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了中欧的第一届聚智未来·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听了不少行业大咖关于数字化发展的历程探讨,还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如何做的分享。
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
简单聊聊一些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思考:
2013年,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国内企业跟进的速度其实非常快。
互联网类的玩家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360等等。工业领域的平台型玩家包括了海尔,徐工,三一,美的等等制造业企业。
中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目前处于什么阶段:95%的企业仍然处于懵懂期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企业的老板,目前都意识到企业数字化是一个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处于企业老板已经有了:需要数字化的概念。
企业数字化相当于是一个传统的企业,给自己看病,调理的一个过程。那么目前,国内各行业头部企业的老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企业)”需要去进行调理。
也就是说概念已经开始成形,并且不再是完全无知的状态。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自己慢慢地梳理。
企业数字化转型怎么做?从哪些方面入手?事实上这一次论坛中,包括汇川技术,富士康,华兴源创的高层都分享了一些干货。
汇川技术的董事长朱兴明提到了企业数字化推进中,管理工程,工业工程,这两大工程的意义。
这两个概念确实不是虚无缥缈的内容,朱兴明展开得不深入。但是作为一直研究工业领域的我来说,从我的角度展开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1、管理工程:企业数字化就是一个“抛弃老板”的管理革命。不少企业做数字化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几个棘手的问题:
(1)老板不是很懂互联网,也没有所谓的互联网的概念。那怎么做数字化?
(2)企业上这套软件系统的时候,跟自己的流程不匹配,或者推行起来,老板都觉得很鸡肋,推行不下去,最后放弃这个东西,到底要不要上?
(3)庞大的企业数字化结构,从哪里开始做?
这几个问题,都很尖锐,很突出,也很让人头大。(我不是卖工业软件,我是终端企业,从我经历的CRM,ERP,MES来聊聊或许有一些值得大家讨论的内容)
然后我们再来说,企业数字化其实是一个“抛弃老板”的管理革命,这句话听起来感觉有点虚无缥缈,很学究,甚至让不少老板感觉:小伙子你是不是无知?
且听我慢慢解释:
企业发展的早期,对于一个200人,2-3个亿的营业规模的企业。甚至是500人以下,5亿左右的工业企业。这些老板基本都是企业的创始人,从一个客户,一个产品,一个方案,一步步做起来的。老板是可以管控到财务的每一笔大订单,采购的每一大笔的采购,销售端每一个大客户,大渠道商。
所以,这个时候,企业内的信息是大致畅通的,说白了,即便是老板很忙,但是某一天想起来,拿起手机,都是可以找到某一个大区的销售经理的电话直接问情况的。
这个时候老板,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企业主:一切信息流向的终点,决策都在这个人身上。(你要看数据的流向)
【插入了一个知识点:销售100万,卖给了谁,特价多少,毛利多少,这是数据。反馈出来信息是:这个客户所处的这个行业,值不值得大力投入,这是信息点。数据和信息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数据要加工后产生的一个判断是信息】
但是,当企业的产品不断增加,销售数量增加,变动速度加快,代理商体系变大,销售规模向5亿以上,甚至10亿以上扩展。企业人数向1000,2000,甚至更高扩展的时候。
没有一个企业主,能够管控到所有信息,不管是这个团队是采用合伙制,职业经理人,还是有两个联席分管不同工作的CEO,都没办法让这个组织,快速的有效的运转起来。
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一样东西:(高能的内容)
1、从研发立项——产品设计——产品小批量——客户使用反馈——此产品市场实际销量预期,都能够在一个系统里面,通过各种数据展示出来,直接送到老板面前,这是不是就表示:曾经的老板根据自己的从商经验,最决策就行了?简化了,老板盯人的战术了。这就是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
2、如果能有一样东西,可以让所有的订单,特价,产品成本,渠道商订货,渠道商营收账款,信用款,都展示在你的面前。而且这是一个实时动态的,可以关联的数据网。
那是不是就表示:我知道什么卖得好,哪些钱到账了,哪些钱没到账,现金流是多少,特价政策是否带来的效益。这就简化了老板,作为一个满天飞的一线销售员的工作。可以管理更多的现金,订单等等内容。
3、如果有一样东西,可以让所有的销售在手的客户,都能够呈现在老板的面前,同时可以展示出销售跟进这个客户的状态,预期的承担,竞争对手在这个客户现场的情况,各个区域各个行业的客户在手数量。
那是不是就让,老板听到的远处的销售的炮火声?让老板,不用天天去调研,天天去拜访客户,了解所有的市场信息了?
