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这本小说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人与猫的邂逅。某天,夏目漱石书桌上构思小说,突然有一个黑色的流浪猫闯进来,这只猫盯着拿着笔坐在书桌眉头紧锁的夏目,夏目暂时放开思绪,转而看向这只猫。
夏目当时心里想,这只野猫一动不动地盯着我干什么?它在想什么?它能否理解我现在在干什么?在它的视角下人类的行为究竟是什么意义?就是这一突然的思考,让夏目产生了一种,猫的视角是如何看人类的?这种跳出人类看人类的思维使夏目创作了小说《我是猫》,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真正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算是日本文学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的标志,并且夏目漱石收养了这只可怜的猫。
他称这部作品是“海参体”,因为海参是没头没尾的,他写的故事也是没有头绪的,有点类似咱们今天的脱口秀,只是不同的片段组合起来,这本书随便翻到哪一页,其实都可以读下去,《我是猫》区别于一般的故事性小说,用夏目漱石的原话说:“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笑话集来看”。
夏目的黑猫
关于写作手法,夏目漱石参照了日本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落语”,其实和中国的单口相声没啥区别,这种艺术创作的手法对他启发很大,故事中的叙述者是一只被收养在穷教书先生家中的小猫,就是以他收养的那只猫为原型,而他就是那个穷教书先生,作者通过一只很会说话的猫对当时明治维新时代的人和事来了一场个人脱口秀,下面咱们看看这只猫是如何亮相的:
这只猫亮相的第一句话就是:“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哪里出生?压根儿就搞不清!只恍惚记得好像在一个阴湿的地方咪咪叫。
在那儿,咱家第一次看见了人。而且后来听说,他是一名寄人篱下的穷学生,属于人类中最残暴的一伙。相传这名学生常常逮住我们炖肉吃。不过当时,咱家还不懂事。倒也没觉得怎么可怕。只是被他嗖的一下子高高举起,总觉得有点六神无主。”
咱家在学生的手心稍微稳住神儿,瞧了一眼学生的脸,这大约便是咱家平生第一次和所谓的“人”打个照面了。当时觉得这家伙可真是个怪物,其印象至今也还记忆犹新。单说那张脸,本应用毫毛来妆点,却油光崭亮,活像个茶壶。
其后咱家碰上的猫不算少,但是,像他这么不周正的脸,一次也未曾见过。况且,脸心儿鼓得太高,还不时地从一对黑窟窿里咕嘟嘟地喷出烟来。太呛得慌,可真折服了。如今总算明白:原来这是人在吸烟哩。
咱家在这名学生的掌心暂且舒适地趴着。可是,不大工夫,咱家竟以异常的快速旋转起来,弄不清是学生在动,还是咱家自己在动,反正迷糊得要命,直恶心。心想:这下子可完蛋喽!又咕咚一声,咱家被摔得两眼直冒金花。只记得这些。至于后事如何,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二,一只生而就为脱口秀的猫
上文中选段中简直是猫语连珠,那么这只猫谈论的故事是什么?主要就是穷教书先生在内的五位性格迥异的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谈话。这些谈话不仅被一只猫旁观,还被猫评价,猫猫对他们可没有什么好话,全是嘲讽和调侃。
作者借此讲述明治维新时代那些“读死书”的人,尤其是文学领域,别看他们知识很丰富,可现实中却缺乏实践方面的能力,并且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得当,甚至主角这个教书先生有点社交恐惧症,所以这些穷书生们都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越穷越爱说,越说越没谱,听的这小猫不断吐槽。
这几个主角自命不凡,看不清楚自身的问题所在,只会在社会和其他人身上找问题,他们穷、没地位,归其原因就是如此,但他们安慰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辈其实蓬蒿人”。
他们每天对世事侃侃而谈,来展示自己独到的思考,在明治维新时代,好像他们就是时代话语的掌握者,在说到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之处,就不断的在这些话语中表示自己对世俗之物早已看开的豁达,但实际却未能忘怀俗世之事,这就显得特别搞笑,就好像是正在饿肚子的男人,闻着别人碗里的肉,说出一句:“不正之肉吾不食之,尔等俗人竟大快朵颐”。
所以你也看得出来,这些爱说酸话的文人,其实依旧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可你说你明明有世俗的想法却遮遮掩掩,就怪不了小猫不断吐槽这几个人身上充满的世俗气,小猫直呼他们是废柴。
作为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员,夏目漱石深知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作者把这群人称为“太平逸民”,说他们像藤上的丝瓜一样随风摇曳,似乎自以为超然物外,其实他们仍然未能忘怀尘世,实在充满俗情。
