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妈宝爹奶奶姥姥们,距上次纸尿裤评测已经过去仨月,本以为测了26款怎么说也能让你们心里有数,没成想,要求补测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我微微一笑,开了续集。
这一季,干妈又加测了呼声最高的15款纸尿裤,加上第一季的26款,估摸着市场占有率超过90%,如果还有没测到的我想那一定是……无缘。
上下滑动看看有没有你家宝在用的↓
其实,纸尿裤品牌千千万,但宝妈们关心的问题永远是那么几个,并且一直在疑惑,从未被解答。干妈阅纸尿裤无数,今天不如直接唠嗑答疑,结合检测数据,把洋品牌和国产货的差距摆一摆,把纸尿裤背过的锅甩一甩,把现象背后的因果捋一捋。
检测了什么先交个底
看字头晕只想要推荐的宝妈
请于此处存图
推荐产品只解一时之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商品的疑惑和误区,培养理智而正确的消费观念,盲目和纠结便一直存在。所以,如果你对娃的事儿必求甚解,干妈特邀你参加
纸尿裤扫盲科普深扒辅导班
基础班
近几年扎堆冒出来的微商品牌纸尿裤安全吗?
从检测结果来看,安全基本没啥问题。
41款纸尿裤,6项有害物质均未检出,pH(酸碱度)基本都在国标要求的4~8范围内,只有1款稍稍越界(pH8.2),具体是谁就不点名了,可以移步纸尿裤评测第一季查看。
说句题外话,微商品牌之所以被怀疑诟病,多半因为营销手段太魔幻。踩大牌,传谣言,再给自己制造点欧美血统,都是经典套路。其实,只要质量过硬,浮夸的宣传包装不过是身外之物,不如省省。跑偏……谈下一话题~
哪款纸尿裤吸得快、回渗少?
传统大牌表现皆优,吸收之王小鹿叮叮。
国标中,关于纸尿裤液体吸收性能的指标有三:滑渗、回渗和渗漏。简单叨叨一下,滑渗就是一泡模拟尿液倒在纸尿裤上看滑走多少,回渗你懂的,渗漏则是看吸收尿液后底部漏多少。具体测试方法,欢迎宝妈到纸尿裤评测第一季中围观。
41款纸尿裤吸收性能表现如何?上下滑动查看,排名分先后↓
国产品牌小鹿叮叮以0滑渗、0反渗、极少渗漏夺冠,搭配1块5一片的价格,可谓感动干妈,打动亲妈。
而号称好莱坞明星宝宝都在用的百乐颂,以29ml的滑渗量(国标限量值≤20ml),让我们见识了美帝大老粗的产品质量,一泡尿滑走1/3,实属难得,请看表演↓
同品牌不同价位的纸尿裤到底有啥区别?
看破说破,纸尿裤整出多个系列其实更多是出于市场细分的需要,兼顾各个层级的消费者,在商言商,品牌当然想多赚钱,这无可厚非。至于高端系列是不是真高端?干妈特地勾搭到了某国际大牌纸尿裤的研发经理刨根问底。
刨出来的料也基本与预想吻合。同品牌高端系列纸尿裤通常会使用更优质的原材料,加入更多功能设计。比如会着重使用更柔软透气的材料,全面包裹宝宝后腰的腰围,还有更长效干爽的吸收芯体。
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是高端系列纸尿裤看起来确实档次高一截,做工更细致,触感更细腻。至于吸收性能、透气性的差异,正好这次集齐了好奇的4个系列,来对比个明白↓
emmm……平价的银装系列在性能上也并不差。纸尿裤嘛,终究是个消耗品,要不要为高端系列买单,还要看宝妈们如何在趋于完美与差不多就行之间取舍了。
越薄的纸尿裤越透气吗?
并不。纸尿裤的透气性受材质、结构、工艺等综合因素影响,厚度只是一个方面。为了更直观地看看41款纸尿裤透气性的差异,干妈琢磨了一个实验。用微波炉加热,计算前后蒸气差。
这种方法可以很明显看出纸尿裤透气性的差异,但要强调一下,因为微波炉加热非真实使用环境,宝宝的体温和尿液温度远低于此,实际使用时的感受不会像实验数据的差异这么大,透气性最好的也不会就屁下生风了。严谨起见,干妈不再将实验结果作为评判纸尿裤好坏的依据,数据仅供大家参考~
不过,倒是可以看出,在相同环境下,纸尿裤的厚度与散失的水蒸气多少并没有直接联系。
上下滑动捋关系↓
强化班
为什么纸尿裤摸起来有很多小颗粒?
都是纸尿裤的灵魂颗粒,学名高分子吸水树脂,英文名SAP,广告名吸水珠珠。
长得不起眼,但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的水分倒是不带含糊的,水一旦被它吸走就很难被挤出。直接拆一片瞅瞅~
说到这里,干妈觉得有必要再补个知识点,深扒一下纸尿裤的各层结构,兴许会让你有恍然大明白的感觉。超纲内容~懒得看请直接跳转下一话题。
纸尿裤问世一百来年,技术日趋成熟,结构也基本没啥大变化了。掐指一数:面层、导流层、吸收芯层、底膜,外加腿部防侧漏边、魔术贴、氨纶丝,以及将各个部分粘合到一起的热熔胶粘合剂。各层结构都有各自强有力的存在理由~
面层~柔软透气的热风非织造材料,保证尿液快速下渗
导流层继续接力,纤维纵横交错有利尿液扩散放飞,而不扎堆于一处
吸收芯层~住着高分子吸水树脂和绒毛浆,专注吸收一百年
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透气微孔底膜一兜,一泡尿短暂的一生结束了
这么多层说明了什么?纸尿裤是个复杂的吸收系统,各层结构都会影响它的吸收能力,知识点哈~
纸尿裤起坨是质量差吗?
