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是中国的“四大名鱼”之一,又名四鳃鲈,其肉质白嫩,口感丰腴,少刺无腥,令人回味无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松江鲈更是被夸上了天,甚至还被誉为“江南第一名鱼”。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颇负盛誉的“名鱼”,差点儿在国内被捕到灭绝。
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的“原罪”松江鲈鱼隶属于鲈形目杜父鱼科,头大而扁,体宽而圆,成年个体一般只有14~15公分,而且仅仅是头部就占到了整个体长的1/3。从产地来看,北到黄渤海,南到福建、厦门沿海的河口地区,均有松江鲈鱼的野生种群分布,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松江所产的鲈鱼。
松江鲈鱼的分布范围
在历史上,松江曾是一条大河,现在一般是指吴淞江,该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有40~50米。松江的源头是太湖,中途经过苏州和上海,最终汇入黄浦江。松江鲈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冬季会向河口地区洄游,春季产卵孵化,松江所产的四鳃鲈数量相当可观,因此名气也最大。
松江鲈鱼
在浙江、山东以及江苏一带,当地人将松江鲈鱼称为丑媳妇鱼——因为松江鲈鱼长得并不“标志”,甚至还有些丑陋。但即便是个体小,长得丑,松江鲈鱼也依然被视为难得的名贵海味,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未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松江鲈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肉质鲜美。松江鲈白天潜伏在水底,到了夜间才出来觅食,主要捕食对象就是小鱼小虾,因此松江鲈体内积累的鲜味物质也相当丰富。
- 其次,野生的松江鲈数量稀少,能捕到一条并不容易。“物以稀为贵”,鲥鱼、野生大黄鱼、金钱鮸等珍稀鱼种同样也是如此。
- 最后,松江鲈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松江鲈历来就受到了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的颂扬,名扬天下已有将近2000年的时间,巨大的名气也是这种鱼身价暴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海鱼类志》中有相关资料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松江鲈鱼的产量还相当可观,一个捕捞大队在一个半月内就能捕获5000公斤以上的松江鲈鱼。在江边,上了年纪的老渔民几乎都曾品尝过松江鲈的味道,不难想象,当时的松江鲈资源是多么丰富。
但到了70年代,松江鲈鱼已经是“一鱼难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上海,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松江鲈,国内就派出了30多条渔船前去捕捞。渔民们花费了好大功夫,最终也只找到几尾。
到了80年代,松江鲈鱼几乎已经绝迹,就连有多年打鱼经验的老渔民也已多年没见过松江鲈鱼——从盛极一时到濒临灭绝,前后也只不过是20多年的时间。
导致松江鲈鱼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很多,渔民的过度捕捞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为了追逐利益,渔民之间展开了恶性竞争,纷纷增加捕捞强度,甚至在鱼群的产卵季节将繁殖群体一网打尽,严重影响了整个种群的繁殖。
松江鲈幼鱼
另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主要内流河道开始兴建水利大坝,这导致松江鲈鱼的洄游路线被切断,幼鱼资源也因此持续减少。作为底栖鱼类,松江鲈鱼洄游的能力本身就弱,水电闸坝的阻隔无异于直接斩断了这一物种的“繁殖后路”。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浙江等地化工企业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周边水域的工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日益加剧,松江鲈鱼的天然产卵场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2014年6月,上海苏州河爆发绿萍
随着松江鲈的濒危等级越来越高,我国在1988年将其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江苏、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再也没有出现过野生松江鲈鱼的踪迹——不可否认,松江鲈鱼这一伟大物种的生存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
拯救松江鲈鱼为了保护松江鲈鱼这一古老物种,国内老一辈的水产专家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9年。此后,关于松江鲈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相关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模式图
拯救一个濒危物种,最快的方式就是攻克人工繁殖技术。但要想实现人工繁殖,前提就是要找到足够数量的野生亲本,这一“门槛”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在70年代以后,想找到一条松江鲈鱼已经很不容易了,就更不用说是发育成熟的繁殖群体了。
幸运的是,国内的专家历经周折,最终如愿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野生亲本。1988年,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繁殖了第一批松江鲈鱼,但当时并没有推广开,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2003年,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课题再次重启,在多部门的联合攻关下,这一次的繁殖试验大获成功,还创下了16.3万尾的繁殖纪录。
野生的松江鲈繁殖亲本
在2009年,国内已经有养殖企业获得了松江鲈鱼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此时,昔日的濒危物种也暂时告别了灭绝之虞。然而由于产量低、养殖成本太高,松江鲈鱼的市场价格也相当惊人,一公斤就能卖到几千元,平均下来一尾就要好几百元,这让很多消费者都难以接受。
然而,松江鲈的“物种保卫战”还没有彻底结束——人工繁殖的难题解决了,下一个任务就是送松江鲈鱼“回家”。
上海及周边水环境图
很不幸,现阶段上海近岸的水质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杭州湾和长江口的生态已经不再适合松江鲈的大规模繁殖。要想使这一物种重新在野外建立起种群,就必须多部门联合行动,改善水质条件,为松江鲈提供环境优良的产卵场——而这,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松江鲈的未来:重新走上餐桌?同样是属于中国“四大名鱼”,黄河鲤鱼、松花江鳜以及兴凯湖鲌都已经走上了人们的餐桌,每年的产量还相当可观。那么问题来了,曾经一度濒危的松江鲈鱼是否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呢?
按照一般规律,解决了特种水产的人工养殖,下一步就是规模化推广,把产量提高上去,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松江鲈鱼和其他养殖品种有所不同,养殖成本很高,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和科研实力的企业才敢尝试。再退一步说,即便养殖成功,销路也是个问题——毕竟市场价格太高,对消费者的经济实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
在基础研究方面,相关的饲料生产、病害防治以及育苗技术都不是特别成熟,推广养殖的风险很大。对大多数养殖户而言,高风险高投入的养殖项目并不是最优选择,与其冒着风险养殖松江鲈鱼,还不如集中精力养好加州鲈、黄颡鱼等当红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松江鲈的外形和塘鳢鱼非常相似,肉质和口感也很相近,国内就有不少地方就开始用塘鳢鱼来冒充松江鲈鱼。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第一道热菜就是莼菜塘鳢鱼,其实就是受了古人“莼鲈之思”的启发——只不过,菜品的主角从松江鲈鱼变成了塘鳢鱼。
八珍四鳃鲈(四鳃鲈即松江鲈)
其实单纯从味道上来讲,野生的塘鳢口感肉质并不差,甚至不逊色于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但两者的价格却相去甚远。至于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品尝一道“高仿菜”,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总之,松江鲈鱼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而且大概率会走高端路线,星级酒店、高档餐厅会是首选市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一条“高攀不起”的名贵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