其实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文人也大多有点这方面的毛病,你在古人写的诗句和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出类似的复杂心情,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在那个“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思想下,当文人面对现实,或者说错话被贬,或者位卑言轻却怀揣大理想,亦或者勇敢谏言被贬斥等等,总在心中之意难以抒发的时候动动笔杆子来发泄发泄自己的不满,表达一下自己的雄心报国之志和以天下为己任之心。
还有一部分人干脆看清现实,就选择一种逃避办法,即自我安慰,对自己的处境自得其乐,表达一种与世无争、保持清高、出世的田园生活方式,比如白居易、苏轼、刘禹锡等人,自我安慰的反面其实是这些政治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抵抗着现实沉重的地心引力,如下诗句可见一斑。
苏轼乌台诗案被贬后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夏目友人帐动漫里的猫
那么明治维新时期的这帮酸文人吐槽的出发点和很多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其实都是一回事,夏目漱石就是用猫的视角来吐槽这帮酸文人,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夏目用猫眼对教师的家庭的故事、朋友来讲的故事、各种社会见闻等等进行评论和揶揄讽刺,诙谐幽默中透露出深刻,猫儿的评论和调侃,让人们摆脱对世俗的成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养过猫的都知道,猫经常是躺在那面无表情的冷眼旁观,嫌弃主人,这一点和狗的区别很大,在短视频中很多人用字幕和配音来表达猫的心理独白,确实特别的搭配,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可以让人们不抱有对人类讲述者所代表的群体和身份之偏见,用动物的视角来进行传达,在读者的角度可以将人的视角切换到猫的视角去看,就可以排除人们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而能够使读者产生更多思考。
猫儿语录:
“原来,谩骂风流鬼的人,大多没有风流的资格;自命风流的人,也大多没有资格风流。”
“这个世界容许了太多自作多情,有人被女人斜着眼睛瞟了一眼,就觉得自己是万人迷。”
“以往的人教人们忘掉自己,现在的人教人不要忘了自己。”
“听说在人的世界中所通用的爱的法则是这样的:在与自己有利的条件下,则可以爱别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只猫可不是“圣人”,猫儿自身也是被讽刺的对象,这一点很警示读者,始终要跳出思维去看问题,书中的猫视角来看人的时候妙语连珠,吐槽的简直太深刻了,连猫儿都觉得自己睿智无比。
可说回到它呢?最终也没能学会捉老鼠,身为一只猫,简直就是猫界耻辱,并且因为被教书先生收养和相处,同时沾染上主人不好的习气,这些不好的习气在最初可是猫儿激烈吐槽的对象,所以你看,作者时刻在提醒读者:“别以为站在上帝视角就可以忽略自身的猫病”。
主人天天去学校,归来便闷坐书房;一有人来,却依然唠叨:“教师当够了,够了……”水彩画已经不大画了,胃药也不见功效,已经不再吃。孩子们还好,天天上幼儿园,一回到家里就唱歌,不时地揪住咱家的尾巴,将咱家倒提起来。 咱家因吃不到美味,没有怎么发胖。不过,还算健康,没有变成瘸猫,一天天地虚掷韶光。 咱家决不捉老鼠。女仆还是那么烦人。依然没有给咱家起上名字。但是,那又何妨。欲望无止境嘛!但愿住在这位教师的家,以无名一猫而了此平生!
并且,书中有几段写猫儿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滑稽,作者在这一点的描写可谓是惟妙惟肖,细腻的手笔不得不让人大赞!作者通过这种心理描写刻意强调了猫儿既顽固又爱自欺的性格,这一点很像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那种批评者,总是挑别人的毛病,尽管批判的很对,但是却往往容易忽略自身的问题,甚至明知道自己某些地方也有问题,可还是逃避去消除问题,作者表面上在写一只天真小猫的滑稽经历,其实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将讥讽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知识分子。
一天,咱家和大黑照例躺在茶园里天南海北地闲聊。他又把自己老掉牙的“光荣史”当成新闻,翻来覆去地大吹大擂。然后,对咱家提出如下质问:
“你小子至今捉了几只老鼠?”
论知识,咱家不是吹,远比大黑开化得多。至于动力气、比胆量,毕竟不是他的对手。咱家虽然心里明白,可叫他这么一问,还真有点臊得慌呢。不过,事实毕竟是事实,不该说谎,咱家便回答说:
“说真的,一直想抓,可还没有动手哩!”
