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1)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卷一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写到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祈祷(dǎo) 亘古(gèng) 锲而不舍(qiè)

B.校对(jiào) 默契(qì) 晌午(shǎng) 气冲斗牛(dòu)

C.嫉妒(jì) 哺育(bǔ) 挚友(zhì) 鞠躬尽瘁(cuì)

D.愧怍(zuò) 污秽(huì) 殷红(yān) 扑朔迷离(s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草率 抱歉 取谛 心不在焉 熟能生巧

B.斑斓 奠基 厚道 大庭广众 家喻户晓

C.胸膛 烦锁 卓越 妇孺皆知 言外之意

D.惶恐 懊悔 诧异 群蚁排衙 深恶痛决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公园草地上“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C.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长妈妈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D.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6.下列对《木兰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这句话既是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也是描写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7.下列文常明显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C.《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口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阅读《卖油翁》,完成9~11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 下列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0.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D.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11. 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B.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阅读《老王》,完成12~14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2.作者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老王当时病情严重。B.强调老王令人生厌之态。

C.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D.突出老王样子非常怕人。

13.下列描写方法选文没用到的一项是(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14.本文用词洗练老到,很值得品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本句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用“站立”等词就不能表现这层意思。

B.“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这是因为老王的形象把我吓坏了,总不能集中精力去数,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C.“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的“强笑”说明笑得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既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8分)

15.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阿姊闻妹来, ;小弟闻姊来, 。(《木兰诗》)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

(4) ,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6)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请你写出一句与“思乡之情”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2分))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18题。(6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6. 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恐已暮矣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8.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2分)

五、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9—22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传 递

(1)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2)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3)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4)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5)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6)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7)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8)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9)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9.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2分)

十分痛苦 → → 重拾希望 → → 十分感激

20.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7)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2分)

21.分析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分)

2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六、综合性学习和名著(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2分)

(2)请结合前半学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话题的看法。(2分)

24.结合《骆驼祥子》回答下列问题(6分)

选段一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选段二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

⑴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 。选段①中人物A是 ?(2分)

⑵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2分)

⑶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5.作文(40分)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等词语中选择,或填入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 文长不少于600字;

(2)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语文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D(A. 亘(gèn)古 B.气冲斗牛(dǒu)C. 嫉(jí)妒 )

2.B(A.取缔 C.烦琐 D.深恶痛绝)

3.A(B.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也说“忘其所以”。C.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D.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4.C (A.前后矛盾。B.句子杂糅 D.语序不当. )

5.B(“!”改为“,”)

6.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和风采)

7.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传奇色彩)

8.A(先明确语段中心是什么,根据前后逻辑顺序理清文段论述思路,准确判断。论述中心应该是③,然后衔接最紧密的是①,第⑤句是对②④的总领,从“又是一片……”可判断④排到最后。)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9.C (A. 以: 因为 用 B .射: 射箭 射技 C.去: 离开 D. 自: 自己 从)

10.C

11.D

12.B

13. D

14. B

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8分)

15.(1)当户理红妆;磨刀霍霍向猪羊

(2)独坐幽篁里

(3)散入春风满洛城

(4)草树知春不久归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18题。(6分)

16. (2分) ⑴迟、晚 ⑵怎么

17. (2分)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18. (2分)年纪大;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五、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9. (2分)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 心急如焚

20. (2分)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21. (2分)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22. (2分)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六、综合性学习和名著(10分)

23. ⑴(2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⑵(2分)略

24. ⑴(2分)老舍;虎妞

⑵(2分)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1分)这辆车后来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1分)

⑶(2分)由原来拼命拉车任劳任怨变得油滑消极、麻木潦倒、自暴自弃。(前后变化各1分,意思对即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2)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卷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萦带(yínɡ)   收敛(lián)     目不窥园(kuī)

B.殷红(yān)   挚友(zhì)     义愤填膺(yīnɡ)

C.疙瘩(ɡé)   阖眼(hè)     慷慨淋漓(kǎi)

D.朔气(sù)   污秽(suì)     妇孺皆知(r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积攒  瞬息  波澜壮阔  来势汹汹

B.澎湃  怪诞  深恶痛绝  锲而不舍

C.元勋  迭起  无遐及此  大庭广众

D.锁闭  衰微  锋芒毕露  鞠躬尽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比赛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选手却能勇敢面对。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6.下列汉语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是副词。

B.“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缩句后为“邓稼先是奠基人和开拓者”。

C.“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一句的主语是“我的母亲”。

D.“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默写古诗文名句。(6分)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岑参《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有许多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木兰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2分)

