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一、二年级

按要求写句子。

1.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四年级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东施效( ) ( )( )学步

( )然大悟 金( )辉煌

滥( )充数 守株( )兔

五、六年级

选一选。

(哀、唉)叹 (安、按)装

(板、扳)机 (报、抱)负

(迸、并)发 (频、濒)临

(辨、辩)别 (屏、摒)气

赌(博、搏) 脉(搏、膊)

百科知识

中国文学史上“三曹”指的是汉魏时期的( )( )( )

小学语文知识274期(小学语文知识第231期)(1)

小学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不可重复)。

A.究竟 B.毕竟 C.到底 D.竟然 E.居然

1.天气仍然很冷,但____是春天了,小草还是发了芽。

2.明天去山上植树,你____去不去?

3.我东翻西找,____把这本书找到了。

4. 我辜负了老师的好意, ____ 顶撞了她,回想起来懊悔不已。

5.今天早上还阳光明媚,下午____下起了倾盆大雨。

答案 :BACDE。【答案解析】

【究竟】 毕竟,到底。

【毕竟】 究竟,到底,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

【到底】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竟然】 着重指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着重指结果与预料的相反。

“究竟”着重表示追究或毕竟,用于疑问句,有追究的意味,但不用于是非问句。它有名词用法,表示结果或原委,如他想知道个究竟。

“毕竟”指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表示加强肯定语气,如乌云毕竟遮不住太阳。

“到底”指经过变化后实现的情况。它还指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如你跟他到底有什么关系。

“竟然”与“居然”都含有出乎意料和常理之外的意思。在写作时,有用“竟然”或用“居然”两可的情况。然而这两个词还是有差别的。

“竟然”:副词,着重指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竟”作副词时,与“竟然”同义。如:“大家都以为他不会答应的,谁知他竟答应了。”又如曹禺《北京人》:“文清吓昏了头,昏沉沉地竟然拿着烟枪走出来。”

“居然”:副词,着重指结果与预料的相反。常用于主观愿望与结果的不一致。例如:“我一直以为他规规矩矩的,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这一例句说明:他“做出这种事”是事先没有想到的。预想是好人,结果却干坏事。

“竟然”仅表示“没想到”的意思,而“居然”除表示“没想到”这个意思外,还含有结果跟预想相反的意思。“居然”的“反差”比“竟然”大;“竟然”一般无贬义,“居然”则有时含有贬义。这是“竟然”与“居然”的最大差别。

小学三、四年级

写出一个能点名原成语中的错别字,又能说明改法的成语。

例:呆若花鸡-----(移花接木)

A.羊不可破------( )

B.生无反顾------( )

C.危居乐业------( )

D.心猿意鹿------( )

答案:A 亡羊补牢 B 舍生取义 C 转危为安 D 指鹿为马

小学五、六年级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B.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无所不至】的关爱。

C. 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假期生活。

D. 李老师用惟妙惟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令我们感动不已。

答案:C。

【答案解析】 无所不至为贬义词,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此处应该改为 "无微不至"。

百科知识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答案: D

【答案解析】诗句出自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 》

答案:说文解字。

中国四大园林中位于苏州的是?

A.颐和园 B.避暑山庄 C.拙政园 D.留园

答案 :CD

【答案解析】

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名园: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岭南四大园林: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