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想必大家对这两句诗并不陌生,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和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褒扬与赞誉,他的深谋远虑在当时,以至于后世都是影响深远的。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1)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2)

孔明灯、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的发明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典故更是彰显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为完成蜀国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心。虽然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但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人无不为这种无限忠贞不渝的思想而崇敬。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3)

众所周知,诸葛亮早年跟随水镜先生(司马徽)学过求仙问道之术,对自己的寿命也有准确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阳寿是84年,为何到了54岁那年,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呢?这与他生平中的三把火密切相关,究竟是哪三把火呢?

1、火烧博望坡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曹操令夏侯惇为都督,领兵十万,直奔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征讨刘备。

诸葛亮首次分兵派将,要求众将依计而行。

这一仗曹军死伤无数,刘备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全胜。这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以后,自己放的第一把火,就是火烧博望坡;当时诸葛亮年仅27岁,用自己非凡的谋略,以少胜多,击败了曹军,十万之众,所剩无几,大败而归。上天谴责他心太狠,折阳寿10年。书中有诗为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4)

2、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号称百万(实际就是30万左右)大军前来,想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完成统一中原大业的愿望;当时,以刘备和孙权各自的实力,都不足以与实力雄厚的曹操进行正面抗衡,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主战还是主和,一时难以定论。

这时,诸葛亮提议:只有吴蜀两国联合起来,才能共同抵抗曹军。草船借箭的典故应运而生,显示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和胆识。这把火烧的曹操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使曹操轻易不敢南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虽然战争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但是几十万条鲜活的生命在灰飞烟灭中痛苦离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残忍至极呢?上天大怒,又折损阳寿10年。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5)

3、火烧藤甲兵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全部采纳。

在孟获第六次被擒后,还是心中不服诸葛亮,以及蜀汉的统治,又请来兀突骨带领的乌戈国藤甲军,与孔明决战。

所谓藤甲兵就是以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可以刀枪不入,但是遇上火,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6)

孔明用油车火药击败了藤甲兵,烧的那是哭天喊地,连诸葛亮都不忍直视,他自己感叹道:“吾虽有功于社稷,然必折损阳寿!”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三万藤甲兵,盘蛇谷一战,几乎全部化为灰烬;在当时来说,对于一个小国家,可以说是全部的精壮男丁了,也可以说这个国家离衰亡的日子不远了。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7)

本来这次平定叛乱,只是让其首领臣服就可以了,而诸葛亮的这一把火,烧得过于残忍,连他自己都不忍直视,上天又怎能宽恕呢?再一次折阳寿10年,因此也就有了54岁时病逝于五丈原这一人生遗憾。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8)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统一大业,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由于刘禅本人的领导能力有限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加上外部势力的强大,内外因素夹杂其中,最终走向灭亡也是必然的结局。但是,诸葛亮的无限忠贞和超人智慧是流传千古的!

诸葛武侯后世影响(诸葛武侯:本来寿命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