4、如果有一样东西,能够让老板知道生产端,每一个环节的销量,良品率,用量情况,时不时就能够考虑简化生产结构和成本,或者是知道自己到底的产能极限是多少,可以做真是的预期。是不是就简化了,老板对于所有生产工艺的盯防,还有对于质量每天不断强调,不断强调地开会了?
仔细看,上面的四条,我说的都是“简化”老板的某一些职能,并不是“取代”。因为这是初级阶段,如果做到高级阶段,是可以实现“抛弃”老板的一些职能。
那么,最通俗的理解企业数字化,是不是就等于:将管理人,变成管理数据。
看清楚这句话的核心结构:主语是“老板”,动作是“管理”,落脚点是“数据”。
也就是说:在老板不变的情况下,管理的方式一定是变化了,管理表示有指令下发,那么这个管理的指令下发的流程也一定变化了。
所以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管理流程的再造过程,我想这也是朱兴明提的“管理工程”的来源。
管理流程再造,怎么做?每个企业的管理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的模板。但是有统一的思路。
因为,管理的落脚点从管理人,变成管理“数据”,人作为数据执行的主体。也就是说,通过数据,老板可以找到“这个区域近期卖得好,是因为某一个大客户,某一个代理商做得好了,是因为特价,或者行业爆发了,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因此,建议想要做数字化的企业,老板可以先自己看一看,营销体系,财务体系的Excel表格,看看这个庞大的数据,到底都有哪些结构。
用不着你懂互联网,企业老板看懂自己企业的数据,还是可以做到的,不要去看PPT,那玩意没啥用。根本展示不出什么内容。
管理工程的再造过程,就是获取企业需要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能够描绘出你想要的东西。
例如:你想要知道,当月有多少预期成交的订单,那你是不是要让销售将每一个客户下面的项目都列出来,金额,成交日期。当你发现,这个月的预期和实际差距太大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猜测是不是竞争对手拿去了订单?还是客户太小,政策影响太强?那你是不是要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渠道商下游客户的信息,以及行业潜在的增幅数据?
这不就编织出一条线,然后结成一个网了吗?这个网上面,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负责人。这不就找到对应的负责人了吗?
因此,整个“管理工程”是一个缓慢梳理企业内部结果,给自己“治病”的过程。(不要期望半年,一年能出结果,怀胎还要10月,这个管理再造就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周期绝对不会短)
2、工业工程:生产过程全面把控的过程。所有企业都有质量管控的压力,甭管整个产品多简单,甭管生产负责人是老板的小舅子,还是弟弟,一样都会出现问题。
工业工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让这条生产线,人为的因素可以控制,即使不能控制,但是可以监督。
例如:来料检测上面,多少良品率,机加工了之后,周边件良品率如何?
经过了流水线组装4个工位后,每一个工位的良品率如何?速度如何?能不能通过专门设备,提高效率,提升良品率?
这就是工业工程要干的事情:还是一个管理数据的过程。
没有一个企业不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
但是,如果没有数据,从最高层向下看,你就根本看不到,到底是人的原因,还是技术上面天花板造成的。
所以,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产生他这个职位上面,应该生产的数据,你从数据去监控整个情况,反过来在用数据去推导,优化这个节点上面,到底是人的原因,还是技术的原因。
这个时候,不一定都能解决问题,但是可以优化问题。至少大致知道病“在哪?
用最通俗的来说: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的机器,你要给每一个环节都安装传感器,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然后优化结构。
这个步骤就告诉我们,企业数字化,第一步收集数据难度就非常大。
这也是我在“为什么很大企业信息化失败了?”提到的一定是存在着固有的矛盾,需要解决。企业老板有没有这个魄力和持久的耐力去解决。(你看我没提有没有能力解决,因为这玩意不需要啥能力,要的就是你要有决心和持久的耐力,能力不够招人来凑)
拓展阅读:为什么很多企业信息化都失败了?
就聊这么多,有问题的留言慢慢聊。
【关注机器人观察,一起聊聊企业数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