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

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衣食住行。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便捷的公共交通,都是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是中国第一座拥有地铁的城市,也是国内第一条市郊铁路诞生的地方。市郊铁路作为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凭借比地铁还快的速度优势,不断拉近城乡的时空距离,为北京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满满的幸福。

开辟市郊通勤列车规划的提出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对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新的修订,其中的一个修订重点就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新规划提出,要贯彻以发展公共客运交通为主的方针,在20年内初步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客运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客运体系。2000年以前要利用现有铁路干线富余运力开辟市郊通勤列车,着手建设与市区轨道交通网相衔接的市郊铁路(或轻轨)线。(1994年2月27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2)

当时,包括地铁、市郊铁路和轻轨在内的轨道交通,因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污染少、节约用地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中数市郊铁路运营速度最快,它比普通地铁快近1倍,比普通轻轨快近1.5倍,特别适合30-70公里的远郊区进出中心城区,能将大量出行市民快速地从一地向另一地输送。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市郊铁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在2002年出炉的通盘考虑北京1.6万平方公里广大城乡的轨道交通新蓝图中,增建市郊铁路成了其中抢眼的重大变化。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3)

据北京日报2002年8月4日1版《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新规划出台总里程增至1000多公里》报道,北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方案明确提出,郊区卫星城与城市中心的联系采用市郊铁路的形式解决,这里提到的总长360公里的市郊铁路,是原规划方案中所没有的。规划建设的6条市郊铁路,分别通往门头沟、延庆、密云、平谷、顺义、黄村、房山。市郊铁路的规划建设,将改变北京郊区只靠国道和高速公路连接中心城,郊区居民进一次城,路上就要花费半天时间的现状。届时,乘坐轨道交通从最远的密云到达城区也不会超过1小时。

随后,乘着奥运工程全面启动的东风,市郊铁路开启了线位走向、沿线站点研究等前期规划,并随着本市加快建设公共交通的步伐逐渐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北京开通国内第一条市郊铁路

2008年8月6日,北京乃至全国的第一条市郊铁路——北京北站至延庆的S2线正式开通。当时,为满足市民和国内外旅游者观光长城的需要,S2线的定位是“旅游客运”。它是国内首列旅游观光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从北京北站到延庆的全程运行时间80分钟左右,最快的直达列车仅需74分钟,比原来的绿皮列车2小时38分钟的行程节省了一半时间。人们乘坐S2线游长城,再不用烦恼八达岭高速拥堵耽误时间了。(2008年8月5日《北京日报》7版,《市区至延庆S2线动车组明开行》)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4)

2008年8月,乘坐刚刚开通的S2线动车组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乘动车游长城”成了一道新的风景。郎丰杰摄

不过,在刚开通的头几年,这个延庆地区进出北京市区的快捷交通工具在通勤人群中一直不叫座,除游客外鲜有人乘坐,被人戏称为“运椅子”。究其原因,一是它的票价不够“亲民”,全程票价一等座23元,二等座19元,比延庆进出市区的919路长途公交车4.8元的票价要贵上好几倍,若当通勤工具成本太高;二是接驳不便,可选乘的公交车只有一趟。为减少空驶造成的资源浪费,铁路部门将S2线开行数量由建成通车时的每天16对一再缩减,最后降到了每天只有三至四对。

为充分利用市郊铁路资源解决山区百姓的出行问题,2011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尝试利用铁路完成城市通勤,将S2线从“旅游线”调整为“地区通勤线”。据北京日报2011年5月27日5版《S2线7月起票价降至6元》报道,作为通勤车,当年7月1日起,S2线每天列车加密到16对,且加密多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票价也从当年7月1日起同步大幅下调,全程最高票价降至6元。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5)

S2线“升级”通勤线后很受欢迎,图为北京北站候车厅内,市民排队购买S2线车票。和冠欣摄

为方便居民换乘,延庆还新增6条公交接驳S2线,区域内11条公交线的始发站也调整到火车站外,相当于近四成区县内公交线都途经火车站。乘客步行1分钟即可换乘,继续前往县城内的主要住宅区、延庆县内的主要风景区。(2011年6月29日《北京日报》19版,《S2线进城车早高峰半小时一趟》)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6)

S2线降价“升级”后的人气直线上升,不仅是家住延庆的居民,昌平、清河等地的居民也愿意坐它上下班。据市交通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采取新运营模式后的第一周,客流就达到近6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8倍,日均运送乘客8270人次,单日最高则达到了14385人次。(2011年7月13日《北京日报》5版,《S2线日客流同比增6.8倍》)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7)

家住延庆县城,在亦庄上班的郭勇就是个不折不扣的S2线“通勤族”,几乎次次都坐S2线回家。搁过去,他要坐919路从始发站延庆到终点站德胜门,再倒2号线、5号线和亦庄线才能到单位。由于京藏高速经常堵车,他最快也要3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现在刷公交卡就能坐火车,而且还不堵车。”郭勇说。(2011年10月14日《北京日报》9版,《市郊铁路上的“通勤族”》)

