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重点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今天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该片近日在京举行了首映礼,葛优、宁浩、邓超、沈腾、范伟等在内的二十多位演员全部出席。导演宁浩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去年《我和我的祖国》是“让观众感动”,那么《我和我的家乡》主要目的就是让“观众感到轻松”。

宁浩采访完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今日公映)(1)

《我和我的家乡》由五个故事合成,多位导演分别执导。

谈《北京好人》

根据老家亲戚的真事儿改编

《我和我的家乡》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策划,作为该片的总导演,宁浩提出,《我和我的祖国》用的是时间线,用7个故事串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间普通百姓跟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事件,而《我和我的家乡》讲述的是山乡巨变,是千家万户在全面奔小康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所以选择的是东西南北中全国五个不同地域上发生的故事,“用的是空间线”。

影片的第一个故事《北京好人》由宁浩自己编剧和导演,这也是宁浩亲身经历过的真事儿。几年前,他的一个老家亲戚得了甲状腺瘤,到北京来治病,住在宁浩家里。这个亲戚当时很焦虑,既有对病情不确定的担心,也有对医药费太高,怕支付不起的担心。宁浩就安慰他,如果真的钱不够,自己可以帮助。这下这位亲戚的态度立刻变了,在作为晚辈的宁浩面前特别拘谨,“老想在家做点事儿,”当后来知道这些看病的钱几乎都能用老家医保卡报销后,这位亲戚的态度又转变了,“一下子回到了他作为长辈的姿态上去了。”

《北京好人》就是根据这件事改编而成,东西南北中的“中”,说的就是京津冀地区。《北京好人》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但宁浩认为,在中国,往前溯三代,都跟农村有剪不断的关系,“乡村变化一样也牵涉到城市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盘。”

“农村现在的医保都能到这个程度,真是大手笔,不可想象。”宁浩把这些感受都拍进了电影中。《北京好人》中,葛优依然扮演张北京,这是葛优延续了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北京你好》的角色,只不过这一次张北京的老家改为衡水,职业也换了。宁浩是山西人,一开始有人建议让葛优演山西人,但宁浩觉得,让葛大爷说山西话,也不是特别像,于是变成了现在的角色。

《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张占义在片中饰演张北京的表舅,两人在片中有大量的对手戏。宁浩认为演员的真实和质感是最主要的,张占义一直生活在农村,一看就有表舅的样子,“我就是看中了他身上的质朴和真实,所以请他来。”

提起跟葛优老师的第二次合作,宁浩感觉很荣幸,“葛优老师就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元素,我还挺喜欢这个人物,希望有机会能把这个人物继续拍下去。”

谈拍摄过程

克服困难讲好五个喜剧故事

“变化”的主题贯穿整部电影,《北京好人》讲的是农村医保发生的变化;陈思诚导演的《天上掉下个UFO》讲述的是贵州山区交通上的巨大变化;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的《回乡之路》讲述的是沙漠退耕还林后的巨大变化。

五个故事都采用喜剧的形式,也是事先就定了的,宁浩希望能够在节日里给观众带来轻松开心的体验。本来剧组对每个故事的时长有要求,希望影片总时长控制在90分钟左右,但后来发现,喜剧故事需要“平地抠饼”,需要有大量的前期铺垫,最后才能甩出一个大包袱。宁浩决定,“这些导演的个性都很强,就按照他们的个性和节奏来拍。”

《我和我的家乡》拍摄过程中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干扰,《北京好人》刚开拍不久,拍摄的医院不幸检测出感染的病例,剧组被要求立刻挪到对面一个空的大楼拍摄,但这个大楼达不到拍摄要求,最后没办法,剧组只好临时搭景拍摄。在片中出现的诊室内的镜头几乎都是搭的景,而且是“一景多用”,拍完一个场景,挪动一下布景,改变一下拍摄角度,就接着拍。

因为疫情,要找到已经做过核算检测的群众演员特别难,宁浩拍摄《北京好人》时,晚上有一场在大排档喝酒的戏,需要200个群众演员,宁浩就打电话给跟自己合作过的导演,挑选已经做过核算检测的人,以请他们吃饭的名义“到大排档撸串”,结果来的全是哥们儿,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在这些群众演员中找到很多熟悉的面孔。

除了疫情,还有不可预测的天气干扰,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在千岛湖拍摄,结果当地遇到洪水,几乎没有晴的时候,剧组不得已,临时改成了雨戏。

谈团队合作

指挥成熟的导演挺省心

除宁浩之外,《我和我的家乡》其他四个故事的导演陈思诚、徐峥、邓超和俞白眉、闫非和彭大魔,都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成熟导演,在票房的号召力上也都非同小可。“跟这些成熟的导演合作,不需要说很多话,只要把变化这个核心主题告诉他们,他们就会主动去创作。”宁浩坦言。

片中的主演也省心,“葛优几乎拍一两遍就过了,漫不经心下面是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跟他合作,当导演的别添乱,就是让他好好演。”宁浩透露,范伟在《最后一课》中饰演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教师,也做了一次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邓超在《回乡之路》中饰演一个“骗子”,但吊儿郎当的外表下面,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沈腾和马丽再次合作,拍摄《神笔马亮》,两人在给观众贡献了全片最多笑料的同时,也让人感动满满。

作为总导演,宁浩坦陈,任何一次创作都会有很大的压力,面对一次新的创作,要搞好都不太容易,“不管是什么样的缘起,到最后都是要找到一个好的故事。幸运的是,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参与了创作,知道大概怎么拍,团队怎么配合,所以这次没有那么紧张。”

“在喜剧的外壳下,我希望能够在内容上对真实负责。”这是宁浩自己最看重的。“《我和我的家乡》是中国电影人为大家的家乡写的一封信,希望大家在‘十一’的时候可以收到这封信,大家到电影院里去看一看,去寻找那份感动,我希望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内心里会有温暖的感觉。”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1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