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1)

时代的一颗尘土落在一个人的肩上,那就是一座大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让人不得不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每个时代的人都背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是我们,被迫推当着时代的进步。

不同的年代,我们背负的使命都是不同的。

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茁壮成长,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家国社会有用的可造之才。

在战争年代,我们就要勇敢地拿起武器与敌人抗争,不论我们是什么身份,我们都要不畏生死,保卫祖国。

在抗战年代,我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为抗日祈祷。战争的年代是残酷的,是鲜红的,是孤苦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在为之抗争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道士。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2)

相信一提到茅山,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道士。看过香港剧的人应该都知道茅山道士,几乎每一部剧中都会提到。是的,没错,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茅山道士——汤念义。

茅山位于浙江省的宁波市,在鄞州区姜山镇。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富庶地区。可谓是仙气十足,道骨犹存。可是即使是这样一块宝地,在战争年代一样饱受摧残。

如果根据道教记载的历史记录来看,茅山在抗日战争时简直是遭受了致命打击,以至于茅山道士一脉从此倾覆,消失。

日军全面侵华,茅山难逃破坏

当年,日本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战争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幅员辽阔却又无力还手的中国。

历史记载,1937年7月7日双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在当时,国家处于危机存亡之秋,举国上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茅山也难逃一劫。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3)

根据地建立

“茅山抗日根据地”成立,当地的老百姓纷纷踊跃杀敌,让人惊叹的事,常年居于深山的道士们也踊跃杀敌。保护祖国并不是某一类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

众所周知,根据地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建立的战略要地,是一个地区人民的觉醒,是人民的奋起,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海沦陷,特别是南方要地炮火连天,日军肆虐,祖国陷入如此境地,此时新四军应运而生,担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茅山道士惨遭杀害

日军对茅山进行围攻,对茅山道士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很多名气较大的道长也被残忍杀害,茅山一脉从此覆灭。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4)

大道上都难逃一死,更何况是小道士。其实大道士在一方水土是很有声望的,与其将他们杀害不如将他们劝服。这更是一种思想侵略,和刀刀抢枪相比要少流很多血。

这也可以看出日军的愚蠢和残暴。当时,其中几名道士被日军用枪赶进大殿。日军惨无人道将他们用刀刺杀,道士们奋起反抗,奈何赤手空拳怎能和钢枪相提并论呢。

汤念义生存,仇恨生根

最终道士纷纷被刺中,倒在了血泊中。其中还有一名年仅17岁的小道士,他就是汤念义。汤念义身中9刀,最后晕倒。日军走后,汤念义朦胧中醒了过来,得以逃走。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5)

经过修养,可能是汤念义恢复能力比较强,不到一个月汤念义竟然完全康复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加入新四军,一心要报仇

汤念义一心想要报仇,汤念义找到了新四军,并且加入新四军。他表示自己要上阵杀敌,最终汤念义如愿以偿,奔走在杀敌的前线,为师兄弟们报仇。

最大的痛苦也不过于家毁人亡,最大的仇恨也不过于不共戴天,最可悲的事也不过于留我一人独活。汤念义亲眼见到师傅师兄们死在自己的面前,自己长大的道观也被占据,心中的仇恨自然无法估量。

在某一次的战斗中,有两名日军被困在山洞中,汤念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用手榴弹炸死了那两名日军。我们并不能以身外之人来评判汤念义,说他太过于冲动,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他的痛苦和仇恨。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6)

最后一战,身死战场

1940年,日本军队又一次攻打茅山,与新四军来了一场真正的较量。如果说以前的战斗是雨点,那么这一次的战斗是瓢泼大雨。日军准备充分,士气高昂,积极待战。

抗日战争阶段,我军还一直处于防御阶段,当时我军并没有可以反抗的实力。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7)

新四军节节战败,士气大跌。汤念义听到前方的战报时,再也按耐不住。汤念义一个人,一把盒子炮,一把菜刀,这是他全部的武器,带着这些他只身去往前线。

因为家国仇恨,因为失去亲人一般的师兄弟,小小年纪的汤念义早已看淡生死,每杀死一个日本鬼子都是在报仇,每多活一天都是赚到。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8)

但是谁都没想到汤念义这一去就真的也没有再回来。汤念义利用地势优势击毙了4名日军。这类似于八路军的游击战。

但汤念义随之暴露,日军发现汤念义的藏身之处。好巧不巧,汤念义的子弹用完了。汤念义只好把枪丢下,拿起了菜刀,与日军殊死一搏。

最终汤念义身中数十刀,即使是临死之前也奋力杀了两名日军。好一个壮烈男儿。连杀6个鬼子,汤念义也算是死得其所,没有辜负师兄弟的养育之恩。

那一年,他才19岁,还是少年儿......

在仇恨面前,什么道理大义应该都做不了数吧。汤念义为了道义,为了报仇,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有什么资格诟论呢?他是实实在在的少年英雄。

茅山七十二派(茅山道士汤念义)(9)

放在现在,一个17岁的小孩子能干什么,还在读书。还都在父母坚实的臂膀下精心长大,在父母经营的花室里安心成长。禁不起风吹雨淋,更别说家国仇恨的洗礼了。

17岁的汤念义身中6刀,为了活命报仇,逃离火场。一个人顽强活下来,谁知道他受伤后的一个月是怎么熬过来的,一边担惊受怕,一边忍受伤痛,心里更是暗藏了仇恨,实在是令人心疼。

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畏,值得我们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