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关于方言的文章 里面的俚语忽然引起了思绪,我想也有必要分析一下家乡地骂“七孙”含义,图一笑尔[大笑]

各地的方言都有地域特色骂人绝技,如说特色地方骂技,我认为南方人要高于北方人,骂人都成了特色“口语”,而且骂人词汇丰富,被骂者不但不生气还习以为常倍感亲切(因为语言风俗的习惯吧),但超出地域范围就要干架…

记得当年在部队,很多战友都是云贵川籍,他们张口闭口都是“老子长”“老子短”的,他们当地儿子和父亲说话也是这种称呼,关键他真正的老子当儿子说是他老子时也习惯了,就不当回事了,认为不过是一个普通称呼而已。但一老乡听一贵州籍战友这样称呼就不干了,认为他是在口头赚自己便宜,在骂自己,两人于是拉开阵势破口大骂,然后升级成拳脚大战。后来指导员为了平息南北方战友这方面的语言争执,就专门安排一下午的时间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和大家讲解老子的真正含义,说:我们北方战友听不习惯南方战友的这句口语,认为他们在口头上赚了便宜,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的,真实“老子”的含义是老子他妈生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他妈肚子里待了九九八十一年了,生下来是须发皆白,所以他妈看到就说“我的老儿子啊”,后来就演变成了“老子”,所以啊以后听到这个不要在干仗了,“老子”就是老儿子的意思…

讲解完毕,北方战友哈哈大笑,因为南方战友的口语确实很讨厌,南方战友心里鳖火,感情自己的口语说出来本想讨语言便宜,结果倒变成别人家儿子了,最主要的指导员是北方人,有绕弯骂他们的动机…

小角度解读俗语(俚语漫谈豫东地骂)(1)

云贵川口语我认为最毒,比如“妈卖*”这话他们说话之间就能带出,而且相互这样招呼对方老母都哈哈大笑,如果和北方人一起,这样招呼一顿老拳是少不掉的。他们和自己父亲说话都“老子长”“老子短”的,他们的父亲也习以为常了,笑呵呵地听儿子招呼,管他谁是谁老子都无所谓[捂脸]。如果在北方敢和自己长辈这样说话被骂个狗血喷头是一定的,缺心眼的美名也会远播的。

北方人豪爽大气,比如张作霖骂的“妈拉个巴子”就多么大气,爽快充满阳刚啊,对比蒋介石的地骂“娘希匹”,总是感觉怪怪的,太阴柔一些了,也难怪老蒋不长头发。

中原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礼仪之邦,做一切事都遵循“中庸之道”,就连骂人也是一样。

首先即使是常见的口语,中原人和自己长辈说话从来就不会带出来,一般口语用在后辈,平辈之间是一种玩笑交流,用在对手身上就是一种诅咒了。

豫东地界喜欢“七孙”“鳖孙”地骂

小角度解读俗语(俚语漫谈豫东地骂)(2)

人,不分析认为不过是一句普通的地骂而已,真正分析还是挺有意思的。“鳖孙”这句豫东地骂好理解,就是对方的爷爷是老鳖,或者乌龟,当然对方就成小王八了(分析一下这句地骂也够毒狠的)。

但“七孙”这个地骂如果不知道对方是在骂人估计是一头雾水?这是啥玩意啊,知道后可能会理解为对方七代装孙子,其实这样理解也是对的,骂了对方七代也够毒的了,要说还是我们老家人有爱心,懂得做人留一线的道理,从不赶尽杀绝的大爱之心深深感动了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在老家骂人家八辈祖宗,是非常非常毒狠的诅咒。但我们就是不骂对方八代而是骂他七代,所以没有骂到头,大家依然是朋友,这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哲理 难怪老家能出老子,伏羲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但分析七代装孙子我认为不够严谨,应该结合其他骂句“鳖孙”“龟孙”分析,我想综合分析下来应该是称呼对方祖宗七代以内都是老鳖,乌龟王八蛋,或者七代都在做乌龟,这样分析地骂意义够狠毒的(还好没骂八代)。您认为呢…

小角度解读俗语(俚语漫谈豫东地骂)(3)

喜欢我,关注我,一块分享交流家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