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1)

湿地是什么?

在武汉,湿地是穿城而过的长江和汉江,是星罗棋布的百余湖群,是池塘、是稻田、是水库……

武汉与湿地的缘分,比你能想到的更久远。

先秦古籍《山海经》,记录大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活动,勾勒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山海经》的“海”,所指并非现代意义的海,而是古云梦泽。

4000年前的古云梦泽,在岁月长河里由茫茫一片碎裂为“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的地理形态,不变的,是为古往今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提供生产、生活、生生不息的一切所需。


带你回望大泽4000年

探索流淌在武汉的文化之根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2)

天兴洲长江洲滩的鸬鹚 冯江 摄

江汉平原为典型的洪泛冲积平原,低洼的地形地貌提供了物理空间,随后出现的3个阶段暖湿气候则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大约4000年前,古云梦泽开始发育形成,随之伴生的,还有古文化的演化。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3)

距今4600年至4000年前

在长江中游一带,距今4600年至4000年前的石家河文化是其中之一,这种新石器晚期的文明后来突然消失,并非因为战争与人祸,而是特大洪灾湮灭了它。随着石家河文化销声匿迹,真正意义上的原生长江流域文明实际上断档了。


距今3500年前

距今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实际为南下的北方夏商文化,但到了长江边,自然吃大米,所以一开始是北方文化,逐渐发展演变为长江中游的楚文化。

商朝起,人们开始冶炼铜矿。在江汉平原和神农架大九湖的钻孔沉积物中发现铜元素的含量在商朝时期快速增加,还发现了丰富的水稻植硅体化石,证实此时古人已开始对河湖洲滩进行垦殖生产。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4)

夏商时期的古云梦泽


距今2700年前

西周灭商之后,熊氏受周天子之封在楚地建国,江汉平原地区特有的楚文化,在大约2700年前形成。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5)

周-秦-汉时期的古云梦泽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6)


西汉 古云梦泽由盛转衰

西汉为古云梦泽由盛转衰时期,西汉以来由于人口数量增长,江汉平原经济再次得到较快发展,古云梦泽逐步淤积成陆,为农田的开垦和农业区的扩大提供了必需的土地资源,同时吸引了大批魏晋南北朝期间因逃避战乱而南下的中原居民定居。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云梦泽


唐宋之后 古云梦泽主体萎缩

唐宋之后,古云梦泽受气候变化与人类围湖造田加剧等综合影响而逐渐萎缩、消亡,特别是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迁,带来大量北方人口,围湖造田规模扩大,古云梦泽快速淤积、萎缩,江汉平原成为全国农业生产中心。明清以来江汉平原人口爆发式增长,围湖造田 进一步加剧,古云梦泽主体萎缩,逐步消亡。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8)

唐宋时期的古云梦泽


20世纪50—70年代 江汉湖群

20世纪50—70年代围湖造田达到顶峰,古云梦泽最终演化为现代支离破碎的江汉湖群。由此,湖北和武汉由此形成了“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的地理形态。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9)

明清时期的江汉湖群,围湖造田与千湖之省模式开启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张之洞坐镇武汉任湖广总督时,大力推进洋务运动,武汉一跃成为中国 近代重要工业城市和商埠,有着“东方芝加哥”的美称。顾延生从东湖湖泊沉积物中也发现,自洋务运动以来,东湖沉积物记录的重金属污染明显加剧。


20世纪70年代之前

1927年至1952年,武汉东西湖区域大湖分解、小湖消亡的现象较为严重。1960年后,该区域大湖景观基本消失,如东西湖、武湖、后官湖、太子湖等不复存在。整体而言,20世纪70年代之前,武汉城郊、远郊湖泊萎缩严重,主要是受围湖造田和偏干气候耦合作用影响。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武汉地区湖泊再次全面萎缩,主要是受房地产及城市圈扩张影响。鼎盛时期的 300 多个湖变成了如今的 166 个湖,武汉的湖泊数量消失了近一半,总面积则减少了近 1/4。

不仅仅是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水体中还发现了雌酮 (E1)、17α- 乙炔雌二醇 (EE2)、雌二醇 (E2) 等内分泌干扰物,影响湖泊生物乃至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严重污染的水体直接扰乱了湿地 生态系统,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10)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11)

2003年

2003年是武汉湿地保护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起,武汉先后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 理条例》《武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保护措施,武汉地区湿地面积整体趋于稳定。

2014年

2014年以来,武汉先后晋升了6个国家级别的湿地公园。武汉成为唯一一个既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又拥有6个国家级别湿地公园的省会城市。

2016年

武汉发起成立“长江中游四省八市湿地生态保护联盟”,划定了长江中游地区湿地生态保护红线。

2019年

武汉获得《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权,并全面冲刺“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12)

明朝人生活的故事(寻梦守泽穿越4000年)(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