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

人与动物相似的特点(浅谈人与动物表达之异同)(1)

在诸多方面, 人与动物既具有一致性, 也具有差异性, 如形态、饮食、居住等等。同样地, 人与动物在各自的世界中互相沟通、传输信息, 因而, 在表之于外、达及他人 (物) 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就人与动物在表达层面所体现的共性和个性作一分析。

一、表达依凭的介质

任何表达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介质, 不管是人类的表达, 还是动物的表达。声音、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它们都属于语言表达介质的范畴。工蜂发现蜜源, 回巢向同伴作舞蹈动作, 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花蜜的质量都可以根据舞蹈的特征来判断。金丝雀的不同呼叫声则分别表示求偶、亲昵、觅食、集合等等。狼使用脸部表情、尾部动作、咆哮声则表示不同程度的威吓、焦急、沮丧、屈从。可以看出, 动物表达所使用的介质是多种多样的, 各介质在表达过程中的地位也是同等重要的。

人类的表达所依靠的介质也很丰富多彩, 但与动物的介质相比, 它们则显得更为复杂。例如, 挥手、拍手、举手、翘大拇指等, 仅各种手势即可独立地表示惜别、鼓励、质疑、称赞等多种语义, 而眉毛、眼睛、鼻子、面部肌肉等身体部位的同时调动则可以传达出无限的内心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讲, 人和动物都可以使用符号进行表达。60年代, Gardner夫妇训练Washoe学美国手势语, 用了22个月的时间教会了它34个词 (手势) , 学习的进展比较缓慢, 习得手势语也具有强烈的实用目的——从人类身上获得食物或照顾, 但是足以证明动物能够使用符号, 同时还具有接受符号的心理。

需要指出的是, 小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是人类表达的重要工具, 且声音在人类的表达中独占鳌头, 而无数试验表明动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习得人类的有声语言这一纯粹的符号的。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 改造了其发音器官, 使人类能够发出一个一个清晰的音节。相比之下, 动物的语言是一个不可分离的连续体, 动物不会把连续体中任何可分离的单位结成新的组合。

人类社会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它打破了语言交际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之基础上形成的书册、典籍, 更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类标志。如果看见猴子拿着一本书来读, 那会感到很滑稽。

综上, 人与动物的区别, 不是语言有无的区别, 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区别。人与动物的表达所凭借的手段有同有异, 且用各自的表达方式实现了交流的共同愿望。

二、表达的内容和“量”

人的语言表达内容分为四类: (1) 要求、命令、禁止; (2) 内心感受; (3) 询问; (4) 陈述。我们可以发现, 动物的表达行为多属要求、命令、禁止。动物在大部分情况下表达或表现的是其真实的内心感受。但是, 在询问和陈述这两种类型上, 动物与人产生了明显的不同。日常生活中, 很多时候人们都在互相咨询、建议、请教, 很少有某只动物向自己的同伴表达这样的内容。这里, 我们产生一个疑问:人类的表达是在充分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的行为, 动物的表达有这样的基础吗?我们的答案是:没有。另外, 人类八成以上的表达多属陈述, 而这在动物那里是永远无法企及的。

人和动物在同一个世界上生活, 都离不开表达这种行为, 但是, 在“量”上有明显的区分。

首先, 人和动物本身的脑容量不同。人类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 脑容量的增加直接与工具的使用、语言、增长的记忆力等有关。动物的表达则因脑容量较小而受到限制。

其次, 表达过程中各自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方式不同。人与动物的大脑中固有的信息总储存量不同, 信息本身的性质、特点不同, 各自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 因而处理速度不同, 方式各异。

再次, 在表达所传输的信息量上也有所不同。动物的表达通常是由现场的刺激所引起的本能的反应, 表达的信息量也是固定有限的, 是个封闭的系统。而人类的表达则传递了无限丰富的信息, 表达的范围是个开放的系统。

基于以上“量”的区别, 人和动物进行着各自不同的表达行为。但是, 就真实意义上的表达而言, 人与动物的表达存在一个重要的前提, 即不可表达性。

三、表达的不可表达性

人类和动物看起来似乎都在表达着什么, 但实质意义上的表达通常是以不可表达为前提的。外部世界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向人脑中移入事物并予以重构, 以此实现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统一。人类使用有声语言这种可以形之于外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内部世界表现出来, 这时, 所有的表达内容均为主观内容。同时, 语言分别存在于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大脑中, 在起于表达者之嘴、止于接受者之耳的这段物理声波经历宇宙空间的传播到达接受者那里后, 还要经其耳、脑的逆转换, 表达内容的本真与原本很难保证。还有重要的一点, 人的语言不是万能的, 即便它有灵巧的层级结构, 有高度的运转能力, 但与人类极其丰富而广博的精神意识世界相比, 其表现力终究是有限的。所以, 我们这样说, 语言表达具有不可表达的性质。

广大的动物群体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信息, 但是动物的内部世界也是主观世界, 其感觉器官和意识器官也为每个个体所有, 因而, 它们的表达也是以不可表达性为前提的。

诚然, 人与动物进化发展到现在, 很多层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这里不能一一展开讨论。本文只是在“大语言”的环境中,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出发, 分析、探讨了人与动物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表达效果上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总之, 个性构成差别, 区别导致其最终形成各自的类, 表达行为也成为人与动物的本质性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