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一个舶来词,常见于美国教育体系,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类别:文理学院,就是实行博雅教育的典型代表。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1)

阿默斯特学院,美国文理学院 图源:阿默斯特学院官网

在国内,博雅教育较常见的翻译版本是“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博雅教育在中国大陆的常见称呼是素质教育,在中国台湾的常见称呼是通识教育,在中国香港的称呼就是原本的博雅教育。

在西方的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博雅教育一词源远流长。在古希腊时期,“博雅(Artes Liberales)”一词的原意是“适合自由人”,“自由人”指的是古希腊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们在哲学和教育中提出和提倡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能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关注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成为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让学生成为有风骨、有品格、有文化的人

在东方,博雅教育的思想与儒家的核心思想——六艺具有一定联系。儒家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是儒家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些学问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儒家的思想家们开始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和安定社会。在这个背景下,儒家六艺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其中,礼、乐、书、数是最早形成的四种学问,射、御则是后来逐渐加入的。在汉代,儒家六艺成为了官方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2)

图源:pixabay.com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来到现代。在现代社会中,博雅教育通常指的是人的全面、通才教育,指的是可以提供各方面知识并培养智力能力的教育和学习。因此,博雅教育课程的内容通常是跨学科的,有很多不同的学科包含在这个广泛的种类里,其中不仅包括人文学科,还包括社会学、自然学以及形式科学。接受过博雅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讨论方案。在许多方面,博雅教育是能够启迪一生的教育,它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并茁壮成长。

国际上的博雅教育

——以培养通用能力为导向

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博雅教育的思想早已诞生。在现代,博雅教育在国外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在国内也开始引起以国际化学校为首的诸多学校的注意。

在国际上,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AAC&U)对博雅教育的定义是:“博雅教育是增强个人能力并使之准备好处理复杂性、多元性与变易性的一种大学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既强调较宽领域(如科学、文化与社会)的广博知识,也强调在感兴趣的特定领域的深入成就。博雅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强化通用于所有专业领域学习的智力与实践技能,诸如交往、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发展在现实环境中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演证能力(demonstrated ability)。”[1]

从这个定义,可以分析出以下两点:首先,博雅教育的根本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应对复杂、多元、变易的现实局面的能力,也就是说,虽然广博的知识是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 但博雅教育培养的真正核心在于学生的能力导向,而非知识导向;其次,博雅教育所要培养的不是专项能力,而是在所有学科与人生阶段都必不可少的通用能力。[1]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3)

图源:pixabay.com

校园中的博雅教育——理念、教学、活动三方面落实

国际化学校贯彻和落实博雅教育,以三个方面的建设为重——理念建设、教学建设、活动建设

理念建设:

培养多种能力,使人性臻于完善

如果说应试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掌握,侧重点是“知识”,那么处在不同轨道的博雅教育的侧重点就是“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让学生多元化发展这一最终目的,使人性臻于完善

将一种教育落实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教育的理念与学校的治学理念相结合。理论是一所学校的根基、脉络和方向,学校在未来道路上的每一步发展都受到理念的指引。国内的国际化学校在将博雅教育引入校园时,抓住了博雅教育对于能力培养的侧重,在学校的治学理念中强调和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表达了对学生发展的期待和规划,也为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下了基调和方向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致力于完整生态的博雅教育,建设有中华文化根基的平和融合课程,追求完美的和谐(Perfect Harmony),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文化根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为了培养博雅的君子、包容的伙伴、思辨笃行的领袖,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强调八种基本能力的培养,由知到行,从感知、思考到行动,学习力和审美力是文化基础,思辨力、创新力和反思力是思考方式,合作力、沟通力和实践力是行动实践。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4)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5)

图源: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官网

教学建设:

不拘泥于单独学科,培养“有灵魂的专家”

博雅教育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成为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让学生成为有风骨、有品格、有文化的人。这一点无论是从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音乐、几何、算术)还是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都可以瞥见端倪,而这也正是博雅教育与古希腊七艺和儒家六艺的联系所在。

因此,在博雅教育中,当教师在实行教学时,侧重点也不是专精于具体学科的知识点,而是将不同的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融合的知识,走向全面的发展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特色之一便是其平和融合课程。“语言与文学”和“体育与健康”是平和融合课程的支柱,人文社科模块的“艺术与审美”和“社会与生活”与自然科学模块的“数学与逻辑”和“科学与技术”分列左右,两翼齐飞。这样的课程设置意味着,在学校,语言、文化、健康教育是基础,对人文素养和科研素养的专门培养与学校的整体理念相契合,学生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下,可以做到全面发展。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6)

图源: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官网

教学建设:

小班教学,加强羁绊、提升效率

作为实行博雅教育的典型,美国的文理学院具有的其中一个特点便是小班教学。在美国文理学院中,每个班级的人数被固定在15人左右,这样的人数设置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注意到每个学生,也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和教学

在教学中实行博雅教育时,国际化学校同样将注意力放在了小班教学上,而这不仅是出于对人文关怀的思考,还是出于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沟通效率的思考。作为一所传承自英国哈罗公学的国际化学校,哈罗礼徳重庆学校传承了哈罗公学的小班教学制度,加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羁绊,也为学生沟通和学习提供便利。

同样致力于通过小班教学来助力学生发展的国际化学校不在少数,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华旭双语学校等学校都是其中的典范。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7)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8)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9)

图源(从上至下): 哈罗礼徳重庆学校官网 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官方公众号 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官网

活动建设:

在课堂之外,培养人生的通用能力

张滇波在《践习与能力——古典博雅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中认为,博雅教育所要培养的不是专项能力,而是在所有学科与人生阶段都必不可少的通用能力[1]。对于“通用能力”的理解因人而异,而在北京市鼎石学校,“鼎石奖学金”的存在虽游离在课程之外,却丝毫没有断开与学习的关系,培养的也是学生人生的通用能力。

“鼎石奖学金”被设立于2018年,是由北京市鼎石学校颁发,以校内学生为颁奖对象的奖学金。“鼎石奖学金”的得主或在学术上表现出色;或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时刻充满热情,时刻准备着帮助和影响周围的人;或践行着鼎石的教育精神,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开拓与探索的精神……而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努力,那就是如何是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为这个社会带来影响。

对博雅教育的心得体会(博雅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10)

图源:北京市鼎石学校官网

结语

单单掌握学科知识已经不足以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未来的时代需要的是既拥有学科知识,也拥有多方面能力,能够在人性上臻于完善的人。博雅教育的宗旨正是培养这样的人才,而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也正在以各自的切身行动推动人才培养。

参考资料:

[1] 张滇波.践习与能力——古典博雅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4):128.

[2] 柏拉图.理想国[M].李美静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