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的制作秘籍

汪鹤年

江浙金华火腿的做法(古馔拾零脯腊系列)(1)

可能早在清初,金华火腿就已成为名闻四方的名品。清赵学敏所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的《本草纲目拾遗》,就有“兰熏,俗名火腿,出金华者佳”的记述。

在作者看来,金华火腿之所以能以质取胜,其关键便是从猪的饲养着手:金华一带人家养猪,洁净栏房是必备条件之一。在喂养的饲料上更有诸多讲究:当地人多以木甑捞米作饭,而米汤的酽浓者则用以喂猪。早晚还常以豆渣、糠屑喂养,甚至煮粥以食之。夏天,还常兼饲以瓜皮、菜叶,冬天,则饲以热食,调其饥饱,察其冷暖,故肉细而体香。用这样的猪腿制作火腿,自然在原料上就占得先机。

而且,就是在金华,也以出自浦江汤家村者为第一。一位年轻时曾在金华学习过火腿制作工艺的名叫葛三的人,曾向赵学敏透露:汤家村里的一、二千户人家,皆养猪作腿。其猪不甚大,极重者不过七八十斤,制为腿干之,不过三四斤或五六斤不等。

江浙金华火腿的做法(古馔拾零脯腊系列)(2)

据说,火腿四时皆可腌制,但以冬腿最好,因冬腌者,皮细无粟眼,手摸之润腻,切开无黄膘,可久留不蛀,他时制者则易蛀,兼有其他不足。

其腌腿不仅有冬腿、春腿之分,而且有前腿、后腿之别。冬腿可久留不坏,春腿交夏即变味,久则蛆腐难食。冬腿之中又以后腿为佳,以其肉细厚可久藏,前腿则相对逊色。

《本草纲目拾遗》引《常中丞笔记》也认为,金华火腿之所以被视为珍品,是因其“割于冬月,用盐匀称,使肉坚实不败”;且“皮薄而红,熏浅而香”,是以成为流传远近的珍品。其中最上者曰淡腿,味美香洁,竟可作佐茶之物。

其腌法亦有独到之处:每腿十斤,用炒盐四两,为使擦盐均匀,人们甚至以木头刻制状如人手掌的木楦用以抹盐,讲究轻轻揉擦,以求四围兼到。直至皮软如绵时,才整理入缸。缸面盖以辣蓼,以竹匾覆之。待七日后,有卤出,则翻搅一转,令上下匀称。再以炒盐四两,如前法,以手揉腌入缸。十日后出缸,即用缸中原汁洗净。然后,一一以草绳缚定,挂悬于当风处。而令人惊异的是,只有冬腌者具有不滴油的妙处。

江浙金华火腿的做法(古馔拾零脯腊系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