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自创简短(散文起笔名)(1)

本文原创作者/尚敬斋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想要写作的打算?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想要发表自己所写的文章呢?有了这些想法的时候,自己就管不住自己了,我曾经说过,我不喜欢读大部头的小说,可是,现在我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那些短篇的小说就像电影,看着看着就一下子没有了,似乎有很多内容还没有完全的表述清楚,观众还没能尽兴,有种半途而废的感觉。但是,你又不能否认短篇存在的价值,毕竟有时候作家只能构思出这么一段情景,就随笔记录下来,所以就有了短篇小说的问世。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说过,写作文其实很简单,就拿农村的两个家庭吵架来说,随便写写就是一篇作文,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杂文,还可以写成小说。当然,如果将这两家之间的打架事件拓展开来,发挥想象力,就有可能写出一篇长篇小说。我当时听了这些话,觉得很是神奇,心里想,写小说就这么简单吗?后来,我通过了解,这个语文老师并没有发表过小说,他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不过,我在想,写小说就是构思,将一件事情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当然,中间得有矛盾的发生推动事件的进展,这样,再注入感情色彩和人物对话,一篇小说就写好了。可是,从我开始有了想要写作的打算,我就发现,写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文字的功底很重要,而且还要反复的思索小说的轮廓,不但要定题目,还要将所要写的内容大致的在脑子里描画一下。

前面说到,我现在也开始逐渐的喜欢看长篇小说了,并且越来越感兴趣,国内知名作家的,国外知名的小说,轮番的看起来,但是我很少写读后感,也可能跟我看书的习惯有关,我看书看得比较慢,所以,前面看了,后面就忘,等看完一边,前面看的几乎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要写书评,还是可以写一些的。不过,我有不喜欢写评论,觉得写评论就像指手画脚,总是会把自己想成长舌妇了。

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书,就决定自己开始动笔写,在要写作之前,还是要给自己起一个笔名的,不然等以后真的有小说要发表,就觉得一个好听的,叫得响的,有内涵的,有文采的笔名很重要。于是,就开始给自己起笔名,就像父母给新生的婴儿起名字一样。

我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一个很好的笔名,于是就用自己的网名“乐极生悲”先来充当笔名好了。后来。我发现,那些作家给自己起的笔名都很有诗意,有的名字本来就有诗意,就直接用自己的原名做了笔名,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还有一部分就会在原名的基础上改动一两个字,然后作为自己的笔名,像贾平凹,他们来是叫贾平娃的,后来他就将最后一个字改了,意为高低不平的坦途的意思。再如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后来根据李煜的《乌夜啼》里面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将自己的笔名命名为张恨水。张爱玲的笔名也是这样来的,张爱玲的原名叫张煐,后来用张爱玲作为自己的笔名。像这样,将真名更改一两个字作为笔名的作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还有一部分作家是彻底将自己的真名拿去,笔名与原名一点关系也没有,鲁迅就是一个例子,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后来用鲁迅作为自己的笔名。有一次,我在百度里面关于介绍鲁迅的网页上看到,鲁迅当时尝试了几十个笔名,真的让我吓了一跳,大家就是大家,就连起笔名也这么用心。后来在这些众多的候选笔名里,终于决定将鲁迅作为自己的笔名了。我并不知道鲁迅为什么偏爱这个笔名,我在猜,是不是因为鲁迅的母亲姓鲁,所以他才很是钟爱这个笔名的。还有一些作家是采用鲁迅这种方式的,在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作家在笔名中只采用原来的姓氏,再加上一个字就可以作为自己的笔名了,苏童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苏童原名童忠贵,后来觉得这个名字作为笔名有点俗,也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笔名影响了自己作品的知名度,后来就将原名中的童拿来用,自己又是苏州人,就将笔名命名为苏童,以为苏州的童忠贵。像这样起笔名并不多见,至今我只发现了苏童一个人。

当然,起笔名的方式很多,每个人的喜好也不一样,这里就不再一个个的将他们起笔名的意图拿来讲了,我要说的是自己起笔名的事情。我在想,起个什么笔名比较合适呢?后来有了一丝的灵感,觉得起一个“恨秋”比较好听,因为有一句“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句子,好像是出自秋瑾的诗句,觉得很有诗意。另外,中秋也在秋天,七夕还在秋天,我比较讨厌这两个节日,所以,就觉得自己有点恨秋了,取这么个笔名也比较有诗意。后来,在网上一看,到处都是用这个词作为网名的,就觉得也没什么新意了,于是否定了。那么加上一个字怎么样呢?加上一个“伤”字,就成了“伤恨秋”,后来觉得用“伤恨秋”作为笔名让人觉得有一种荒凉感和做作感,就又否定了。那么用我自己的姓作为第一个字怎么样?于是又拼凑出一个“尚恨秋”,觉得还有一点新意,因为《红楼梦》第八十五回里有一句叫“尚恨秋桐”,就暂时用这个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又过了两天,还是觉得不妥,这个笔名也有点俗,就又开始组合新的词组,后来就出现了很多,像“梦貘”、“尚春悲秋”、“谟言”,还有“尚怨秋”、“尚寒蝉”、“蚊哲”、“尚敬斋”、“薄暮天籁“、“尚文痴”、“尚敬亥”和“尚铭亥”等。想的自己脑子都大了,翻遍了整个网络,组合成了这么多的笔名,可是,这个时候我却没了主见,这么多,到底要哪个呢?我还是一个相对比较保守和传统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笔名里应该带上自己的姓,否则,就有点忘祖了。所以,我最终还是决定用“尚敬斋”作为自己的笔名,这样看上去就有了那么一点诗意,而且,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下,现在还没有谁用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或者名字来用的,这样就是独一无二了。笔名终于有了结果,自己也就能够静心的来创作了,不用再为笔名的事费心。了却了自己一桩小小的心愿。

自此,我就可以用“尚敬斋”这个笔名发表文章了,等着我的好消息吧!如果,那天看到这个名字红遍大江南北,红遍海内外时,千万不要惊愕,因为我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想出这么个有诗意的笔名的。

注:本文原发于《现代作家文学》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6月6日期刊

散文自创简短(散文起笔名)(2)

作者简介:尚相娜,笔名 尚敬斋,业余文学爱好者,草根作家,《现代作家文学微刊》特约作家。2008年至今,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小说等发表有五十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现代作家微刊》微信公众平台、《花洲文学》微信公众平台、《豫见蜀都》微信公众平台、《冯老师为你读书》微信公众平台、《榕树下》、《百度百家号》、《今日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