三,猫儿的主人——教书先生珍野苦沙弥
苦沙弥是中学里的英语教师,他长着一张麻子脸,他性格顽固,还有些神经衰弱,不仅胃弱体虚,还有消化不良的毛病,可他的食量却很大,每次填饱肚皮后就吃胃散,猫儿不断吐槽他的主人“没有林黛玉的命,却得了林黛玉的病”。
主人是张麻脸,听说在维新前痘疮是很流行的。从缔结了“日英同盟”的今天看,这张麻脸未免多少有落后于时代之感。麻脸蛋的衰退与人口的增长成反比,在不远的将来麻脸会全部绝迹,这是从医学统计上得出的精密结论,是连我这个猫儿也毫无置疑余地的英明论断。虽然还无法确定现在生息在这个地球上的人,有多少是麻脸蛋,但从我所交际的范围来估算,在猫儿中是一只也没有的,而在人中,也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家的主人。真叫我为他难过得很哩。〔1〕 日英同盟缔结于1902年。
每当我看见主人的这张面孔,就不由得想:唉!真不知前世是怎样造的孽,才使他带着这张丑八怪的面孔,不知羞耻地呼吸着二十世纪的新鲜空气。
其实你也发现了,这个苦沙弥的原型就是夏目漱石,书中,苦沙弥虽然是教书先生,可没有学生喜欢他,经常出教学事故,比如:有学生问他“粗茶淡饭”的“粗茶”怎么讲,他把英语中表示“粗野”的词savage和表示“茶”的词 tea拼凑在一起,告诉学生是savagetea,这一点和中国学生经常说“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是有得一拼的。
苦沙弥的生活习惯被猫儿不断吐槽,比如他的刷牙,且看下文:
“所谓教师,就是每天早晨吱哇乱叫的那一位吗?”
“对,就是他。一洗脸就喊叫,活像大鹅快被勒死似的。”
“像大鹅快被勒死?”这可是绝妙的比喻。我家主人有个毛病,每天早晨在卫生间刷牙时,牙刷往喉咙里一捅,就由着性发出怪腔怪调。不高兴时他哇哇地大声叫,高兴时劲头足,更要哇啦哇啦地喊。总之,不论高兴不高兴,都蹩口气声势浩大地号叫。据他老婆说,没迁到这来以前并没有这个毛病。有一天他忽然号叫起来,直到今天,一向不曾间断过。真是个糟糕的习惯,干么要坚持不懈地干这种勾当呢?我等猫辈怎么也无法想象。这倒也罢了。还说什么“脏里脏气”,嘴也太损了。
“那么号叫,真不知念的是什么咒。明治以前,从武士的侍从到纳履仆人,都懂得怎样做才算得体。在我们这个住宅区,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洗脸刷牙的。”
苦沙弥经常回到家闭门看书,其实也不是看书,而是在书斋里摊开书本,读两三页就发困,别人以为他在用功,其实他经常大睡午觉,还把口水流到书本上,不仅在书斋看书睡觉,猫儿还说:他每天晚上捧一堆书到床铺边上简直是不知道怎么想的,看是看,可看不到两页就犯困,然后放下书就睡觉,每天如此,猫儿说:“在主人那儿,书这东西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催眠的,是一种"活字印刷的催眠药”。
主人很少和咱家见上一面。职业嘛,据说是教师。他一从学校回来,就一头钻进书房里,几乎从不跨出门槛一步。家人都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读书郎。他自己也装得很像刻苦读书的样儿。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像家人称道的那么好学。咱家常常蹑手蹑脚溜进他的书房偷偷瞧看,才知道他很贪睡午觉,不时地往刚刚翻过的书面上流口水。他由于害胃病,皮肤有点发黄,呈现出死挺挺的缺乏弹性的病态。可他偏偏又是个饕餮客,撑饱肚子就吃胃肠消化药,吃完药就翻书,读两三页就打盹儿,口水流到书本上,这便是他夜夜雷同的课程表。
咱家虽说是猫,却也经常思考问题。
当教师的真够逍遥自在。咱家若生而为人,非当教师不可。如此昏睡便是工作,猫也干得来的。尽管如此,若叫主人说,似乎再也没有比教师更辛苦的了。每当朋友来访,他总要怨天尤人地牢骚一通。
咱家在此刚刚落脚时,除了主人,都非常讨厌咱家。他们不论去哪儿,总是把咱家一脚踢开,不予理睬。他们是何等地不把咱家放在眼里!只要想想他们至今连个名字都不给起,便可见一斑了。
要说苦沙弥爱不爱读书,确实是爱,他非常热爱知识。每次和朋友聊天讲到知识,他总不忘强调知识的可贵,他即便生活再拮据,妻子再牢骚不断,不给他钱买书,他也要赊账买书,可是论到做学问,试问看两三页就困的人能做什么学问?真让他的猫儿哭笑不得。
在书中,他一时兴起想给他刚去世的朋友天然居士写墓志铭,他绞尽脑汁最后写出了—句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生于空间, 探究空间,死于空间。空哉,间哉,天然居士,噫!”,猫儿吐槽,简直是狗屁不通。
猫儿还吐槽:“他这个人,不管什么事,都不具备彻底思索的力量。他的结论十分渺茫,如同他鼻孔里喷出的“朝日”牌青烟,难于捉摸。不要忘记,这便是他议论中惟一的特色。”
将主人当天夜晚在孤灯只影下沉思默想时的心理状态如实地做了描述。主人头脑的昏庸,从这里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尽管他蓄着德皇凯撒式的八字胡,却是个呆子,连正常人与疯子都区别不开。何况他好不容易提出这么个问题,让自己思索,却终于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便半途而废了。
