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身上的特殊符号(趣味符号学和平鸽)(1)

国作家雅瑞安娜·哈芬顿写的传记《毕加索:创造者与毁灭者》,讲了毕加索著名的“和平鸽”画的故事。1949年,正值西方对苏联宣布“冷战”战略,法国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要求毕加索画一幅招贴海报,毕加索怎么也画不出来。法共中央主办文化事务的作家阿拉贡,从毕加索以往的石版画中选了一幅鸽子图拿走。

鸽子身上的特殊符号(趣味符号学和平鸽)(2)

阿拉贡走后,毕加索嘲笑他:“可怜的老头阿拉贡!他对鸽子根本就一无所知。温驯的和平鸽,鬼才相信!没有比这更残酷的动物了。我自己就养鸽子,鸽群讨厌某只小鸽子时会把它啄到死为止。它们会把它眼珠子啄出来,把它啄得碎尸万段。真是惨极!这玩意儿怎么会是和平的象征呢?”

符号,是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符号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意义:一是符号发送者(如果有个发送者)的意图意义,二是符号文本据称携带着的意义,三是接收者对这个符号的解释意义。这三种意义经常是不一致的,实际上符号传送过程,很难让他们保持一致。起始的意图意义与被携带的文本意义,轮流在场,最后(如果符号过程进行到解释环节的话)轮流被取消在场,不在场的解释意义最后要落实为在场。

阿拉贡选择鸽子图作为和平大会的招贴海报,从这个角度来说,阿拉贡是这个符号的接收者,他的任务是从图像中解释出“和平”的意义。哪怕毕加索他画鸽子原意并非表达“和平”的意义,鸽子图的文本意义本身,也没有明确表达和平,但是阿拉贡的解释意义,暂时就把前面的两个可能的意义替代了。

此后人们从《圣经》中找出根据,说是洪水退后,诺亚放出一只鸽子,鸽子衔回了一条橄榄树枝,和平回到了世界上。于是人们更有理由使用鸽子形象,作为“和平”的象征。究竟毕加索的原意是什么,其实不重要。因为只要接收者将鸽子作为和平的符号,人们的反复使用,就使鸽子象征和平。

甚至毕加索自己后来也画了不少“和平鸽”,而且越画越美,看来他自己也被自己的灵感感动了。下面这幅落款是1956年。

鸽子身上的特殊符号(趣味符号学和平鸽)(3)

甚至民间出现了一个故事:法国巴黎的密许老大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他的儿子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密许和孙子鲁西恩相依为命,每天仍继续放养儿子生前养的九只鸽子。不久,巴黎陷落,德国军队开进巴黎。有一天傍晚,孙子鲁西恩在屋顶挥动红布招呼鸽子飞回来,德国警察竟将其推下屋顶,坠地死亡。德国兵又将一只叫“萧莱士”的鸽子掐死,用车拖走鲁西恩的尸体。密许老大爷极端悲愤,请其邻居——绘画大师毕加索为鸽子“萧莱士”画了一幅像。这个故事被放进中国小学教科书里。我宁愿相信这个说法,至少它把三个意义统一了起来,维持了意义合一的神话。

理论提示:在符号表意过程中,三种符号意义不一致才是常态。接收者的解释,可以不同于发出者的意图意义,与文本“包含”的意义,即最后落实的意义。

本期编辑:晏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