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编读书那会,一些BBS论坛非常活跃,记得某涯上有个段子:

985是软卧,211是硬卧,双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

毕业后到了社会才发现

985是飞机,211是高铁,双非一本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直达,专升本是特快,专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托车,然后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样的时间最终走了多远……

可怕的不是贫穷,可怕的是贫穷思维

读书不是没有用,是对你没用,这才是最悲哀的,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思维,所谓的贫穷思维是指,是指与富人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不上进、不善思、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不懂得感恩和互赢,其不是说穷人脑子里拥有的思维。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的没骨气(可怕的是贫穷思维)(1)

挣钱快慢好像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但是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穷人思维有哪些影响(可以对号入座)。

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 " 沉没成本 "

这一点炒股票的人可能深有体会,觉得有不错的股票,买进去了,股票跌一点,想着买都买了,出来太不划算了,所以就一直趴着,等着哪天回本。真要跌倒一半了,就死马当活马医,不出来来了。

换一种情形,这个时候,如果股票不是跌了,是稍微涨一点,很开心,如果再涨幅大一点,比如5%,就着急要不要提前锁定收益,是不是应该卖出,第一天可以熬过去,第二天还涨怎么办?扛不住了,还是死扛下,第三天如果还涨,又当如何,被基金、券商、分析师放几个烟雾弹,铁定卖掉了。然后看着接下来的大涨,欲哭无泪,再买一只新股票吧,从头再来,2007年股灾前,很多人都是这个思维,大盘涨了超过4倍,多少人的收益增长了4倍?有的话,请举手。

图便宜,不重品质

举个例子:假如超市里有一个桌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 500 元、400 元和300 元,现价一律200 元,穷人一般会选择200元的那个,而不是更为轻巧,家里正好不太占用空间的那个。富人一般会选择最适合的那个。

穷人量入为出,富人目标导向

穷人有多少钱花多少钱,不敢举债,不敢超前消费,有多少个钢镚,花多少钱,这些年炒房富裕起来的,哪个不是借钱翘杠杆发家的,死守着20万,十年前不敢买房的,这二十万,怕是不是被通胀掉了,也是被各种费用给消耗掉了。再想买房,如果还是刚需,难上加难,甚至会成为一场梦,也让很多家庭破碎。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的没骨气(可怕的是贫穷思维)(2)

贫穷是会代际传承的

在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大爷我还是你们的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但是在穷人的思维里,逆境中,贫寒中,他们给子女的灌输的概念是“孩子,这就是命”,越穷越任命。

穷人父母的思维狭隘,他们排斥任何比他们优秀的人物,他们与外界产生沟通的工具或许就只有电视了,真正投机倒把发财的大佬,怎么会上新闻?就算某个美化的发财故事给穷人看见了,他们也是傻瓜式过滤掉。他们只接受比他们更惨的事物,始终给自己灌输着悲观的伦调,所以穷人的孩子想有出息确实别富人的孩子更加困难。

为何穷人富人之间的那道界限那么难跨越就是穷人富人的思维本来就天差地别,本身穷人的遗传因素、家庭背景就不如富人,而生活的环境又完全两样,穷人怎么可能踏入富人的圈子,好不容易有一部分变异的优秀下代,刚刚半只脚踏入富人的门槛,又被自己的父母强拉硬拽打了回来,你说可悲不可悲。

“穷二代”的贫穷,是相对于“富二代”而言的。他们和其父辈们不同,他们一出生,就经历着一个空前的财富的分配过程。在这过程中,他们面临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而这个分配过程的结果,很可能是进一步固化现有财富结构。然而,他们的父辈中,有的人可以凭着自己的刻苦,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今天的院士中,就不乏来自贫穷农村的人才。当前,由于资源分配出现的不公平,让很多“穷二代”在求学、求职的路上,走得十分艰辛。不少“穷二代”开始担心,提升自己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逐步变窄。与这些“穷二代”不同,“富二代”一般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并在学成之后,利用充足的资源和社会关系网,就可继承父辈们的社会地位,其结果也必然逐渐堵塞了“穷二代”向上发展的道路。

觉得不错,关注【职场小蘑菇】,写下评论可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