当天夜里主人头脑中泛起的上述思绪,幸而能向诸公报导,敝猫引以为极大的光荣。但是,主人想到:“一切都搞糊涂了。”随后便酣然大睡。到了明天,究竟原来都想了些什么,一定会忘得一干二净的。其后,主人如果对于疯狂再进行思索,必然要重复一遍,从头想起。那时节,他究竟又按何等思路,是否依然得出结论:“一切都搞糊涂了!”可就没准儿了。然而,不论他再重想多少次,也不论他沿着何等思路去思索,终于要得出结论说:“一切都搞糊涂了!”这可是板上钉钉的。
猫儿在书中对苦沙弥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说他活像脾气怪癖的“牡蛎”,因为牡蛎会蜷缩,正和他整天蜷伏在书斋里,从来没有向外界探过头的主人一模一样。苦沙弥对外界的事物一点也不关心和在意,在他家街的拐角就住着大名鼎鼎的实业家金田,他居然都不知道。甚至在路上看到警察抓小偷他都分不清哪个是警察,然后还对小偷深深地行大礼,警察当时目瞪口呆。猫儿口中的“牡蛎症”其实就是社交恐惧症,习惯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苦沙弥尽管才30多岁,可让人感觉他是一个50多60岁的挑剔易怒的老头儿。
苦沙弥的夫人的原型其实就是夏目的妻子夏目镜子, 镜子不像是一般的日本妇女,她不擅长家务,和苦沙弥一样爱睡觉,太阳晒屁股都不起床的那种,本该是轻言细语的日本女孩,她却不是,性格大大咧咧,颇有点河东狮吼的感觉。
在日本那个男尊女卑的明治时代,其实夏目的妻子夏目镜子的行为是不被大众接受的,甚至在现实中是经常被冠以“恶妻”之名号。所以,在《我是猫》这部小说中,夏目漱石故意将她描写成一个头顶有块斑秃、性格愚钝、气量狭小的女性,可以算是用文人的方式调侃一下对现实中他深感不满却又束手无策的妻子,但是他的妻子也不生气,反而是夏目小说的狂热粉丝。
四,资本家金田
作品巧妙地在故事中用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所引起的纠葛作为贯穿全文的线,让故事可以被推动向前走。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钟意的女婿寒月,就到苦沙弥家里打听寒月的情况,因为寒月是苦沙弥的学生,可是苦沙弥有些傲慢,摆起架子,不咋理睬金田的妻子,于是金田的妻子回去吹枕边风,使金田对苦沙弥心生怨恨,金田夫妇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教师同事对他进行报复,后来还买通顽皮学生在课堂和课下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招人对苦沙弥进行恐吓。作者在这里主要是批评社会拜金主义风气,大家因为有利可图都将矛头指向苦沙弥,连猫儿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
金田夫人。她那恶毒的心肠,完全悖离了常情,肯定是个地道的疯子。金田老板虽然还未曾谋面,但是,单看他对老婆低三下四、夫唱妇随的样子,不妨说他是个非凡的人物。非凡乃是狂人的别名,因此,可以和疯子划为一类。
五,走狗铃木籐十郎铃木籐十郎虽是学子出身,但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迫害苦沙弥的走狗,与苦沙弥毫无学友之情,他两次来到苦沙弥家来对苦沙弥的情况做打听,是典型的势利小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六,得意门生水岛寒月苦沙弥有个学生叫水岛寒月。寒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是位堂堂的理学士,研究“橡子的牢固度及天体的运行” “吊脖子力学”之类的课题,在猫儿的视角下,这听起来都是一些异想天开的东西,他正要起草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紫外线对青蛙眼球的电动作用之影响》。为了造出一颗符合实验要求的仿青蛙眼球,他整天钻在实验室磨玻璃球,据他本人估计至少要磨上十年才成。
寒月长了副美男子的模样,他每次来苦沙弥这里,总喜欢说些女人喜欢他这种半真半假的话,或者讲些社会上的琐事,要不就胡刍一些耸人听闻的事儿,说够了才回去,这个人还是一个痴情儿,他听说金田小姐生病了,不由的伤心难过,加上自己发着高烧,路过吾妻桥的时候,竟然跳下去殉情,结果竟然跳到桥中心了....衣服都没湿。
总之,一想到那个女人突然害了那种病,委实满腹花飞叶落之叹。我全身的活力好像举行了总罢工,气力顿然消失,踉踉跄跄来到吾妻。倚在栏杆,俯视桥下,不知是涨潮还是落潮,但见黑色的河水好像凝成一个平面在动荡。
我又向水面望去,这时,只听从远远的上游传来声音,呼唤我的名字。天哪!这个时辰,怎么会有人喊我?是谁呢?我凝神注视着水面,除了一片昏黑,什么也不见。一定是心理作用吧?可是,刚迈出一两步,又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那呼唤声不是来自远方,便是发自河底。
千真万确,正是姑娘的声音。我不禁应了一声‘嗳’!声音太大,竟在静静的水面上发出回响。我被自己的语声吓住,想到发出声音的地方去。姑娘的声音又响彻我的耳鼓,好像在痛苦,好像在倾诉,好像在呼救。
