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20日,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朝着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走来,当来到邢燕子身边时,毛主席亲切问候道:“你就是《邢燕子歌》里的主人公燕子?”

听到熟悉的湖南口音,邢燕子激动不已,泪水止不住流出,并拼命点头。

但让邢燕子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拉着她的手,领着她走向主席台,这让邢燕子内心十分激动。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

毛主席亲切询问工作人员:“燕子的座位在哪里?”工作人员表示,邢燕子同志是此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座位靠前,并用手指了指位置。

毛主席见状,随即领着邢燕子走上她的座位上,并笑着说:“我和你是同类人嘞!”

这一简单而温馨的一幕,让邢燕子终身难忘,每每谈到这一问题时,她都会泪流满面。

这个邢燕子是谁?能让毛主席如此重视。

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时,邢燕子可是比明星还火的知青偶像,很多60后、70后听到她的名字仍然不陌生。

她不仅多次登上国家级报刊封面,还先后五次被毛主席接见、十三次被周总理接待,大文豪郭沫若更是亲自为她写了首《邢燕子歌》。

毫不夸张地说,她的经历感染了当时很多青年,无数青年正是听着“燕子歌”去奔赴祖国南北各地建设新中国。

时光飞逝,半载光阴从指尖滑过,那个当初火遍全国的女知青邢燕子,如今生活怎么样了?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2)

因思念爷爷下乡

邢燕子是天津人,1941年出生,当时中日战争处在胶着状态,为了让邢燕子平安长大,父母亲将她送到住在乡下的爷爷身边。

因从小在农村长大,邢燕子身上多了几分质朴和坚韧。

在邢燕子8岁时,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邢雨饰将她接到身边,并让她就读于天津铁路局职工子弟学校。

因为家境殷实,邢燕子从小没有过多地受到生活的磨难,因而她一心扑在学习上,其成绩优异,让父母十分满意,父亲也有了重点培养她的打算,决定让她就读全市最好的初中。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3)

然而,当时已懂事的邢燕子,却日夜思念着爷爷,每次春节回乡时,她都能感受到爷爷的孤独。

因此1953年时,已是十二岁的邢燕子,提出回到司家庄村的爷爷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

邢雨饰被女儿的孝心深深感动,再三考虑后,答应了女儿的要求,让其在农村小学读书。

苦心人天不负,邢燕子考上了离家30里路的农业中学,因路途遥远,她只能再次离开爷爷身边,开始中学生活。

1958年7月,邢燕子顺利毕业,当时初中学历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城里也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此,父母建议她去往天津找工作,也可以去父亲的工厂里上班。

但当时年仅十七岁的邢燕子,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已有了明确的规划,她想要回到老家司家庄村。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4)

一方面,邢燕子是为了响应国家,毛主席的号召,希望自己能够为新中国的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她也正好可以回乡照顾年事已高的爷爷。

就这样,邢燕子说服了父母,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心心念念的农村。

不懂做饭被“群嘲”

虽然邢燕子是城市出生,城市户口,但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农村女孩,自己的根在农村。

而此次回乡就是想带领村民们致富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回到家乡后,邢燕子第一件事就是面对村民的流言蜚语。

村民们听说她要支援农村,纷纷指手画脚,认为她只是一时兴起,受不住农村的苦和累,要不了多久就要回到城市里。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5)

面对众人的猜疑,邢燕子并没有过多解释,反而是找到村支书董德林,希望她能为自己安排工作,不管什么任务她都能完成。

当时邢燕子才不过十七岁,年龄不大,看起来就是个小娃娃。董德林心里想:这样一个城市姑娘,能胜任农田工作吗?还是让她去食堂帮忙吧。

就这样,邢燕子被分配到了食堂,可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城市姑娘,邢燕子哪里会做饭呢?

于是,来到食堂后的她开始紧张不安,多次闹出笑话,引得村里人“群嘲”。

有一次,食堂老师傅临时有事要出去一趟,让她帮忙盯着锅,别让烧好的粥溢出。

邢燕子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完成任务,可没多久锅就开了,因为没有煮过粥,看着粥从大铁锅里溢出,她吓得不知所措。

连忙喊道:“赶紧来人啊,有没有人?这粥跑出来了,咋办啊?”

随着邢燕子急促地喊叫声,一群人连忙过来围观,一老大爷调侃道:“你赶紧跪下来,跪下来磕个头,它就跑不了了!”

