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什么能代表古代中国,瓷器和茶自然是最无可争议的存在。而世间其实还存在过一种物件:它与茶和瓷器皆息息相关,且还蕴藏着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关乎生活的浪漫——它便是建盏,一种折服了中国又容纳了星辰大海的茶具。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茶盏(芥子纳须弥小小一茶盏)(1)

一、建茶、点茶与建盏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极为悠久:传说神农氏尝出茶可解毒,开启了中国人与茶的千年之缘;先秦时,茶叶作为药物逐渐传播;汉魏至六朝,煮茶成为一种风雅;隋唐时,煎茶深入寻常百姓家;五代至两宋,斗茶的乐趣人人皆可拥有;元明至今,茶叶伴随冲泡之法浸润我们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历史长河都是带着茶香的。

而茶文化经久不息,用来泡茶的器具自然也不会缺席。随着茶叶的饮用方法逐渐完善,保温效果更好的瓷器逐渐成为人们饮茶时的必备器具。这便催生出了一些独特的茶具,譬如建盏。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茶盏(芥子纳须弥小小一茶盏)(2)

建盏,一种出自建窑(今福建省南平市境内)的知名瓷器。建窑为我国八大名窑之一,始烧于晚唐至五代时期,初产青白釉瓷。至宋,由于饮茶之法变为点茶,“茶色白,宜黑盏”,人们便普遍制作黑釉茶盏。加之建盏所在的地区盛产高质量的建茶,建窑即配合名冠天下的建茶而生产了大量黑釉盏——以至于用建盏点建茶甚至成为两宋的一种流行。

且相比于一般的茶盏,建盏底小壁斜,上宽下狭,放置时更加稳定。其口部釉薄而向下渐厚,在沏茶时可实现久热难冷、易干不留渣的效果。这些使得建盏比其他茶盏更适合去展现斗茶看重的乳花,也更能帮助人们在水痕有无、咬盏时长等方面取胜。因而在斗茶之风盛行的宋代,建盏伴随建茶成为举国上下皆爱的一种优质茶具,甚至出口海外。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茶盏(芥子纳须弥小小一茶盏)(3)

二、建盏中的大千世界

如果说建盏的出现是出于配合建茶和斗茶的实用性目的,那么建盏的釉彩大抵便是为了实现人们的审美目的。

建盏繁盛于宋代。而宋时我国古代文化迎来了一大巅峰。是故建盏势必会体现时人的审美:斗茶的茶汤偏白,茶盏需要深色釉彩以突出乳花,但选择黑色却还有道家玄为道的审美观影响;建盏常见的鹧鸪斑、油滴和兔毫盏,以及极为难得的曜变,则在似与不似之间流露出宋人对意蕴的追求和对自然空灵的青睐;建盏的釉色深沉厚静,古朴中透着典雅,犹如一片看似平淡,实则又充满生气、变幻莫测的星空,可谓雅俗共赏……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茶盏(芥子纳须弥小小一茶盏)(4)

且因为釉彩配方的独特,建盏在制作过程中还有“入窑一色”,“出窑千变”的奇特之处。现代实验证明,哪怕采用同一批釉彩,在入窑后,由于茶盏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细微温差和冷却速度的差异,最终也会导致成品具有不同的釉纹。这恰如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令追寻自然之美的宋人十分醉心。

三、建盏的浪漫至死不渝

宋代以来,福建建茶一直有所产出。元代时,武夷山一众名茶甚至单独进贡,深得权贵喜爱。因而伴随建茶而生的建盏也长期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然而囿于冲泡茶的盛行,更适合用来斗茶的建盏显然已经失去了宋时的巨大市场。加之曜变等釉彩产出极少,以曜变天目为典型的极品建盏的制作技法在福建境内也就逐渐失传。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茶盏(芥子纳须弥小小一茶盏)(5)

但技法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消失,建盏的美却不会。早在宋代嘉定十六年(1223)前后,钦慕建盏之美的日本人加藤四郎和左卫门景正等就专程前往福建学习建盏制作技术,并在归国后于日本多地设厂制盏。如今世上仅存的三只完整的曜变天目建盏亦皆藏于日本,被视作千金不换的“国宝”。

且近年来,为了重现以曜变天目为代表的极品建盏之美,包括福建省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所在内的多家机构和个人做出了巨大努力。2017年年底,中国美术馆收录了一件由福建陶艺大师陆金喜先生复原的曜变天目建盏作品;2018年,由唐人祥团队创作的曜变建盏亮相北京文交会;2019年初,曜变天目烧制技术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茶盏(芥子纳须弥小小一茶盏)(6)

在失传七百余年后,极能展现中国传统之美的建盏的时代或许又将来临。毕竟,谁会不想拥有一件真正独一无二的精美且又实用的艺术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