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得罪人的人(这样的人会天天得罪人)(1)

一个心里头清清楚楚,嘴巴上也清清楚楚,是非分明的人,会天天得罪人。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7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老是得罪人的人(这样的人会天天得罪人)(2)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做人真难,关系太复杂!

诚然。

世事多变,人心难测,各种关系交织,利益串联,有时候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可能后患无穷。

但是大道至简,无论做人还是处事,总有一些底层逻辑可以参考。

尤其是在中国社会为人处事,如果能从中国人伦理性格的角度出发,一定会游刃有余,事半功百。

那么,中国式人情社会有哪些为人处事的规则?或者在日常为人处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今天我们分享六个字:大小、分寸、是非。做到这六个字,你就了不起。

1

讲大小

所谓大小,就是中国人的伦理。没大没小就是不懂得伦理,那这个人就没救了。

为什么中国人见面,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分大小?老实讲,不知道谁大谁小,你怎么开口说话?

我们对上面是一种口气,是一种态度,对下面又是另一种不同的口气和态度,对上对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只要没有大小,人家跟你一感应,他就知道要对你敬而远之,就不理你了。

在座的有人比你年长的,比你职位高的,他没有讲话之前,你就是不能讲话。因为你一说话,他们就不高兴了。

你跟领导一起出去,领导还没有讲话你就讲,你有前途才怪。

他心里想,我都还没有讲,就轮到你讲了?除非他叫你讲,你才能讲。我们不是外国人,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这回事。

这就叫中国人的大小伦理。

现代人就是没大没小,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从没大没小引起的。

老实讲,你跟你的领导在一起,只要你没大没小:

第一,他就不关心你;第二,有好处不会给你;第三,你讲的话他根本就不听了。这是事实。

可是很多人一听到有大有小,就觉得这是在讲官僚,然后就觉得是大的很神气,欺负小的。其实不是。

给大家一个很具体的建议,就是你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有第三个人在,你一定要样样都好,一切都顺从,不能有不同的意见。

可是有些话明明不能听,明明不能接受,那该怎么办?

你要等其他人走了之后,单独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再告诉他:

“您的指示我都听明白了,但是我有几个疑惑,不知是我听错了,还是我没有理解到,我再请示您一下。因为这样做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那样做会产生那样的问题……”

这样他听完以后,就会说:“那你再斟酌斟酌吧,你有什么好办法,你再跟我讲。”他会非常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所以,你跟领导处不好,那是你的问题;你跟干部处不好,也是你的问题;你跟老百姓处不好,还是你的问题。

这就是儒家为什么要反求诸己,不要怨天尤人,道理就在这里。

2

有分寸

什么叫分寸?做人做事合理的度。分寸就是那个度不会差得太远。

我们只有讲拿捏分寸,从来没有听到说拿捏丈尺,丈尺差得太远了。

大家慢慢去体会,我们所谓的差一点其实都差很小,差很小就已经很厉害了,就是差分寸而已,没有丈尺的。

比如,中国人常说父父、子子,应该各如其分;君君、臣臣,用现代的话说是上司、下属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彼此之间,必须维持合理不平等的分寸,而不是平起平坐的不合理的平等。

这也是中国人常讲的“看人下菜”。

同样是秤重量,西方人用的是天平。天平从四面八方来看,平衡就是平衡,不平衡就是不平衡。

中国人不用天平,我们用那个秤锤。

这个秤锤厉害了,秤锤高一点儿也行,低一点儿也行,只要秤锤不掉下来就没有任何问题。

一看我不认识你,秤锤就低一点儿。你说你怎么偏心!我怎么偏心?等会儿我的结拜兄弟来了,我秤不高一点儿,他会打我的!如果每个人都同样对待,我不破产才奇怪。所以我秤你这样,秤他那样,但我还是公平得很!

这最厉害的地方,也是中国人拿捏分寸很形象的案例。

分,还有一层意思,叫定位。每个人先把自己的位定好了,就知道自己应该守什么样的分寸。

李鸿章跟外国人讲过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去体会。他说:我们中国人比你们西方人更讲究身份地位。

这句话被误解了,以为是说中国人爱摆架子,喜欢给人家难堪。

其实不是,而是说职位越高的人,越要自重,别人可以讲的话,自己不能讲,别人可以做的事情,自己不能做。

这是学谁?学孔老夫子!孔子曾经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同样的事情别人做,人家不会骂,但如果是孔子做,就一定会挨骂,但是他认了,他并没有抱怨,反而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意思是我孔丘很幸运,只要犯一点点过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所以我更要自重,更要谨慎自己,更不可以乱来。

所以,这句话合时机,你就讲;不合时机,最好不要讲。

讲这话配合你的身份,你就讲;不配合你的身份,就不要讲。

无论任何场合,做人就是要学会变通,力求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情势下做出合理的判断,找到此时此地恰到好处的应对方案。

当然,凡事如何拿捏分寸是最困难的,但有一条标准是大家都可以参考的。

那就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事情你就放心去做;有违伦理道德的,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3

知是非

现在,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凡事都认为要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要分得清清楚楚,什么都要是非分明的话,是没有人会愿意跟他在一起的。

很多时候,你说的话越对,听的人越生气,你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真的不受欢迎。

在中国,是非的判断标准没有那么好确定。我们处事追求圆满,而不是分是非。

我们现在很喜欢把是非说出来,这个不太好。

人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含含糊糊的。含含糊糊,就是糊涂蛋。心里头含含糊糊,嘴巴也含含糊糊,中国人最讨厌这种人。

第二种,清清楚楚的。嘴巴清清楚楚,心里头也清清楚楚,这种人我们叫他碎玻璃片,谁碰到谁倒霉。实际上,这种人什么都好,就是这点不好。

第三种,嘴巴含含糊糊,心里清清楚楚的。

中国人都是心知肚明,嘴巴含含糊糊。

这告诉我们,为人处事,是非要放在心里头,嘴巴要稍微缓和一点儿。

对方跟你讲他最近越来越瘦,你说不会,只是比以前稍微轻一些,多吃点儿就好了。你来我去的,他自己听得懂,知道你在讲什么,但是你给他面子,大家都很愉快。

我们不在乎你说真话还是假话,只是劝大家一辈子要学会说妥当的话。

同样一句话,讲妥当一点儿,讲漂亮一点儿,其实就是为了顾全大局,而不是骗来骗去。

中国人最喜欢装糊涂,看到假装没看到,知道假装不知道,除了保护自己,正是为了不让对方太难过,稍微照顾一下人家的面子。

但是装糊涂不是真糊涂,过程虽然含含糊糊,最后的是非还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是难得糊涂,苦中作乐。这个就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心里头清清楚楚,嘴巴上含含糊糊,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一个心里头清清楚楚,嘴巴上也清清楚楚,是非分明的人,会天天得罪人。

但是,一个嘴巴上糊里糊涂,心里也糊里糊涂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只有心知肚明,嘴巴上却含含糊糊的人,处处不得罪人,处处招人喜欢,自然事事顺利。

总而言之,要想在中国社会圆融处事,受人欢迎,一定要清楚中国人的人伦特点。

讲大小、有分寸、知是非,你就会游刃有余,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为人处事。

既知自己,又懂别人,那你就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中国人。

老是得罪人的人(这样的人会天天得罪人)(3)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