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代代中国科学家怀着矢志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把自己的科学追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融为一体。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家”微信公众号设立了“百年科技梦”专栏,重点呈现建党一百周年以来,我国重大的科技事件,弘扬科学家精神。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决定在1978年的春天,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经历了文革十年动荡期,科学大会的召开让全国知识分子为之欢欣鼓舞。

中国医学科学院吴征鉴、二机部和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吴征铠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应邀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相聚北京。随后大哥吴白匋(吴征铸)因公来京,四兄弟终于团聚,留下这样一幅科学春天里的照片。

历史上吴氏出多少个状元(三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1)

1978年3月,吴氏四兄弟在“科学的春天”里的合影(左起:吴征铠、吴白匋、吴征鉴、吴征镒)

兄弟四人都是国家栋梁之才:大哥吴白匋此前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在文学、艺术史学、文物等方面造诣很高,专长于戏曲、词曲的创作和整理,在收集整理濒于失传的剧种、剧本方面尤尽心力,贡献卓越。二哥吴征鉴是血吸虫病和黑热病防治专家,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五哥吴征铠,潜心于国家的原子能事业,隐姓埋名,默默奉献,蜡炬春蚕,一生无悔。吴征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扎根西南边陲,献身科学。有记者称,他手中把握着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钥匙,为国家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前瞻性、战略性贡献。

在科学的春天里,兄弟四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科研,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吴白匋于1978年起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戏剧研究室副主任,直至1987年退休。

吴征鉴潜心医学科研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1978年,年近古稀的他,担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之职。他满腔热情、精力充沛地为全院的科研工作日夜操劳;在重病卧床期间,他还终日构思着医学科学院的发展前景。

吴征铠于1978年起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科技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任委员,在此期间参加中国发展激光法分离铀同位素等重要科研项目的技术论证。1981年,吴征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为了抢回失去的时光,已是花甲之年的吴征镒,仍然焕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紧时机两赴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60岁生日在西藏林芝度过;他二次入疆,再赴东北;他深入华中梵净山、张家界、天平山、神农架,华西灌县卧龙、九寨沟、黄龙寺,东南的武夷山、天目山、千岛湖,再入粤海,总结人工群落工作,又从北到南走遍宝岛台湾。

吴征镒不仅在国内考察,他的足迹还遍布全球。他四访英伦,两进法德,重访俄罗斯,二进澳洲;五到日本,遍历诸岛;四访北美,足及南美三国(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登上安第斯山尾端。踏遍千山万水,他终对全球植物时空分布有了更多实际感悟。2008年1月,吴征镒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学的春天”润泽了神州大地,带来了我国科技的全面复苏。时逢建党百年之际,殷切希望科学工作者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极大鼓舞了科技工作者的士气。

吴家四兄弟的喜悦之情洋溢在科学的春天里,他们为国为民的科研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间,成为我们科研创新的不竭动力。

文:吕春朝,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曾任吴征镒院士办公室主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副主编兼《植物分典》常务副主编,现任吴征镒科学基金会办公室主任。

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