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氢弹大家可能会陌生,但一提到原子弹大家就很熟悉了其实氢弹和原子弹都属于核武器,氢弹的杀伤力比原子弹更大一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氢弹跟原子弹哪个牛逼?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氢弹跟原子弹哪个牛逼(氢弹比原子弹还厉害)

氢弹跟原子弹哪个牛逼

说到氢弹大家可能会陌生,但一提到原子弹大家就很熟悉了。其实氢弹和原子弹都属于核武器,氢弹的杀伤力比原子弹更大一些。

但是近年来有传言说全球仅有的30枚氢弹都在中国,连俄罗斯和美国都没有,氢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这样的传言从何而来,究竟是真是假?

氢弹是什么

原子弹也叫做“原子武器”“裂变武器”或“裂变弹”,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它是利用裂变释放能量的,原子弹是利用铀或钚等重原子核,在发生链式裂变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的武器。

氢弹被叫“热核武器”“聚变弹”,它是利用核裂变装置爆炸提供的条件,点燃氘、氚等轻原子核发生自持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也就是说氢弹是先由原子弹的核裂变引爆之后,借助这个爆炸来产生维持聚变反应所需要的高温。

这样看来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和原子弹相似,但从威力上来说,由于氢弹是需要原子弹引爆,所以其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吨至几万吨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可达几百万吨、甚至几千万吨TNT当量。

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并在1952年试爆了第一枚氢弹。无论是从爆炸时间来看还是爆炸原理来看,似乎是先有了制造原子弹的设想才有了制造氢弹的想法,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27年,格丁根两名年轻的物理学家弗里茨·豪特曼斯,和杰弗里·阿特金森开始考虑太阳中的热核反应,提出了氢原子发生聚变产生太阳能的理论。但直到1938年12月,纳粹德国的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学家斯特拉斯曼才发现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

那么为什么氢弹比原子弹产生的时间要晚呢?

这是因为聚变反应实现所需的条件,远远比重核裂变反应要复杂艰难。聚变反应中需要氘、氚原子核结合在一起,但氘、氚原子核所带的都是正电,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磁铁同极相斥一样,氘、氚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的电作用力大大阻碍了两个原子核的进一步靠近,并别提发生反应了,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冲破这种阻力成为了研究氢弹必须的课题。

从高空坠落的的东西速度越快,其冲击力会变得越大,那么同样,只要让其中一个原子核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另一个原子核,或者两个原子核都以极高的速度对撞,这时产生的冲击力理论上会冲破阻力

那要如何让原子核获得极高的速度呢?

这就需要回到原先发现太阳热核反应的时候:当物质的温度很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很快,太阳内部的氘核之所以能够冲破原子核的静电斥力,与另一个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就是因为太阳内部有几千万度的高温促使氘、氚原子核有了极高的速度。

但是几千万度的高温,如果用普通的加热方法,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温度,因此轻核聚变反应没有可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氢弹的研制也被久久的延后。

氢弹的研制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够利用原子弹爆炸点燃氘中热核反应的问题,研制这种“聚变炸弹”首先取决于裂变弹的成功

为此美国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设计方案,美国科学家泰勒提出了“经典超级”和“闹钟”两个设计方案。其中“闹钟”这一设计方案在1946年提出并在1947年改进,但没有进行相应的核试验,因此停留在了概念设计的层面上;“经典超级”这一方案则在1950年初,被数学家乌拉姆通过手工计算得出了行不通的结论。

经过泰勒和乌拉姆两位学者的通力合作,终于在1951年3月二人共同提出了新的方案,突破了原有的概念设计,将氢弹的研究从概念设计的藩篱中挣脱出来。这就是加入了易裂变部件和热核燃料的两级构型——“泰勒-乌拉姆构型”,即“T-U”构型

随之而来的,美国在1952年11月将这枚采用这种构型设计制造的世界首枚氢弹——“迈克”进行了试验,产生了相当于广岛原子弹700倍的爆炸威力。

熟知世界史的人会知道,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意味着美苏冷战开始,所以在美国积极研发原子弹、氢弹的同时,苏联也投入了研究。

苏联在1949年试爆了第一枚核弹,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1955年11月进行了两级构型热核装置试验,这使苏联真正迈入氢弹行列。在这期间,美国与苏联彼此通过大量储备核武器来震慑对方,氢弹和原子弹的研制成为了政治博弈的工具。

我国的氢弹研究开始于1960年,在原子弹研制同一时期,氢弹的研制任务部署也随之展开。说到氢弹就必须提到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是我国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我国氢弹的研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5年12月,于敏等提出了利用原子弹引爆氢弹的方案,方案中将氢弹分为“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为自持聚变反应创造条件的原子弹装置称为“初级”或“扳机”,后来又称为“引爆弹”。这一“扳机”理论设计模型就被叫做“于敏模型”。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空投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被进一步打破,我国的核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传言是真的吗?

随着世界各国军事武器的更新换代,一批老旧的氢弹被拆除和销毁,2011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决定削减核武器,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批次老旧、性能落后的氢弹,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氢弹都被销毁。

核武器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们的极其重要的军事防线,从这一角度看,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会轻易地放弃,并销毁所有的氢弹。因此可以说所谓仅有的30枚氢弹都在中国纯属无稽之谈,且不论各国的军事储备不能够百分百透明地呈现在世人眼中,单看这如此绝对的定论是断然不能够轻易相信的。

我国素来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每一种武器的研制都不会成为主动攻击别人的工具,而是保护自己的底气。

参考资料:

[1]张泽宇.苏联首枚两级氢弹РДС-37的研制与试爆——基于俄罗斯解密档案的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21,4805:73-82.

[2]姜士冬.中国氢弹之父——于敏[J].快乐作文,2021,42:34-35.

[3]王继新.氢弹之路——氢弹武器设计构型的早期发展[J].兵器知识,2015,05:62-67.

[4]宋炳寰.氢弹原理试验纪事[J].神剑,2009,01:12-19.

作者:新茶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