这回我回答说:‘立刻就去!’我从栏杆上探出半个身子,眺望着漆黑的河水,下了决心:这回再喊,我就跳下去!果然又传来了悲惨的声音,弱如柔丝。说时迟那时快,我纵身一跳,就像一块小石头似的,毫不犹豫地坠落下去了。”
七,诗人朋友越智东风多情寒月有个诗人朋友,名叫越智东风。此人性格老实,但特别喜欢附庸风雅。他这个人还有个特点,总要对初次见面的人不厌其烦的解释他名字的读法,日语中的汉字一般有两种读法,“音读”和“训读”,音读是模仿汉语的发音,训读是日语自己发明的读法。越智东风这四个字,音读是“Tohu",训读是"Kochi”,后者与日语里的“远近” 一词同音,所谓“合辙押韵”,这让东风非常得意。猫儿吐槽这一点的时候不留情面的。
“他说,我首先声明,越智东风不读成‘越智TOHU’,而是‘越智KOCHI’。”
“妙!”迷亭几乎把云井牌香烟的烟雾深深吸进腹部。
寒月说:“这完全来源于文学热。把东风读成KOCHI,就成了‘远近’这一成语,而且押上了韵,他非常得意。因此他说:‘如果把东风二字用拼音方法来读,我的一片苦心,就付之东流了。’他就是这样发牢骚呢。”
“这可够古怪的。”迷亭先生乘机又将云雾从肺腑中喷向鼻孔。那缕烟雾半路上徘徊,又被喉咙吸了回去。他握着烟管,吭吭的不住咳嗽。
主人边笑边说:“前些天他来时说,他在朗诵会上扮演船老大,遭到了女学生们的嘲笑。”
八,吹牛大王迷亭
迷亭喜欢胡刍一些来无影去无踪的名人名言来愚弄人,用苦沙弥太太的话说这叫“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而被愚弄的人也不能说完全无辜,他们听得一头雾水, 却又不想暴露自己没有学问的事实,只好 含含糊糊地附和他,才使他的诡计总能得逞,玩世不恭的迷亭是整本书里最具亮点的人物。
九,故事创作背景——明治维新时代《我是猫》里的这些文人之所以是如此的囧境,究其原因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各方面,但是刚开始其实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只学了西方的框架,却没有西方的精髓,人们在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不断的争辩,可实际没有产出多少有用的结果,也就是胡适之前批评中国那个阶段的人的一句话:“别谈主义,多谈问题”,其实日本当时面临的和清王朝洋务运动时期的事情是差不多的。
我们可想而知在当时注重科学和技术,重视生产力等理工科内容的时候,文学自然是最被轻视的,因为文学不能够在当时社会立刻产生效用,哪怕今天也是如此,很多理工科等技术类的人认为他们可以改变世界,而文科的人只能不断地嚼冷馒头,炒冷饭,对社会发展没有什么大帮助,由此你可想当时日本文学的尴尬处境。
就单说文学领域的自己人,他们互相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理论研究和争论上,因为在西学冲击之下,日本国内的守旧派和国粹派逆流崛起,他们认为一味的模仿西方的外来文化是浅薄的,日本人得有自己的文化发展,所以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日本传统,提倡从江户时代的文学中寻找创作浪漫故事的材料,两派互相不断地用理论去争辩,致使好的小说创作数量非常少,且很多小说只是为理论服务,影响力只限于文学界领域内自嗨,而不为普通民众所认知和欣赏,文学自然难以得到发展,无论是向外学习还是向内求都没有办法使日本文坛带来新风貌。
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被认为缺少思想性,与之对立的、热衷于暴露社会现实的自然主义进入全盛期,但不久却又呈现出过分注重客观描写、死板枯燥的倾向,所以当时的文学界自我死亡使得文人和文学逐渐被边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本文学在那个时期的囧境,由此你看到书中知识分子在那个时期的怨声载道。
自此夏目漱石才要开启日本文学的新时代,或者叫日本近代文学的起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夏目漱石反自然主义的处女作《我是猫》横空出世。
九、作者的创作之路
夏目漱石是日本人公认的日本千年文学第一人,事实上,他最开始并不是作家,他在38岁时才开始写小说,直到49岁因病逝世,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过短短十年,却在日本文学史上鼎鼎大名。
他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且对汉学长时间深入研究,后来大学时期在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里的成绩名列前茅,并且在此期间发表过很多学术论文,毕业后当了高中英语老师,直到这时已经33岁的他才开始在《杜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
