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地处孟良崮山下的岱庄小学又走来了一位师生最熟悉的身影。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还领来了五六个像他一样的爱心志愿者,为该校10名家庭困难学生送来购买的新书包和学习用品,并和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
打头的这个人就是曾入围“中国好人榜”、荣获“山东好人”、“最美沂蒙精神传承人”等20多项殊荣的沂南县烟草公司职工李先军。二十多年来,他用感恩、奉献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由他发起成立的大爱沂蒙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布县域沂、汶、蒙三河六岸,生动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涵,唱响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之歌。
“沂蒙老区人民培养出来的兵!”
李先军拥有一个红色家庭,爷爷李中清是建国前的老党员,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村民兵连指导员,负责征兵、征粮支援前线;父亲李现庆当过8年炮兵,退伍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把军人作风带到他身边。
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李先军,自幼就想成为一名军人。1993年,18岁的他光荣成为沈阳军区某炮兵团的一名通信兵。三年的军旅生涯,他从普通百姓迅速转变为一名合格军人,靠勤学苦练成为全团的技术尖兵,多次受到部队嘉奖、获评优秀士兵,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5年,他在训练返回营地的路上,刚好遇见一辆运送石砖的货车陷在泥坑里动弹不得,他没有多想就跑上去帮忙推车,谁料车身摇晃一车砖头塌下来,砸在了他身上, 致使他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被紧急送往解放军209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尽管保住了性命,可给他留下了终生残疾。部队首长称赞他:“不愧是沂蒙老区人民培养出来的兵,好样的!”
二等甲级伤残的李先军退伍回乡后,被组织安排到烟草公司工作,在基层一干十六年。工作之余,他踏上自己认定的公益之路,穿梭于特困家庭、生活在农村的老革命、老模范和留守儿童之间,把国家每年发放的2万多元伤残抚恤金全部用于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合起来超过36万元。
孤儿眼里的“准爸爸”
多年来,他一直救助着孙祖镇里庄村一个名叫陈鑫的孤儿。孩子的父亲陈洪杰,2002年见义勇为牺牲时只有28岁,当年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当时仅有3岁的陈鑫因母亲改嫁,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013年陈鑫考上了县一中,却没钱交学费。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上门找到陈鑫的爷爷奶奶,承揽了陈鑫上高中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并和陈鑫约好,每隔两周都来学校门口接她到家里过周末。
一个星期六中午,他站在校门口等陈鑫时,突然听到有同学喊“陈鑫,你爸来接你了!”原来,同学们都以为李先军就是陈鑫的爸爸。“那不是我爸爸,是我叔叔。”刚开始,陈鑫还会解释,时间久了,她就默认了他这个“爸爸”,因为在她心里,李先军和她的爸爸一样亲。
有人问李先军这是图啥?他由衷地说“我打心眼里佩服陈鑫的父亲陈洪杰见义勇为的壮举。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有责任帮助这个孩子!”
除了资助贫困学生外, 李先军还特别关心关爱生活在农村的伤残军人、孤寡老人。每年八一建军节,那些老革命、老功臣总不约而同的巴望着家门,是他第一个出现在老人面前,不但送来款物,还最愿意听他们唠叨;每年的九九老人节,张淑贞、李秀莲、于桂兰、高希美等那些被当地群众所熟知沂蒙红嫂们尽管眼神不太好,但却记得他最熟悉的身影,又是他第一个带着衣物和食品前来慰问看望。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总是雷打不动,从未间断。
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代言人”
2016年10月,他以“扶老、助残、助学、救孤、济困”为宗旨,挑头成立了大爱沂蒙志愿服务队,并与共青团沂南县委、县妇联等部门沟通协作,积极投身“牵手关爱行动”、“金晖助老”、“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助残”、“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重大志愿服务项目,使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工作有组织、有章程、有规划,还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在个人微信号上开辟了“大爱沂蒙”服务平台。
今年3月21日,他从微信上得知卧龙学校高三级一班有个学生说他同学艾欣眼镜不慎摔碎了,学校封闭管理既不能回家也不能出来购买而急哭了的情况后,他立马通过微信要来艾欣的微信号,驱车赶到一家眼镜店,按照女孩介绍的700度、框架尺寸、颜色等情况,为她精心挑选了一副近视镜,并当即前往该校,托其班主任老师送到艾欣手里,高兴得艾欣在微信中这样回复他:好人李叔叔,谢谢你花钱为我解了燃眉之急,让我终于重见“光明”啊!
如今,大爱沂蒙志愿服务队在李先军的带领下队伍已发展了800多人,共与310户特困家庭结下“不解之缘”,先后资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430余人、体弱多病的老红嫂57人,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以实际行动争取“在乡村振兴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闪电新闻记者 葛一凡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