机成熟,立刻率军冲杀过去,一时杀声震天。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孙刘联军穷追猛打,曹操大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