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1)

我是极氪的大定车主,接下来这篇文章我会分别以汽车编辑以及准车主两个角度谈谈极氪001这次三电技术能力的技术直播分享。

先是媒体角度,这次直播中提到的关于电池包、电机、性能体验部分的信息量还是很足的。

★ 一、通过整包针刺实验

三元锂电池,极氪为了安全考虑,没有采用能量密度虽高,但安全风险大的811方案,而是Ni55 高压单晶方案,其电池单体,面对针刺时仍然会产生热失控。这是材料本身局限。

但是我们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直接接触到单体电芯的,只要电池包足够好,将失控控制在内部小范围,那么驾乘人员就是安全的。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2)

极氪001的“极芯”电池包便能够通过针对电池包的针刺实验,当直径达8毫米的钢针完全插入电池包内,电池包只是抖了一抖,喷了些烟,虽然内部被刺电芯的温度超过了800摄氏度,但整包结构完好无损,外壳无漏电,甚至被刺位置的外部电泳涂层都没有被破坏,周围电芯电压正常无损坏。

静置24小时之后,电池包的温度已经降至24℃室温。

★ 二、48小时浸水

ZEEKR 001的三电系统需要经受多达472项严苛的测试项目,测试项目超越国标122%(国标213项)。不仅是测试项目多,测试的难度也有着更高的标准。

比如这个浸水实验,国标要求IP67,也即6级防尘7级防水。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3)

7级防水指的是物体浸入1米水深30分钟不进水。而极氪将浸水时间直接提高了96倍,达到了48小时。完全可以称之为是IPX8等级的防水能力。

半小时和48小时的防水能力完全是两个概念,对其密封能力的要求严苛很多。而且,测试的电池包已经进行了模拟车辆生命周期的振动实验,这意味着“极芯”电池包即使在使用多年之后仍能够保证高标准的防水性能。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一下,电池包的浸水能力不代表整车能力,整车其他部件的防水标准并不一定有那么高,所以别把车当船开。

★ 三、通过热扩散实验

这个实验和整包针刺实验类似,区别在于引发热失控的手段,针刺时利用钢针刺穿电芯引起内部短路自发升温热失控,而热扩散实验则是用加热片加热电芯引起热失控。

相对于针刺实验刺的位置在电池包边缘,加热试验则可以刻意挑选处在降温、排烟等安全防护措施布置较为困难位置的电芯,诱使它热失控,验证电池包的安全手段是不是对所有电芯都有效果。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4)

当电芯热失控时,一方面电池包的安全控制会及时降温,排烟,阻止热扩散。另一方面,极氪自研的BMS7*24小时监控电池状态,一旦有电芯热失控,会第一时间会发出报警,从而提醒驾驶者,万一发生极端情况,驾乘人员也有充足的时间撤离到安全地点。

直播中,试验并未完全完成,电芯热失控之后电池包及时完成了阻止热扩散及报警等安全防护工作,还需要观察24小时排除安全隐患。

PS,是不是很熟悉?实际上,做完电池相关的安全试验之后,都要观察24小时,防止电池包内部存在隐藏故障点。

★ 四、电池包4.9米跌落实验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5)

同样是一个远高于国家标准的测试项目(国家标准要求1米),这个实验模拟的是电池包在制造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跌落情形。跌落实验后,电池包外壳仅有轻微变形,无起火漏电,电池包绝缘、耐压性能无损坏。

★ 五、5分钟120km快充

极氪的极芯电池包支持2.2C高倍率充电,而其配套的专属充电桩可以提供650A的峰值电流输出,在车辆SOC较低,环境、电池包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实现5分钟补能120km,峰值充电功率达到222kW。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6)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充电功率并不能够长时间保持,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池SOC提高,温度变化,BMS为了电池安全会主动降低充电功率。但极氪001仍然能够做到5-80%充电时间30分钟,成绩优于一般车型的30-80%充电时间30分钟。

★ 六、威睿电机生产过程

针对网上对于极氪001采用的两种电机的讨论,这次直播中展示了威睿电机的生产过程。并且明确了一点,当初发布会上宣传的,包括伞频静音驱动技术、扁线,矩形8层发夹式绕组,16500rpm高转速,97.86%峰值效率,6,05kW/kg电机功率密度,这些发布会上宣传的处于领先地位的新技术都是威睿电机所采用的。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7)

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总结了这些新技术的作用:采用这些新技术的电机驱动效率天生更高,并且散热更好,在各种温度下的功率热衰减更少。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8)

★ 七、两款电机盲测

直播现场提供了一黑一白两辆搭载不同电机的极氪001,两台车的加速体验并没有差异,汽车之家的实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加速时间一辆3.71,一辆3.72,加速度曲线也相当一致。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9)

这次证明了车辆的动力性能两种电机保证了一致,但不同车速的效率、电耗、噪音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进行验证。

可以说,这次的直播作为新车宣传而言,信息量是充足的合格的,但作为准车主,则必须要批评极氪的直播流程设计。

这场直播信息量不少,但不少信息点对于迫切等车的车主来说属于陈旧信息。比如针刺实验,电池包跌落试验都是极氪早些时候便已经放出过的视频。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10)

在略显漫长的1个半小时直播过程中,信息点不够密集,缺少爆点,直播沉浸感较差。直播中占据较大篇幅的各种电池包测试试验是一个长时间枯燥的过程。很多时候,其实验结果并不能够通过目视直接得到。而需要经过拆解,仪器测量。

并非不感兴趣,而是缺少相关专业知识,难以共情。在这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当初的宣传设计就相当巧妙,如果只展示刀片电池悄无声息通过针刺测试,消费者往往无法理解这个测试是有什么作用。

而比亚迪的宣传视频中,通过两组电池的对比,将三元电芯受针刺之后的爆燃现象展示给观众,即提供了视觉刺激,也清晰的展示了针刺实验是一个多么危险而高难度的实验。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11)

相比之下,极氪这次直播中采用的在电池浸水池中放鱼的方法一方面缺少视觉爆点,另一方面则缺少直观的解释说明,清楚的人知道这是展示电池包的密封性,绝缘好不漏电,而不清楚的人则会评价整个直播过程就是电鱼电铁板电大地。

极氪车辆分享(我极氪大定车主)(12)

现场两位受邀车主在观看热失控实验时的反应就很可以说明问题,“都300度了,怎么还看不出来有什么反应?”“视频监控里边的是实时的吗,不会是照片吧?”

即使在场的工程师努力解释热失控触发信号,电池包自动预警,主动排烟冷却,阻止单体的热失控向其余电芯扩散蔓延等等,并没有作用。就像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相比之下,直播后半段的电机工厂参观,以及两位受邀车主实际进行加速体验的部分更吸引人一些,尤其是那位从燃油车转化来的准车主,进行加速测试时抑制不住的笑容尤有感染力。

说白了,极氪的宣传有些太过于工程师思维,有足够的技术,但缺乏表达能力。

极氪自发布以来过了4个月,615事件,隐私玻璃简配事件,更换电机事件,虽然最终都通过诚恳的交流会、公告得到了妥善解决。但其营销运营手法,相比较其效仿的互联网出身用户企业还是略显稚嫩了一些。

还有很多有用的车主关心的信息这次直播并没有披露,以准车主的身份,建议各位关心极氪001的准车主朋友去看李明远博士的采访记录,他回答了包括为什么选择双永磁电机,前电机是否可以解耦、能量回收标定策略、800V充电、热管理等等用户关心的问题。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Route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