__A__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__B__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8分)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近年来,全国各地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妇联评选出全国“最美家庭”,重庆也评选出“最美十大家庭”。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南宁的王芳20多年精心照顾脑瘫女儿,用至诚的母爱给予女儿最贴心的陪护,使女儿得以康复。多年来她和丈夫李绿江一起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们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安琪之家”,至今已为50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服务。由此王芳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材料二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这是“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获得者杨兴明家传承了百年的家训。这一家训,让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睦与幸福。杨兴明家住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他当年已90岁高龄,共有120余名子孙后人,他家凡是年满12周岁的后生必须熟背家训,其“齐家立德”的家规在当地成为美谈。

材料三 涪陵区的陈朝晖出生于书香文化世家,他甘于清贫,追求精神文化,读书、藏书、品书,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十多年,藏书6万余册,藏书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在私人藏书界都享有盛誉。他还修复整理古籍3万余本,在古籍文献的收藏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西南各省市的大多数官方图书馆。陈朝晖用自己对读书和传统文化的爱好,影响着家庭,影响着周边的人。他的家庭因此获得“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

(1)【发现“最美”】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以下两个最美家庭的特色。(2分)

王芳家庭,美在

杨兴明家庭,美在

(2)【分享“最美”】

你所在学校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将电话邀请陈朝晖来校作一次报告,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弘扬“最美”】

重庆市妇联将杨兴明家的老宅确立为“家风教育基地”,请你为这一基地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

春夜洛城闻笛(4分)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1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但当涉猎(      )

(2)见往事耳(      )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从文中找出一个形容吕蒙变化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14分)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母亲节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⑪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⑫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⑬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⑭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⑮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2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 →③ →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16.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挽着汉字跳舞(14分)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0.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5.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了一处风景……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2.C 3.C 【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4.C 【解析】A项应将“却”改为“都”;B项应去掉“使”;D项应去掉“不”或将“防止”改为“让”。 5.D 6.C 7.(1)独坐幽篁里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4)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8.A.刘四爷 B.虎妞 9.(1)(王芳家庭,美在)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杨兴明家庭,美在)让百年家训传承子孙后人。(2)示例:陈叔叔,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代表×××,本周五下午三点学校决定在大操场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特让我邀请您前来作一次报告。好吗?(3)示例:齐家立德家规传,教育基地家风扬! 10.C 11.同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2.(1)粗略地阅读 (2)历史 13.(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 (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14.(1)刮目相待 (2)孙权语重心长地劝学,吕蒙勤奋刻苦地学习。 15.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概括合理即可) 16.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

17.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答出三点,概括合理即可) 18.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 19.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20.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生命,揭示汉字灵性,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汉字的亲密情感。(扣住要点,意近即可) 21.时间或老于一天的活动。 22.神圣的汉字正在被功利的人们无情曲解、滥用、躯壳化,逐渐失去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依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之情。(意近即可) 23.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中学语文老师。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抓住要点,意近即可)

24.我们应该对汉字及其灵魂与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反对任意糟蹋和亵渎汉字的行为。要像老于一样“坚守美好”、深深热爱并正确使用汉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5.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3)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卷三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奠基(diàn)  涉猎(shè)  挚友(zhì)  扑朔迷离(suò)

B.屏障(pínɡ) 诧异(chà) 字帖(tiē) 目不窥园(kuī)

C.嗥鸣(háo) 污秽(suì) 可汗(hán) 慷慨淋漓(kǎi)

D.书斋(zhāi) 肿胀(zhǒnɡ) 气魄(pò) 妇孺皆知(r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聘 秩序 鞠躬尽瘁 锋芒必露

B.哺育 暄闹 浩浩荡荡 微不足道

C.高粱 埋葬 至死不懈 沥尽心血

D.粗拙 取缔 不以为然 大廷广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见到自己的孩子到处惹事不学好,惹得四邻投诉,张先生深恶痛绝,深感对不起去世妻子的嘱托。

C.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

D.张玲大大咧咧的,对老师的言外之意完全没有领悟,让在一边旁听的好朋友王晓哭笑不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风雨中挣扎的小桃树,我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信心更加坚强了。

B.央视《中国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C.在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时,使他们感到非常可怕。

D.雪碧、可乐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很”“更”“最”“只”“才”都是副词。

B.“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加点的“而”在这里是连词。

C.“台阶”“我们”“美好”“已经”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年少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冬天里,______;夏天里,______;秋天里,______;春天里,______。

①母亲便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

②母亲就是小火炉,摸起来,暖暖的

③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

④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7.名著阅读。(4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______,又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2分)

(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曾说:“老舍的作品,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美与丑。”请仿照示例,从《骆驼祥子》一书中再选择一位人物作介绍。(2分)