后来在1900年夏目奉教育部之命去英国留学,留学3年后回到国内,他才开始不断地在《杜鹃》杂志上发表文章。这个阶段算是他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夏目漱石生活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那时,日本这个国家正在走向现代化,但在那个去往英国留学的两年经历中,他发现所谓的西学和日本目前所追逐的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日本人只是注重对西学的理论,而不是实践,尤其是日本的文学在学习西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直到出国了,他才深刻意识到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有着极大差异。换句话说日本不仅在其他方面走的不是很正确,且在文学上根本没有走向近代化。
这段留学经历让他明白,日本通过一味的学习来增强国势显然不够,得通过文学来启迪日本民众的内心和思考,得让日本的文学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味的仿照西方式的风格,于是他产生了在小说领域创作的欲望。
从英国回来的两年后,也就是1905年,他在《杜鹃》杂志发表《我是猫》开启日本文学近代化浪潮,可以说就是这部作品奠定他作为日本千年文学第一人。
夏目漱石一入小说领域,其才华立刻惊异众人,在当时掀起一股浪潮,用今天的网络用语形容就是“爆款”、“网红”。确实,在当时日本民间的读者天天催着夏目漱石在《杜鹃》杂志上更新下一章。
他的小说语言辛辣幽默,形式新颖,着眼于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困境,对当时人们的心理描写可谓是精确细微,这一点确实也是借鉴西方名著对人的深刻描写,不过他也算是开启了日本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什么叫私小说?指的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
夏目漱石其实是带病创作所有作品(神经衰弱),其作品对后世的作家影响巨大,比如,1915年11月,经由林原耕三的引荐,后来的两位日本文学大家久米正雄、芥川龙之介入漱石门下,成为夏目漱石的学生。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可见夏目漱石在日本的地位。
十,《我是猫》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我们看这个作品可能经常会捧腹大笑,但实际上夏目漱石他写这本书的那段时期无论身体情况还是心里状况都是很痛苦的,他患有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在精神上很狂躁,导致他对很多人和事都看不惯,工作不专心,学生也不喜欢听他的课,和家人的关系相处得也不好,对社会现象有很多牢骚与埋怨,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找不到合适发泄方式,书中的苦沙弥就是他。
正在这时候,一只流浪的黑猫带给他一个机遇,夏目漱石就借这个灵感,跳到了猫的世界里来看人,通过猫眼看世界,此前迷雾重重就彻底烟消云散,于是他开始对事物有了全新的思考,如果是书中的苦沙弥,那就是会从一个只会发牢骚,“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穷酸落魄文人走向千年文学第一人,但现实中的夏目做到了,故事中的苦沙弥没有做到(夏目上的学校都是顶级的,且后来留学英国,回国以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当英语老师)
(一)【跳出框架,认清真正的自我】
我们想想,工作、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学习,所谓的做学问,有多少是自欺欺人?有多少是自我麻痹?以一种伪努力来让自己觉得忙起来的生活有意义,其实最终什么也没有学到,比如很多大学生强迫自己去图书馆,实际人在图书馆,心却不知道飘到哪里了,很多人经常去西西弗书店,是那的会员,但是往往从书架中挑选出一本外表很精致的书籍,点上饮品或咖啡,然后手机拍照发个朋友圈就离开了。
其实,书中的苦沙弥就是这样的人,记得我前文讲到苦沙弥怎么读书的吧?尽管苦沙弥的原形是夏目漱石,这也算夏目的自我嘲讽,他自己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学问,我也不是那么好学的,装装样子而已嘛。
为什么以学问著称的夏目漱石这样说呢?告诉人们,只要你跳出视角,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缺点,你就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你也就不会沾沾自喜了,夏目漱石用这样的自谦来告诉人们,妄不可自以为是,放下自己的很多心结和傲气,把自己看轻,这可能才是做学问的起点,而不是一开始就无功自傲。
(二)【跳出局限,看清社会和民族的问题】
跳出自我看自我,一定有不一样的收获,那么跳出社会看社会,一定也是同样的道理,猫虽然是日本猫,身处在日本社会,但是却不是日本人,所以以猫的视角去跳出日本人的身份来看日本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会得到什么?
