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金马最佳,亦是去年华语最佳

敌对的父子

阿和是推动[阳光普照]剧情的主要人物。

锒铛入狱使他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边缘人,之后又遭遇手足离去、老友勒索、黑道威胁,以及迎接全新的身份——父亲。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

饰演阿和的巫建和同样获得“金马影帝”提名

同时阿和又是父亲的眼中麻烦和灾难的制造者,从这个角度来看,[阳光普照]亦是阿和个人的成长故事,电影一步步展现阿文和阿和这对父子间坚冰消融的过程。

从阿和刚出狱后两人零互动不见面的尴尬场面,再到暖言慰问阿和“打两份工会不会太累”的隐隐担忧,直到最后父亲发现“父亲所给予,永远比想像的多”。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2)

阿和不但重新回归了家庭,还成为凝聚家的力量。

而阿和身上的种种“主动”行为,也折射出整个家庭对父亲行为的反噬——虽然父亲表面上故作冷漠,佯作敌对状态,但其实父亲的行为始终都是“被动”的,他被阿和带着往前走。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3)

疏离的兄弟

早几年前,台湾的牢里流行唱《一路顺风》《无情》,彰化少年辅育院也会唱《花心》

“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

前一句说的是阿和,后一句说的是阿豪。

父亲阿文自阿和入狱后,对外人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阿豪。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4)

[阳光普照]的英文名为[A Sun],“A Sun”与“A Son”同音,父亲不认阿和,对外宣称自己只有一个儿子

阿豪表面上循着父亲的意愿去补习班重考,其实心中充满迷惘。片中有一幕,阿豪猛然发现课堂上只剩自己一人的场景,即不明自己身处何方的困境。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5)

哥哥阿豪期盼的,是一隅阴影之地,以躲避持续照射在自己身上的阳光;而弟弟阿和乞求的,是可以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分得半缕阳光

敏感善良的阿豪,对家人保持缄默,他的孤单无人发现。相比家人,他更愿意将心事告诉初识的小贞——

司马光与朋友们玩捉迷藏,他找出了所有人,却坚持还有一个人没被找到。大家到了一个水缸面前,他们都相信剩下的那个人就躲在里面。于是司马光拾起石头砸碎水缸,却发现蜷缩于缸里,瑟瑟发抖的小孩,正是司马光自己。

司马光砸缸救了自己,而司马光,也就是阿豪。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6)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7)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8)

电影在片尾字幕特别感谢了台湾作家袁哲生,阿豪口中的这个故事,即取材自袁哲生的小说《寂寞的游戏》,导演钟孟宏在读过后说:“我从袁哲生的故事里找到了阿豪这个角色的灵魂。”

借阿豪的这个故事,电影也揭示了这一出出家庭闹剧的根源:不是来自外部社会的错误或他人的偏见,而是来自内部情感的真空沟通的沉默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9)

[阳光普照]用155分钟,耐心描摹出了一个“家”应有的模样:有阳光,就必定会有阴影,阴影就是阳光存在的最好证明。没有人完美,我们都有自己的阴暗面,但正因为如此,才能成为彼此的太阳。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0)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1)

而电影的中这段话,也直接点题了片名,“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白天与黑暗都各占一半。但炙热的太阳其实没那么容易拥抱,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躲在阴影底下”。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2)

导演钟孟宏谈“阳光普照”的含义:“人们会说,父母的爱就像太阳,毫无保留地给了孩子。但我有时会想,世界上真有什么东西,是再多也无害的吗?”

电影的结尾,阿和骑着偷来的自行车载着母亲兜风,阳光从树叶缝隙洒落,薄薄一层,铺在母子二人身上。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3)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4)

母亲满脸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得到救赎,获得重生,明亮温暖。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5)

2006年,导演钟孟宏以首部纪录长片[医生]踏上了电影之路。

[医生]记录下一位肿瘤科医生,在治疗病童时回望自身的丧子之痛,以冷静的镜头语言,拍出了对生命的热忱。

但是他之后的四部剧情长片([停车][第四张画][失魂][一路顺风]),却都与[医生]截然不同,气质是冷冽疏离的,充满了黑色幽默,也绝不刻意煽情,拒绝让观众进入角色的深层情绪。

导演钟孟宏甚至还说过,“哭戏就像是色情片”。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6)

[一路顺风]

但是到了[阳光普照],一切又都改变了。

片中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甚至在某些时刻会让观众觉得正在凝视这些角色,跟着角色同悲喜。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7)

心境和生活的改变,使得[阳光普照]少了荒诞与灰暗,多了温情和感伤。

“如果我没有当爸爸,没有见证或理解到小孩子的成长,我根本拍不出[阳光普照]。”

但不变的是,钟孟宏的电影仍在探索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异陌感”,那些每天生活在一起,看似亲密的人之间,事实上从未真正了解过对方。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8)

也有人评价说,“[阳光普照]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一]”。但实际上,[一一]是社会性的,而[阳光普照]的视野明显收窄了,它着迷的是从家庭的失能去窥见一些事。

如果要对比,[阳光普照]或许更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除了都有时代的肃杀气氛以及发生在暴雨夜的复仇事件外,二者都触及到了同一个话题:在父亲期望的重压之下,孩子会有哪些变化。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19)

雨夜复仇事件:[阳光普照](上)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20)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父亲(张国柱 饰)与儿子(张震 饰)牵着自行车回家时,儿子刚因为犯事而被学校处罚,父亲便对他说:“你要相信你的未来,是可以由你自己的努力来决定的。”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21)

这句话看似鼓励的话,实则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因为儿子不久前才因为落榜,而不得不转至建中夜间部学习。

这句话到了[阳光普照]里,就是“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22)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23)

杨德昌关心的,并不是单一的家庭,而是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市人群的心病和恐惧,会如何改变一个家庭;但钟孟宏一直以来聚焦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更多来自导演对外在世界的抽象认知,而和社会现实没有太过紧实的缠结。

这种想法还会延续下去。

金马电影混剪(金马最佳影片阳光普照)(24)

因为钟孟宏在谈下一部作品时是这么说的:

“事实上,[阳光普照]哪有什么阳光普照啊?我拍上部作品[一路顺风]的时候哪有什么一路顺风?如果我下部片拍个[普天同庆],也不会真的普天同庆。

人生,永远都是难以预测的。”

如何评价[阳光普照]这部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