示例:小福子牺牲自己,承担养活全家的重任——她很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默写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4)《木兰诗》中表明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央视的一系列大型益智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为此,学校将展开有关活动。(6分)

(1)【活动一】请你邀请《中国谜语大会》的访谈嘉宾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来校进行讲座。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充对话。(3分)

你:蒙曼教授,您好!央视的《中国谜语大会》节目极大地吸引了我们,我和我的许多同学又一次领略、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有趣。因我们学校将于下周起举行“汉字听写”“谜语竞猜”等活动,所以,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下周一到校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蒙曼:哎哟,真不凑巧,下周一我已有安排了。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曼:好!那就这么说好了。我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学术报告厅见!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4)

(2)【活动二】下面是学校拟建文化长廊“最中国的汉字——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100个汉字”中的一幅字画,请说明你对这个字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钩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6月2日15版)

10.本文主要的记叙顺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下文有句话跟它照应,你能找到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细读全文,你怎么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修车老汉

韦名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了个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儿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清晨一切都还睡意蒙眬,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别再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4.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4分)

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结局)

情感态度:____________→冷淡、冷漠→厌恶、憎恨→____________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啊?”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怎样的心理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仔细品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艰辛,形象丑陋。

D.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①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②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③。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④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⑤,千古之名焉可灭!

【注】①羸(léi):瘦弱。②秣(mò):喂养。③干将:代指宝剑。④韝(gōu):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用以束衣袖。⑤渝:改变,变更。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  (2)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_

(3)欲闻所戚戚____________ (4)易却纨绮裳____________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中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全过程的诗句。(2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文对木兰的征战生活都写得十分简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说两文塑造了木兰怎样的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3.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升入初中半年了,有些人、事或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留在记忆里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期中检测卷答案

1.D(A.suò—shuò;B.tiē—tiè;C.suì—huì)

2.C(A.必—毕;B.暄—喧;D.廷—庭)

3.B(“深恶痛绝”指厌恶、痛恨到极点。与语境不符)

4.B(A.搭配不当,将“坚强”改为“坚定”;C.缺主语,删去“使”;D.语序不当,“家家户户”与“深受”互换位置)

5.C(“已经”是副词)

6.B

7.(1)阿长(长妈妈) 寿镜吾 (2)示例:①孙侦探敲诈祥子积攒已久准备买车的钱——他阴险狡诈。②祥子在烈日下辛苦拉车,用自己辛苦节约三年的钱买车——他勤劳朴实。

8.(1)独坐幽篁里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草树知春不久归 (4)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9.(1)示例:那您下周五下午有空吗?要是时间允许的话,您下周五下午在我们学校的学术报告厅给我们开个讲座吧,我们真心期待。(2)这是一个“武”字,本指军事或技击,与“文”相对(1分);也表示勇猛、猛烈(1分)。“武”更多的是涉及武力、权势、力量等拥有的威力(1分)。(言之成理即可)

10.插叙。

11.作用:体现母亲采摘槐花的辛苦和不易,也说明槐花蜜来得艰辛(2分)。照应句: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2分)。

12.例句: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2分)。作用:交代槐花的生长环境,写出它的多与美,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13.槐花蜜蕴含亲情、故乡情,而这些情感一直深藏在作者心中,所以是“永远”的。(言之有理即可)

14.①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吸钉子) ②老汉出车祸 ③怀疑、心悸 ④怀念、内疚

15.“嗯!”表达了修车老汉对“我”的大声质问表示赞同(不应该丢钉子在马路上)(1分)。“啊?”表达了修车老汉听出了“我”的话外音——误解(冤枉)修车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感到很吃惊(1分)。

16.“我”是一个同情弱者,关注弱者,对丑陋现象深恶痛绝的有正义感的普通职员形象(2分)。从“我”的深深内疚和像怀念亲人一样怀念修车老汉的深情中,我们懂得了“不要以阴暗的心理来看待社会底层的人,生活中好人总是多,好景总常在”的道理(2分)。

17.B(A.第一、二自然段为倒叙;C.没有“形象丑陋”的意思;D.画线句子为小人物拥有高尚品质做铺垫)

18.(1)北方 (2)有余 (3)听到,听见 (4)更换

19.(1)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些得胜而归。(2)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20.甲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乙文: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21.因为这两首诗的重点不在写战争过程,所以略写。

22.孝顺、忠贞、坚毅、勇敢、热爱和平的巾帼英雄形象。

【乙译文】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着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阗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顺承父母的脸色,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外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几年。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得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23.夸张(1分)。“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1分)。

24.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5.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