“咚”的一下子坐起来之后,突然又换了心思,开始读起壁橱拉门上的“内脏”来,也就是极自然的了。首先他看到的是在那里倒立着的伊藤博文(日本政治家),看上边的日期,印的是明治十一年九月廿八日。他后来担任了“韩国总监”,也是从这个时期起,他就紧跟在政府的政策屁股后面了。主人很想知道这位老兄在这段时期是干什么的。经过主人把不易看清的地方勉强进行辨认后,原来是正在当大藏卿(日本财政部长),怪不得这么神气。不管怎样,就是把他倒贴个个儿,也还是大藏卿嘛。主人又看了一下左边,这回大藏卿横贴在那里,在睡午觉。这很合情理,总让他倒立着,是不可能持久的嘛。
夏目讲的就是日本人的暴发户心态,因为日本人的文化是拿来主义,他们是学习者,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人嘲讽日本人不就是中华文化的学生,所以你想想日本人该是如何的心态?可以说有点自卑,但是呢?近代明治维新崛起之后,日俄战争胜利,俄罗斯帝国让日本人打倒,你看看俄罗斯版图和日本版图的比较,然后接着挑战自己的老师大清帝国,即日清战争,你对比下两方的版图,所以不难理解,在近代的时候,日本人一下子膨胀了,他们认为东方世界的老大应该是他们,此刻因为需要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致使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恰恰就是夏目漱石要提醒日本人要注意的一点,千万别走向极端,日本人确实容易走向极端,要么在被美国开国的时候自卑到极点,要么明治维新之后自信膨胀到极点,后来去打美国了。
小说中作者用猫的视角来告诉人们不要因为日俄战争的胜利就自大,当时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海军舰队全歼了俄国海军舰队,这个事件在当时国际上很轰动,也是日本正式强大的标志,夏目用猫儿的视角是这样看待的:
听说日本和俄国早就开始了一场大战。自家是日本猫,自然偏袒日本。恨不能组织一支猫兵混成旅,去挠死那些俄国兵。既然是这么精力充沛的猫,捉那么一两只老鼠嘛,只要想捉、闭上眼睛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捉住的。从前有人问一位著名的法师:“怎样才能达到悟境?”据说法师颇有风趣地回答说:“要像猫扑鼠那样。”意思是说,只要像猫扑鼠那样全神贯注,什么样的老鼠也爪下难逃。虽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谚语,却还没有“猫不扑鼠便是德”的格言。由此可见,咱家不论怎么贤明,也没有理由不会扑鼠,更没有理由捉不到老鼠。之所以至今没有捉到,是因为没想捉呀!
现在开始制定作战计划。若问在哪里与老鼠作战?自然要在老鼠出洞的地方。不论地形怎么于我有利,如果总是单方面死守,那就不成其为战争。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老鼠出洞的路线。咱家站在厨房的正中四下察看,心情很有点像东乡大将军。
书中的猫说:“我这只猫也很振奋,那么在东乡大将军的鼓舞下,我也打赢了猫鼠大战,我也像东乡大将军一样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但说看说看,话锋一转,我开始的时候斗志还非常高昂,还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战斗决心。可是打着打着,我就觉得犯困、恶心、无聊、麻烦,打赢了仗也没什么荣誉感了。”
夏目漱石是借一只猫的嘴来批评当时的日本民族,不然他不能直接批评和指责,在那时候的环境下,就如同今天你长美国威风灭自己国家的士气一样,虽然那时没有网络暴力,但是有现实暴力的,从猫的眼光来看待这次的胜利,夏目表达的意思是:“骄兵必败”。
书中的猫讲:你看咱们这大街上,各种各样的人,全都是撒谎骗人的,使绊子坑人的,虚张声势吓唬人的,设圏套陷害人的,本猫可是日本猫啊,无论如何也是一只爰国猫,就看不惯这些。如果还让这个民族这么发展下去,满大街全是这样的人,我们就完蛋了。
在两次打仗都胜利的那个时候,在日本国力腾飞崛起的时候,在这个民族的自信达到顶峰的时候,夏目漱石一盆凉水浇上去,给这个民族降温。我们能看得出来,这是他对民族、社会和国家的提醒。
(三),【跳出人类,以客观角度看人】
