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岁数倍数的古代算术题(古人度量衡里的数学题)(1)

"半斤八两"是中国成语,这个成语是对中国度量衡体制中"秤"的描述,中国"秤"和许多国家不同,一直采用的是十六两进位制,十六两就是一斤,半斤就是八两,现在这种秤被称作老秤。

中国发掘最早的"秤是公元前700年左右楚墓的秤,现代发现汉代的"秤已经有很多。

中国的秤最早是怎么设计的,包括我们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 ?当然,秤像很多传统用品一样,也被牵强附会了很多年。

有关岁数倍数的古代算术题(古人度量衡里的数学题)(2)

传统上对秤的解释是;秤是鲁班发明的,秤里面有神仙力量的存在,中国人非常重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北斗七星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主宰着人的死。南斗六星,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主宰着人的生。

十六两木杆秤,以十六两为一斤,每一两镶1颗星花。1-7颗星花代表北斗七星,8-13颗星花代表的是南斗六星。

传说秤更早是1斤13两,秦始皇统一天下,在这十三星之上添加“福、禄、寿”三星,也就是秤上的第14、15、16颗星花。十六星,因此,一斤也变成了16两。古人在秤上还设计了一套价值观,体现在星花上,教育买卖人,不能缺斤短两,要公平交易,如果缺一两,福运就少一两,缺二两,禄财就少二两,缺三两就折寿。少了福命就苦,少了禄就受穷,少了寿就短命。

有关岁数倍数的古代算术题(古人度量衡里的数学题)(3)

古人的古代的称量体制是这么来的吗? 其实一点也不是。

秤里面有一道数学题,秤其实是古代人解决称量数学难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衡器的等分法。最老的中国秤是天平称,一边是砝码,一边是货物那种。那么古人为什么要采用十六两制呢? 因为最直接的问题是,把东西均分时,十六两可以分到最细,流程也最简单,也最容易。

有关岁数倍数的古代算术题(古人度量衡里的数学题)(4)

假如古人把一斤定为那些由单数的两组成的斤来计算的话,非常不利于交易,订成双数是较为容易的,但订成或十两、十二两、十四两、十六两、十八两这几种的话,也各有优劣。

一斤如果是十两,分一次是五和五等分,五是个单数,再分就要2.5加2.5,这就非常不好分,再往细的分,要分成两个1.25,后面按当时的技术手段就无法等分了。

一斤十二两先到两个六两,然后是两个三两,再分成就是1.5+1.5,也是单数,也无法非常细的分。十四两也一样。十六两,十六两可以分成八+八两,八两分成四+四两,四分成二+二两,二分成一+一两,最小的衡量单位就出来了。

古代人采取一斤十六两的原因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