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重返20岁》,剧中的主角沈梦君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她站在时光机前说:“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过。因为这样,我才可以当你妈,你才可以当我的儿子。”
图源:电影《重返20岁》
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父母这里不好,那里不到位的时候,是否想过父母也曾有过青春岁月,有过梦想与热血,对未来和远方充满向往,只不过为人父母之后,为孩子操心为生活操劳,渐渐被生活磨去了棱角,才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爱在日常 才不寻常!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份健康指南,也是母亲节给妈妈送礼的选购清单,一起呵护天下母亲的身体健康。
一、为妈妈挑选一双运动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开始重视体育锻炼,母亲节选一些“锦上添花”的礼物,不如为妈妈挑选一双舒适的运动鞋,中老年晨练,如果不注意保护好膝盖,脚踝等关节部位,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造成关节磨损和冲击。
中老年挑选运动鞋要注意三个原则:
1.舒适合脚
不能只重视款式、颜色和品牌,舒适合脚的运动鞋可以减少脚下水泡的发生以及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意外。
2.功能性
为中老年挑选运动鞋也要注意运动鞋的功能性,了解运动鞋的防滑性、减震性能,防滑性能会加大运动过程中鞋底的摩擦力,降低运动过程中摔倒的概率。减震性能,选择有气垫减震功能的鞋子,可以有效减缓外力对脚部的冲击。
3.根据脚型选鞋
一般脚型分为,平足弓、正常足弓和高足弓三种类型,平足弓的人,应选一双带有坚硬的后帮、支撑力较强的运动鞋,高足弓的人,应选择减震强、脚跟稳定性的运动鞋。
还犹豫个啥嘞,下一个广场舞最靓的C位,就是咱妈,运动鞋快安排上!
二、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关系,导致身体机制退化。包括细胞相应停止分裂以及死亡、身体钙质流失等等,身体钙质流失极易诱发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对于老年人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比如造成骨折、身体软弱无力等问题。根据统计,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8倍,跳广场舞时,一不小心就会跌倒骨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务必重视老年人补钙。
同时需补充维生素D3,维生素D制剂可以促进Ca2 吸收,又可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生成,是补钙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的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补充800~1200IU的维生素D3,可以防治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适当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和均衡饮食摄入是关键。如果担心老人的饮食习惯做不到营养均衡,还可以考虑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三、蔬果大礼包50岁左右的女性容易面临雌激素不足的情况,雌激素缺失,将会导致衰老,那么想要延缓衰老,让自己魅力持久,不妨多补充雌激素,其中多吃这些食物,对于补充雌激素就非常好,从而能够让你显露出更具有女人味的一面。那么,吃什么比较好呢?
1.鸡蛋
通过吃鸡蛋,能够吸收其中的胆固醇,达到产生雌激素的目的,让你补充雌激素,避免雌激素缺失。
2.紫薯
吃紫薯,能帮助吸收其中的维生素E,达到抗氧化的目的,通过吃紫薯,达到加速身体激素分泌的作用,促使卵巢分泌更多的雌激素,随即不断的通过这些雌激素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让女性显现更加年轻的一面。
3.核桃
雌激素不足的女性,不妨多吃点核桃,吸收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达到平衡激素的作用远离了雌激素不足的尴尬,保持雌激素充足,显得更加年轻了。
4.豆制品
医生建议雌激素不足的女性可以吃点豆制品,例如大豆、豆腐、豆浆等,达到补充雌激素的目的。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对于补充雌激素是非常有效的。
5.卷心菜
食用卷心菜,吸收其中的硼元素,这种物质能促进雌激素的分泌,达到平衡雌激素的作用,远离了雌激素不足,尽显女人味。
四、备好家用血压计工作忙碌的我们常常不在母亲身边,很容易忽视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餐后头晕发困乏力,一不留神差点摔倒。这时候如果家里有血压计,就知道是不是餐后低血压了。
餐后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但也容易被忽略。据统计,在我国居家护理的老人中患病率为24%~26%,而在住院病人中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74.7%。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群体。往往餐前血压越高,餐后越容易低血压。
如何防止餐后低血压:
1.餐前饮水
用餐前饮用300mL左右水,可以减少餐后血压下降的幅度。
2.少食多餐
3.避免单一碳水化合物或高糖饮食
可采用与高蛋白等食物的混合饮食,也可以尝试使用果糖或木糖作为葡萄糖甜味的替代剂。
4.调节基础病药物的服药时间
避免在餐前服用减压药,建议在两餐之间服用,同时根据病情调整,尽量避免服用利尿剂及硝酸酯类降压药。如需药物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愿世上所有的妈妈都身体健康平安喜乐,愿我们做子女的都能不留遗憾,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最后对妈妈说一句您辛苦了,母亲节快乐!
参考资料:
【1】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
【2】中国老年人饮食指南(2016);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