围观的人听闻哄堂大笑,幸好食堂老师傅也在此时赶到,为邢燕子解了围。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6)

这件事后,村里人对邢燕子更是没了信心,面对众人质疑,邢燕子却坚定表示:“我是个团员,要跟着党走,听党的话,建设大美乡村,再苦再难也打不倒我!”

这之后,邢燕子更加刻苦学习,很快就掌握种地、做饭等基本生产生活技能,村民对她的印象也在慢慢改观。

成立“妇女生产突击队”

1959年,这一年夏天,因蓟运河水位猛涨,司家庄附近的护河土堤面临着塌方的危险,组织上立马给邢燕子下达任务,要求她统领村里人守住土堤。

面对组织上给出的任务,邢燕子有点为难,毕竟村子里男劳力短缺,但想要保护土堤,那就需要堆“土牛”。

可是一个“土牛”重达一百多斤,姑娘们很难抬动。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7)

为了动员更多妇女来工作,邢燕子先是开设了幼儿园,让村子里三十多个孩子去幼儿园读书认字,如此一来,不少妇女便没有了照顾孩子的牵绊,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劳动。

紧接着,邢燕子又将妇女组织起来,组建了“妇女生产突击队”,并被推举为队长。

而后,邢燕子领着姑娘们抬着“土牛”,因组织有方,姑娘们效率高,不仅能率先完成上级的任务,且还自愿多完成20m³的土方任务。

为了让村民们能过上好日子,邢燕子决定带领“生产突击队”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

开垦荒地看似容易,可那些没人种植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盐碱地,庄稼种进去很难存活,且就算发芽了,下雨了后盐碱溶入水里,秧苗也很快死掉。

为了改善土质,邢燕子请教村里的老人,寻找解决盐碱地的办法。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8)

不过,老人对此也没有好的办法,只是建议可用“抬田”方式,将农田抬高,下雨后水就会流向低处。

但在实际操作中,邢燕子发现这一方法耗时耗力,本身村子里就没有多少劳动力,再加上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抬田”。

为此,邢燕子特意去往县里,请教农业专家,这才了解了多种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并带动“生产突击队”治理农田。

如秸秆治田方法比较简单,将不用的秸秆收集起来,并发动妇女扎成小节。因这个工作需要用电,而当时村里晚上才有电,邢燕子和妇女们便连夜赶工,一工作就是一晚。

晚上扎秸秆,白天她们仍不能休息,一大早就要收集尿液,再将尿放在一个大铁锅里,并加上一些水,之后再将秸秆放其中浸透,堆起来发酵,如此就可“秸秆还田”,改善土质,增加土地肥力。

在邢燕子和众多妇女的辛勤耕作下,她们第一年就开垦五百六十亩盐碱地,这让大家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9)

盐碱地改造好后,邢燕子打算种植小麦,可没成想因冬天太冷,迟迟不升温,结果化肥冻得像石头一样硬。

如果肥料不能播撒,那小麦产量必然上不去,全村人奔小康的日子只能成为泡影。

想到这里,邢燕子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在村支书的安慰下,邢燕子重拾信心,终于解决了化肥结块的问题。

然而一件难事解决完后,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此时村子里只有三头牛,其中两头牛已经无法耕田,但如果错过春耕时间,将影响后面庄稼收获。

为此,邢燕子又带着妇女突击队抢种430亩“六九麦”,利用原始方式耕地、施肥,耗费了整整半个月时间,成功完成上级下达的种植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邢燕子和突击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亩产100斤小麦的盐碱地,第二年就实现500-600斤的亩产。

这个成绩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的亮眼,司家庄村的百姓除了解决温饱外,还能将不少余粮上交国家。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0)

妇女也能捕冬鱼

除了开垦荒地,邢燕子还带着大家编织草帽、竹篮、苇席、渔网等,并卖到集市上,也获得不少收入。

冬天时,因天气寒冷,整个村庄被大雪覆盖,河面上也结上厚厚的冰,此时邢燕子仍没闲着,她决定组织村里妇女去捕鱼。

这一决定提出后,引来了不少人质疑:“妇女冬天能拉网?恐怕有鱼也早跑光了啊?”、“妇女还想捕鱼,到冰面上就被冻得跑回来!”

听了这些难听的话,有些队员开始打退堂鼓,邢燕子鼓励大家说:“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谁敢瞧不起妇女?他们认为我们不行,那我们偏要做出成绩!”

