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五,是出家师父们今年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这一天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也是盂兰盆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盂兰盆会解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盂兰盆会解说(盂兰盆会比一般世间孝行殊胜在哪里)

盂兰盆会解说

2020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五,是出家师父们今年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这一天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也是盂兰盆节。

说起盂兰盆会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到佛世之时那位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刚刚证得六种神通,就运用神通入定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尊者心中不忍,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以神通力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便迫不及待地接过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焦炭,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见此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拔,于是恳求佛陀代为设法营救。

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应于七月十五众僧自恣之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恶道。”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教奉行,果然令母亲上升忉利享受天福。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为大众讲了一部《佛说盂兰盆经》。

那么,与一般世间孝行相比,盂兰盆会有什么不同,又究竟殊胜在何处呢?贤首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所著的《佛说盂兰盆节疏》围绕着孝顺设供拔苦报恩四个要点,各有一番料拣(也称为料简,是指通过比较加以拣择),层层凸显盂兰盆会的殊胜。

一、盂兰盆会是孝而且顺的

我们平日常常很笼统地说“孝顺”,事实上孝之与顺的含义并非完全相同。因此,以孝、顺二字具足与否,有四句不同,分别是:孝而非顺、顺而非孝、亦孝亦顺、非孝非顺。

所谓孝而非顺,是指虽能以种种衣食奉养父母,却不顺从父母的心意。这种表面上衣食奉养之孝,归根结底并非真孝。如《孝经》中说:“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丑者众也)。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兵者兵斗)。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日用三牲的奉养不可谓不厚,却仍然被认为不孝,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做到顺。

所谓顺而非孝,比如父母患病有所忌口,而为人子女不为其身体健康着想,只是一味顺从纵容父母的口腹之欲;又比如父母的做法存在过失,子女虽然知道不应如此,却为了顺从父母而不加劝阻,这些都属于顺而非孝。虽然暂时顺从了父母的心意,长远来看终究是有害于父母的,所以这种顺从也称不上孝。

所谓亦孝亦顺,就是指能够同时兼顾孝和顺,既具孝心,又能合理把握顺从的尺度,以真实的孝心顺从父母合理的要求,对于其他不合理的做法则适时劝阻。

所谓非孝非顺,则如世间一般辜负亲恩,遗弃父母,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都属于非孝非顺之类。

那么根据这种分类,盂兰盆法应属何种呢?从发心来说,参与盂兰盆会当然是希望能够利益现世父母乃至七世父母,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心了。而对于父母来说,无论现世父母还是过去多生不知身在何处的父母,凡在六道轮回之中的众生没有不希望离苦得乐的。因此,通过盂兰盆会使他们现生增长福慧、已堕出离苦趣,这自然也是从了父母的离苦得乐之心。所以,盂兰盆会在孝顺二字的四句料拣之中,是亦孝亦顺的法门。

二、盂兰盆会是孝顺且设供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世间孝行能够同时满足孝顺二字的似乎不在少数,那么盂兰盆会较之一般世间孝行,其方式有什么不同呢?这就要说到孝顺设供的关系了。同孝顺二字有四句拣别一样,孝顺与设供相对,也有四句料拣:

孝顺非设供——如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今浙江省余姚市大隐镇)人董黯,为汉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孙,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事母至孝。董黯家的东邻王寄,虽家道殷富,却秉性顽劣,事亲不孝。有一天,董母与王母拉家常,各自谈及儿子孝与不孝,恰好被王寄听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离家外出时,王寄去董家辱骂殴打董母。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离世。董黯愤极,但思及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几年之后王母亦因病而卒,待丧事毕,董黯才斩下王寄的头颅以祭奠母亲亡灵,然后自缚前往官府自首。汉和帝闻其孝心,宽宥其擅杀之罪,并诏他为郎中,被董黯所拒绝,后受皇恩俸禄,隐居终老于大隐。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后来人们就把大隐溪叫作慈溪,并以慈溪名县,这就是慈溪的来由。就其事迹来说,董黯当然称得上孝顺,但他孝顺的方法不同于盂兰盆会的供佛斋僧,因此是孝顺而非设供的。