猫说:“人这种东西太自信,假如没有比他们力垦更大的什么动物岀来收拾他们一通,真不知道以后这些家伙会嚣张成什么样" 猫的理论是什么呢?猫比人强。什么方面比人强呢?它说,我给你举例子吧,比如说捉知了。人类喜欢说什么呢?知识就是力量,好,人类掌握了很多知识,写了很多书,猫坦率地承认了,这些,猫不如你们人类,我们也写不了书,我们也没有那些知识。但是,你得学以致用啊,你了解那么多知了的知识,能捉知了吗?你看啊,多少人爬树捉知了摔得死去活来。可是我们猫就不一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没有声音,悄悄爬上树去,知了叫得正欢呢,一出手“啪”,轻轻一下,拿下。从来没失过手,更谈不上跌落树底这种丑事,那这才是硬道理呢。
十一,结局,夏目对死亡的思考
猫儿喝了啤酒醉醺醺的,等它恢复了知觉的时候,正浮在水面上。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用爪子乱抓一通,但能抓到的只是水,而且一抓马上就沉下去。没办法,跷起后面的两条腿,再用前腿去划水,总算有点奏效,水哗啦啦地发出了响声,头也总算浮出水面。它环顾了一下,这到底是在哪里呀?哦,原来是掉进水缸里......
从水面到缸沿足有十几公分高,我就是伸出腿去也够不着。我往上蹿,但无济于事。如果我干脆不动,身子就一味往下沉。我无论怎样折腾,也不过是爪子碰得缸壁作响罢了。这时,身子累得越发受不住了,心中焦急,腿也不那么灵了。到了最后,到底是为钻进水里而去挠那缸壁呢?还是为挠那缸壁而钻进水里去,连我自己也难于判断啦。
当时,我在极其痛苦之中,心想:“我之所以受这样的煎熬,无非是想要从缸里爬出去,我虽然迫切希望爬出去,但我又明白自己是爬不出去了。不管怎样扑腾、焦急,就是再折腾一百年,也绝不可能从缸里逃出。既然明知逃不出,还想要逃出去,这显然是硬要做办不到的事儿。由于我硬要做这种办不到的事儿,所以颇受痛苦。真没意思!自己去找苦吃,自己情愿接受这种痛苦,岂不是愚蠢透顶吗?”
我想:“算了吧,怎样都无所谓。抓缸壁的事儿,干脆作罢了吧。”这样我就让我的前腿、后腿、脑袋、尾巴都听凭自然,不再抵抗。
我逐渐感到舒服些了。我弄不清楚是痛苦呢还是感谢上苍,也不清楚是在水里呢还是在主人的客厅里。管它在哪里,管它是怎么回事,都没关系。我只觉得很舒服。不,连舒服也感觉不到了。即便是天地化为齑粉也罢,反正我已进入奇妙的、宁静的世界之中。我就要死去。
死,获得了这种宁静,如果不死是不可能获得这种宁静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呀感谢。
感谢阅读,感谢赞赏和转发,记得点击ID关注我,下方是往期节目和书籍商品优惠推荐,我是艾谁谁。
,
- 庄子为何激烈批判和嘲讽文明,刘慈欣《鲸歌》表达了怎样的哲思?
-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 儒家是不是宗教?宗教与非宗教的本质区别——两种看世界的眼光
- 西哲学家如何看待文明化进程?苏格拉底对文明成就的根本怀疑
-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 中原农耕文明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同化能力?
- 为何欧洲无法真正走向大一统?从地理发生学角度看东西方文明差异
- 从李清照离婚案看宋朝对女性的财产保护与婚姻法,女人穿越必选宋
- 汉朝时期佛教进入中国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 儒家对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误会孔子了
- 周朝为中华文明奠定礼乐基础和精神面貌,礼崩乐坏后孔子该怎么办
-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变困局?历史人物汇聚大清看“盛世”
- 宋朝人如何过节?他们也有贺年卡,还原宋朝人爱生活的精神面貌
- 武王为何伐纣?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如何寻回并改进礼乐文化?
- 蒙古—鞑靼人征服俄罗斯人长达两个半世纪,金帐汗国统治战斗民族
- 游牧文明为何频繁西侵欧洲,又或南下抢掠?如何打破文明冲突论?
-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 刘慈欣《朝闻道》| 拿生命换真理,你愿意吗?
- 《乌合之众》是在批判大众吗?
- 达尔文的《演化论》否定上帝造物的同时,肯定了人是“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