在邢燕子的鼓励下,队员们重拾信心,大家都攒着一股劲,偏要让男同志睁大眼睛好好瞧瞧。

就这样,“三九”寒天,邢燕子领着一群妇女来冰面上捕鱼,当时湖面已冰冻三尺,且温度极低,大家在湖面上没干多久手脚就冻僵了。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1)

再加上没有捕过鱼,大家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每个人心里都没有自信,有人又开始打退堂鼓了。

邢燕子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并带头砸冰,抢着干最累的活,妇女们看着队长带头干,也都鼓足了干劲,希望得到满满的渔获。

就这样,众人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冰面砸出一个大洞,并将网撒了下去,就在大家期待有所收获时。

没想到在起网时,网绳刚露出水面就像变成了冰刀一样,握在手里冰寒刺骨,邢燕子一不留神,将手割破了,可她却装作没事人一样,继续抓着网绳。

众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第一网拉上来后,白花花的鱼儿在众人面前跳动着,邢燕子和妇女们激动地手舞足蹈,早已忘却这冬日的严寒。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2)

村里看邢燕子将妇女劳动积极性提的如此之高,于是,又给邢燕子安排了一个“打苇帘”的工作,只要干好了也能够赚上一笔收入,可村民们认为捕鱼收入更高,不愿意打苇帘。

面对组织上交代的任务,邢燕子认为必须要服从安排。她和突击队的成员讨论后,决定白天捕鱼,晚上打苇帘。

可白天捕鱼可是一个重体力活,劳累一天后已是十分疲倦,而打苇帘又是个枯燥的活,干一会儿大家就昏昏欲睡,邢燕子发现喝水后就能解困,她立马将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同时,为了解乏,她还主动为大家讲故事,让大伙们在工作之余也能有所收获。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3)

此后3个月里,邢燕子和队员们白天捕鱼、晚上打苇帘,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但也赚得了3900元,光是捕鱼就赚了2600多元。

正是邢燕子和妇女捕鱼队的不辞辛苦,为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提供了保障,村民们得知后连连叫好。

上级党支部得知后,也在群众大会上表演邢燕子和妇女捕鱼队,并将这支队伍命名为“燕子突击队”。

邢燕子火遍全国

“有了燕子队,全村变了样”,司家庄村的村民发出了这一感慨。

自从“燕子队”成立后,整个村子迎来了欣欣向荣的一面,村子里不仅完美避开了饥荒,且还有了余钱购买柴油机、小钢磨以及6头牲畜。

在村里男劳力短缺的背景下,这些东西的置办让妇女们的压力大大减轻,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全村近两千亩地全部被开垦,没有一亩地荒着。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4)

为了能让庄稼长得好,邢燕子将自己的全部收入捐出来,为村里购买化肥,就连爷爷给她的零花钱也被捐到村里,而这一行为也让村民敬佩不已。

因“燕子队”管理得当、种植技术先进,庄稼产量高、长得高,大家都在夸赞司家庄变了大模样,那些男青年纷纷对邢燕子伸出大拇指。

1960年时,邢燕子的先进事迹已传遍天津,就连省里的领导都知晓邢燕子的事迹。

为了给广大青年鼓劲,带动城镇青年主动帮助农村,河北省决定将邢燕子作为励志典型推广。

就这样,1960年8月中旬,《河北日报》大篇幅书写《邢燕子大办农业》事迹,而后其他省级媒体纷纷报道,并派出记者采访。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5)

没多久,《人民日报》也着重介绍邢燕子其人,并号召“以邢燕子为榜样”。而《中国妇女》、《中国青年》等纷纷报道邢燕子事迹。

就这样,在各大媒体的赞赏和采访中,邢燕子这个名字就此火遍全国。

很快,邢燕子的事迹也得到了郭沫若的认可,他还亲自撰写了《邢燕子歌》:

“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6)

这首脍炙人口的“燕子歌”,不仅让邢燕子成为家喻户晓的知青偶像,也成为知青们奔赴农村口口传唱的经典歌曲。

因邢燕子聪明能干、艰苦奋斗,1960年10月12日,邢燕子如愿加入了共产党。

为了鼓舞农民大办农业、开垦荒地、多种粮食,邢燕子还和另外2个知青徐建春、吕根泽下了战书,约定展开建设新农村的比赛。

果不其然,在邢燕子等模范的带头下,这之后我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先进劳动模范,鼓励了众多人劳动生产的信心和勇气。