设供非孝顺——虽然相信三宝的功德,能够供养出家僧众,却仅仅是在为自己求福,并非念及亲恩而设供,因此属于设供而非孝顺。

孝顺设供同时具足——就是盂兰盆会。

既非孝顺亦非设供——对父母则忤逆,无孝顺之情状;对三宝则悭吝,无设供之事修。逆而且悭,自然孝顺与设供俱非。

▲董黯奉母

三、盂兰盆会是孝顺且拔苦的

既然盂兰盆会不同于其他世间孝顺之行,能够与设供相结合,那么就其功效来说,又超胜在何处呢?圭峰宗密大师认为盂兰盆会的功效超胜之处在于这是孝顺拔苦同时具足的法门。具体说来,孝顺与拔苦也有四句不同:

孝顺非拔苦——世间为人传颂之孝行多属此类。如二十四孝之一的董永,后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董永之行上感于天,足称大孝,但也仅止于以卖身所得安葬父亲,至于超度其父脱离苦趣令享天福,乃至修习佛法永超轮回,则非其力所能及了,因此是孝顺而非拔苦。

拔苦非孝顺——救助他人,乃至施惠除父母外一切苦恼众生免于苦厄,都可称为拔苦,但与平常所理解的孝顺似乎关联不大。

孝顺拔苦同时具足——亦即盂兰盆会。

既非孝顺亦非拔苦——“逆小之人”,逆则不孝自己父母,小则不救他人苦厄。

▲湖北孝感市董湖之滨的汉孝子董永墓

四、盂兰盆会是孝顺且报恩的

盂兰盆会作为孝顺之行,且有拔苦之功,其力用又如何呢?通过盂兰盆会,在孝顺的同时也能够报恩,这就是其超胜的力用。这里也有四句料拣:

孝顺非报恩——如《孝经》所说的“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像这种行为虽然能称得上孝顺,却无法报答父母深恩。

报恩非孝顺——受人恩惠,常思答报之类。乃至出家人受施主供养,通过精进修行成就道业以期报众生恩,也属报恩而非孝顺。

孝顺报恩同时具足——唯有盂兰盆会。

既非孝顺亦非报恩——此人不但丝毫不感念他人恩惠,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忤逆待之,因此称为“辜恩逆人”。

▲目连尊者救母

综述

根据以上分析,孝顺是心,设供是事,拔苦是功,报恩是用。以此四行反观《佛说盂兰盆经》中盂兰盆会的缘起,也能一一对应:

目犍连尊者始得六通,就以神通之力遍观三界寻母生处,所本的便是一片急不可待的孝顺之心;

尊者亲见自己母亲堕落饿鬼道中受尽饥苦,立刻钵饭供养,乃至后来依教奉行,于僧自恣日广设诸具供养众僧,所行之法正是设供

其母蒙此不可思议功德,脱离原本要持续一劫的恶鬼之身,就是盂兰盆会的拔苦功效;

如此修法,令母脱难,才算不辜负母亲的生育之恩,才算能酬报母亲的教养之德,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报恩

可见,整部《佛说盂兰盆经》就是围绕孝顺、设供、拔苦、报恩展开。因此,圭峰宗密大师在《佛说盂兰盆经疏》中辨定全经宗旨时说:“此经以孝顺、设供、拔苦、报恩为宗。

▲大藏经中的《佛说盂兰盆经》

修此盂兰盆会一法,即可同时圆满孝顺、设供、拔苦、报恩四行,其殊胜功德较之一般世间孝行不啻天渊。

明日便是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今年长达三个月的结夏安居终于圆满。希望善信居士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无论是供佛斋僧,还是诵经礼拜,殊胜的盂兰盆会传供,供佛斋僧,皆能发起一颗至诚恭敬之心,共同分享僧自恣日的清净和佛欢喜日的法乐,共同成就盂兰盆会的无量功德!

图文 | 杭州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