严格来说,起坨不能算缺点。
先说说纸尿裤为什么会起坨。SAP是啥还记得吧?吸水后呈凝胶状,质地偏硬并容易结团成坨,在吸收芯中加入绒毛浆作为间隙物就是为了防止SAP滑动成一堆,保持纸尿裤的平整和柔软性。如果绒毛浆和SAP混合、配比得当,就可以降低起坨的概率,但完全避免是不太可能的。
翻了一些文献后,干妈总结,判断起坨对宝宝的影响还得看此坨偏硬还是偏软。起硬坨说明片面追求吸收量而增加SAP用量减少绒毛浆用量,这样的坨可能会让宝宝感觉到不舒服;如果是软坨说明绒毛浆和SAP的配比相对平衡,完全不会影响到宝宝活动。
宝宝偏胖体重符合L码标准
但穿上有点小怎么办?
纸尿裤的型号规格一直以来都是品牌自己说了算,也没个统一标准,能不能买到合适的全凭运气。不过,从2017年7月1日起就有GB/T 33208-2016《纸尿裤规格与尺寸》约束喽~新国标规定了不同规格纸尿裤的适用体重,同时还增加了适用腰围最大值,宝妈们可以参考↓
按国标中的方法,干妈测到手抽筋,把41款L码纸尿裤的适用最大腰围(弹力腰围适用最大值 前腰贴长度)都量了。
经过164次测量,干妈发现,虽然都是L码纸尿裤,但腰围的差异却很明显,有17款纸尿裤的腰围已经达到XL码的要求,8米长图就不放了,想详细了解的宝妈可在后台回复“纸尿裤腰围”查看~
精讲班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尿布疹?
纸尿裤有冤要诉!
引起尿布疹、红屁股的罪魁祸首是尿液和便便长时间接触宝宝娇嫩的皮肤。所以,不管用的是纸尿裤还是尿布,及时更换(小便2~3次换,大便立刻换),便后清洗,保持宝宝pp干爽清洁才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
如果宝妈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尿布疹的知识点,这还有一份干妈人肉摘抄整理的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放在今天推送的二条文章中,可自取。
听说不含绒毛浆的纸尿裤更好
含绒毛浆的会致癌?
造谣不上税,也不带这么黑绒毛浆的…
绒毛浆是啥?一种软木纤维加工而成的纸浆,是纸尿裤、卫生巾中的核心吸水材质,正经产品都会用,使用100多年了,没想到在21世纪给扣了个致癌的锅。
当然,干妈发现一些产品的广告上写不含绒毛浆,但实际却偷换概念在包装上写着“不含回收绒毛浆”。亲,绒毛浆≠回收绒毛浆啊,不能因为黑心棉存在,你就说棉花有毒吧?恕我直言,这造谣路数有点三俗。
拔高班
一些品牌宣称自己采用的是
不含绒毛浆的第三代复合芯体
真的好吗?
一表看懂第三代复合芯体和传统芯体的区别↓
芯体吸水后的状态↓
比较头疼的是,看似还不错的第三代复合芯体,业内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打call一方认为,更轻薄,减少甚至不用绒毛浆是纸尿裤的发展趋势,第三代复合芯体的各项性能都很优秀。
吐槽一方则认为这种芯体压根不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只是为了缩减成本,降低工艺难度;而且“复合芯体”的最大卖点是不起坨不断层,势必会比传统芯体使用更多粘合剂。
所以,被很多微商品牌采用的第三代复合芯体究竟是不是营销噱头干妈也不敢随意下结论,不过此处应有疑问
既然不含绒毛浆的第三代芯体有这么多优点
为什么大品牌不用?
绒毛浆 高分子吸水树脂的传统芯体起源于西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巨大的产业规模和投入成本摆在那,芯体本身又没有明显短板,转型自然困难。
另外,这或许也跟国内外的育儿理念有关。国外一家多娃,父母普遍走佛系糙养路线,纸尿裤能吸就行了,还要什么不起坨;而大部分中国家庭还是全家上下带一娃的精养模式,对纸尿裤的需求之多,多到直接推动了技术革新也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
[1]李悦.婴儿尿裤结构与吸收性能关系的研究[D].东华大学
[2]SAP在婴儿纸尿裤中的应用[J].纺织导报. 2015(09)
[3]王雨,钱晓明.婴儿纸尿裤各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发展[J].纺织导报. 2016(12)
[4]徐小萍.纸尿裤各层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发展[J]. 纺织导报. 2013(03)
[5]李国标.复合吸收芯层的设计及其在纸尿裤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最后絮叨
养娃路上,惊奇与兴奋,迷惑与疲惫,事事谨慎与自我怀疑,是妈妈们普遍的情绪和心情。但人生路还这么长,希望你们可以多留一些空间给自己,更多地享受与宝宝之间双向给予的美好,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亲子关系共建中,至于选纸尿裤这类琐碎事干妈会尽力为你排坑解忧。
如果认可我们,也请点个赞转个发,给干妈天团一点小小的鼓励哟~
* 检测机构: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数据仅对送检样品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