1000公里规划织线成网

就在S2线转型升级为通勤火车的当年,北京也开始着手研究轨道交通“双1000公里”的规划。这个“双1000公里”规划,不仅包括原来计划中的1000公里城市地铁线网,而且还包括1000公里的市郊铁路线网。这些铁路将连接起远郊新城及周边城市,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居民提供大运量且快速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届时,数以万计的通勤族,每天都可以乘坐市郊铁路往来于中心城、远郊区甚至周边城市之间。(2011年10月14日《北京日报》9版,《11座新城有望城城通铁路》)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8)

2011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本市将继续推动轨道交通大发展,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线和新建城际铁路资源,开行市郊铁路列车,建立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远郊新城到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2011年11月17日《北京日报》4版,《五年后的北京基础设施再获大发展》)

2015年,市郊铁路规划再度升级。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市郊铁路规划首次打破行政区限制,敲定了第一条区域快线——平谷线。平谷线将东坝、燕郊、三河、马坊、平谷用轨道串了起来,有望方便百余万人出行。而对于平谷居民来说,则只需四五十分钟就能进城了。(2015年6月15日《北京日报》4版,《1000公里区域快线将连通京津冀》)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9)

新蓝图绘就,市郊铁路线网从纸上到现实的飞跃随即开启。

打造1小时通勤圈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0)

2016年春,昌平居庸关附近山花盛开,S2线列车在花海中穿行,宛若仙境。邓伟摄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市域市郊铁路第一批试点项目表,其中包括北京的3条线路:副中心线的北京西站至通州站、S5线的黄土店站至怀柔北站,以及连接京津的北京至蓟州线。国家发改委在指导意见中说,三年后,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市域市郊铁路骨干线路将基本形成,构建起核心区至周边主要区域的1小时通勤圈。(2017年6月30日《北京日报》7版,《2020年三地市郊铁路搭起1小时通勤圈》)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1)

从建设开始,副中心线和怀密线(S5线)的“快”就非比寻常。据北京日报2017年9月8日5版《两条市郊铁路线年底开通北京站到副中心只用半小时》报道,两条线从启动建设到开行,用时连一年都不到。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2)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3)

2017年12月31日,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开通运营,通勤族纷纷赶来尝鲜。

2017年的最后一天,副中心线、怀密线同步开通运营。副中心线先期开通运营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东站和通州站4站,全程运行时间48分钟;怀密线先期开通运营黄土店、昌平北和怀柔北3站,全程运行时间约90分钟。在副中心线头班车上,从邢台来京务工的小伙儿郑帅说,以往他从北京西站去通州要倒两三趟地铁,耗费近两个小时,“坐‘京通号’,时间缩短一半,票价也才6块钱,方便实惠。”(2018年1月1日《北京日报》2版,《坐上市郊新列车奔向新年》)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4)

2019年,市郊铁路迎来了全方位升级改造。2019年4月30日,怀柔科学城与中心城间64分钟通联的怀密线全线贯通;12月30日,怀密线引入清河站,从昌平北站一站直达清河站用不了半小时。2019年6月20日,副中心线东延至乔庄东站,全程最快运行时间39分钟,成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最快的交通方式。据北京日报当日6版《副中心线今起东延至乔庄东》报道,东延后的副中心线,在通州区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了运河居、柳岸景园、幸福艺居等40多个小区。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5)

2019年新开通的怀密线,可以满足怀柔、密云市民快捷出行的需求。和冠欣摄

“价格差不多,可比挤地铁强多了。”家住通州柳岸景园的李先生,单位离北京西站很近,以往坐地铁上班需要一个半小时,如今搭市郊铁路,到西站后再坐两站公交,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2019年12月29日《北京日报》1版,《市郊铁路里程新增59.7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市郊铁路沿线特有的自然风景,让S2线成了誉满全国的“开往春天的列车”,怀密线则被人们称为第二条“开往春天的列车”。春看百花秋览叶、夏沐凉风冬赏雪——美丽的市郊铁路不仅拉近了城乡的时空距离,也拉动了郊区经济的发展。家住密云、在市区读书的张亮每周都会坐怀密线回家,帮父母打理农家乐生意。“市郊铁路开通后,来古北水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张亮说。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6)

2019新开通的怀密线,被人们称为北京第二条“开往春天的列车”(效果图)。

今年,市郊铁路网继续延伸。6月30日,副中心线西延、通密线同时开通运营,房山良乡到北京西最快只要25分钟,首次开进密云城区的市郊铁路通密线,能为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四区的居民提供出行服务。本月,怀密线将引入北京北站,东北环线也计划开工建设……(2020年7月1日《北京日报》9版,《城市副中心市郊铁路双线齐开》)

回趟老家早上起来去上班(温故坐着家门口的火车去上班)(17)

经过二十多年的规划建设,北京市郊铁路从无到有,运营线路达到4条,市域内运营里程达353.5公里,发展已初具规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日益增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将实现的2020年,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可以坐着家门口的通勤火车去上班,享受轨道交通营造的美丽新生活。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玉迎

编辑:徐慧瑶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