面对众人的追捧,邢燕子本人却表现得十分淡定,她表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坚决服从党的指示。只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那就可以克服困难。”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7)

当了干部后不忘初心

1964年12月,邢燕子受邀参加全国人大,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待和问候。

12月26日为毛主席的生日,当时邢燕子还在北京,毛主席便邀请她参加自己的家宴,这让邢燕子十分激动。

在家宴上,邢燕子看到了钱学森、王进喜、董加耕等优秀人物,并暗暗表示向他们学习。

而后多年里,邢燕子又被毛主席接见三次,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是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不管出任什么职务,她始终没问国家要过工资。

即便是担任市委书记,她依旧在村里记工分,和其他社员报酬平等,上班时她是市委书记,下班后仍是淳朴的农民形象,因生活拮据,还要捡柴火补贴家用。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8)

1981年时,邢燕子来到知青农场工作,其职位是党支部副书记,在这里她依旧是众人榜样,不仅亲自撒化肥,还会帮售货员卖货,什么苦活累活都干,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

1990年时,邢燕子就已注意到污水排放对居民的影响,鼓励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994年,北运河遭遇洪水,随时都可能决堤。但考虑她已五十多岁,组织上并没有通知她参加防护堤巩固工作。可邢燕子坚决表示不搞特殊,仍来到一线参加劳动。

可见,即便是当了官,邢燕子也仍然不忘初心,始终将党和国家放在首位,将人民放在心上。

直到2001年邢燕子退休后,生活这才清闲下来。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19)

和丈夫没顶过一次嘴

60年代邢燕子成名之后,不少青年因爱慕她写来求爱信,以至于那时邢燕子收到的信件成袋成袋的装。

这也引起了组织上的注意,毕竟此时邢燕子已二十岁,是时候嫁人了。

后来经人撮合,邢燕子和村生产小队长王学艺谈了恋爱,王学艺家里比较穷,兄弟4个人,全家才2间房,但他为人老实本分,又在1956年入了党,因此邢燕子觉得他十分可靠。

1961年7月3日,邢燕子和王学艺结婚了。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20)

当时王家太穷,夫妻俩只能住在小草棚内,下雨棚内到处漏雨,即便如此邢燕子仍没有任何抱怨。

当然,因邢燕子工作繁忙,两个儿子的照顾就转交到王学艺身上,但他并没有介意,不仅照顾孩子,还承担起洗衣做饭的责任。

当时,农村道路泥泞难走,一下雨就很难前行,可王学艺却主动背着邢燕子,将她安全送到镇上,这让邢燕子很感动。

当邢燕子生病时,丈夫也会24小时贴心照料,实际上王学艺本人有心绞痛,但他却从来不说。

在一次采访时,邢燕子表示和丈夫在一起数十年,从没有顶过嘴、吵过架。

因工作繁忙,邢燕子和丈夫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她对此很是惭愧。直到退休后,她才每日和丈夫相伴,出门散步、上街溜达,两人形影不离。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21)

如今生活咋样了?

2009年,邢燕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再次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

面对诸多赞誉,邢燕子总是说:“我一直听党指挥、跟着党走,荣誉是党和人民赐予我的,我要好好珍惜。”

如今邢燕子已八十一岁,可她对国家大事仍然关心,每天都会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以及早晚新闻报道,关注着国家蓬勃发展的变化。

除了和丈夫朝夕相处外,她还爱唱老歌、带带孙子、和老伙伴们一块打打扑克,练习画画、书法,享受着晚年生活。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22)

邢燕子表示,她最爱唱的歌曲是“绣金匾”,这首歌不仅能让她回到奋发昂扬的青春岁月,也多了几分对毛主席、周总理的思念。

除了学习研究自己的爱好外,邢燕子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尽管退休金并不多,可她仍会拿出一些,定期资助那些贫困学生,听闻哪里受灾,她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捐款。

“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我的最后一份余热。”邢燕子说道。

面对媒体的采访,邢燕子会积极配合,她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去,鼓舞众多年轻人。

但面对那些商业活动,或是企业、饭店请求题词,就算价格再高她也不会出面,她不想用自己的名声去敛财。

有一个明星叫什么燕(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23)

“廉不诉穷,勤不诉苦,公而忘私,乐而不忧。用人之长,记人之功,容人之过,待人以诚。”这是邢燕子的座右铭,也是她一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

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以邢燕子为榜样,学习邢燕子不怕困难、敢想敢拼、淡泊名利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