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诗经是一本古老而又遥远的书籍,人人都知道它,但是真正读过的却不多。
除了能信口背出流传甚广的几句,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等,
诗经里还讲了些什么,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也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经的一部儒家典籍,光是这严肃的文学名号,就足以让人敬而远之了。
然而,当我把这本束之高阁已久的《诗经》翻开来读时,却发现它根本不是想象中艰深晦涩的大学问,反而像是大家都爱听的“故事会”,讲的都是关于人的各种故事,生活、劳作、婚娶等,情感丰富,尤其是爱情。
其中,关于男女之间两性关系的诗,竟高达137首,占了诗三百近乎一半。果然,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在读背《诗经》的时候,我以为它表达爱情和男女之间的活动,主要在于含蓄内敛的情感,直到我读到《草虫》这一首诗,其直白露骨的表达让我惊诧,回过头来才发现,之前读过的许多诗,原来都隐藏着关于性爱的描写,不得不感叹这种兼具“艺术美”和“内涵美”的性教育。
1《草虫》:性使我快乐、宁静
以开启我这场发现之旅的《草虫》一诗为例,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感受一下,诗经中所表达的古人的性观念。
《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这首诗分为三段,着重看每一段的末尾句,都是重复吟唱,只改了最后一个字。
诗中的“觏”(gòu),即“交媾”,《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所以它明确指出来了,其表达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性爱。
“未见君子”的时候,我忧心忡忡、忧心惙惙和伤悲,独自一人空守闺房,心情郁闷、愁苦,思念着君子。
“亦既见止”,当我见到了君子,“亦既觏止”,又与之交媾欢愉之后,我的心才“降、说、夷”。
这三个字有一个层次的递进:
- 降(xiáng):放下,就像投降一样,形象地体现出云雨后忘我的状态;
- 说(yuè):同“悦”,喜悦、开心,与君子重聚后快乐的心情达到顶峰;
- 夷:平静,和君子亲密后,我的心情才归于平静,那些与君离别的日子里积攒的闺怨、愁苦都消散了。
在这首诗里,毫不掩饰见到君子的渴望,坦诚直言对性爱的欲望,当然,也道出了亲密关系的关键。
肉体的碰撞,是两性之间独特的亲密,同时让心灵也得到滋润。久别的君子,让女子牵肠挂肚,这份深闺幽怨,只有见到对方、与之相拥才能消解。
虽然这首诗是用直白的性爱表达对君子迫切的思念之情,但以女性的口吻毫无掩饰地写出这种欲望和渴求,实在是大胆,这种直白程度令人感叹。
2是“淫诗”还是“思无邪”
《草虫》算是描写得最为露骨的,而在《诗经》中还有很多隐藏的关于性爱的描写。
闻一多先生在《诗经的性欲观》一书中,把诗经里面描写性爱的诗分为5个种类:
- 明言性交
- 隐喻性交
- 暗示性交
- 联想性交
- 象征性交
《草虫》就属于第一种明言的,我们稍微熟悉一点的《野有蔓草》“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竟也属于明言。
而《维鹊》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种,则是象征意义的,用动物之间的求偶行为来象征,实在隐晦,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若没有解读,自己读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讲的是这方面。
还有《野有死麕》中“舒尔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是暗示性交:慢一点啊,不要碰我的围裙,别惊动那只狗让它叫了起来!
《诗经》可是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啊,两千年来一直都是老少咸宜、男女皆可读的经典,含有如此多的性事描写,合适吗?
难道,《诗经》真的是淫诗?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是这么评价诗经的: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认为,这个“思无邪”的意思,指的是心中所想没什么不好的,无不可对人言。
一来,在那个较为原始的社会,民风质朴、率直,饱暖思淫欲,实属正常。且那时人口稀少,繁殖后代是很重要的事,衍生的生殖崇拜反而使得此事神圣。
二来,《诗经》只是如实地记录人们心中所感所想,并没有单纯为了感官刺激去具体描写,对于读者来说,心中是否有邪念是自己决定的。
思无邪,讲究的是正确、客观地对待所思所想,不回避,也不歪曲。
生殖、性爱,这些本就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无可回避。孔子如实地收录这些诗作为教材,我认为它们不是淫诗,反而是为了教化和引导人们,将原始而盲目的性冲动,转化为专一的情感寄托。
从这方面来讲,诗经可以说是优秀的“性教育”范本。
3性罪恶与性压抑下的性教育
性教育,我小时候从没有听过这个词,连男女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也不知道,甚至青春期结束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是性行为。
关于性的话题,如今比之于孔子时代,反而更难以宣之于口。性,被打上了邪恶的标签,连同身体器官,被一同为是污秽的、罪恶的。
如今,好不容易性教育有了萌芽之势,却是举步维艰,在性压抑氛围下长大的父母们,如今成了孩子们接受性教育最大的阻力。
2017年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2017年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材料所研发的,但遭到父母们强烈抵制,最终学校不得不撤回,性教育还是沦为一句口号。
弗洛伊德曾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说过:
“文明的进步,是通过对性罪恶感的强化、与剥夺了性快乐为代价而获得的。”
诚然如此,为了证明自己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越来越鄙视作为动物的原始性本能。
为了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境界”,数千年来,历代社会都致力于将“性”关在不见天日的黑暗角落,同时打压“性罪恶的源头”——女性。
但谁又能逃脱生殖的原始本能呢?于是“性”依然在黑暗的角落滋生,但却因为没有良好的引导,人们对性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扭曲,而女性也在这种扭曲里痛苦求生。
来源:澎湃
如今还是有很多女孩,总觉得自己身体很“脏”,会为偶尔的欲望充满罪恶感,为了所谓的“贞洁”连命都不要,甚至被侵犯、猥亵都不敢告诉父母,甚至都不知道这种行为意味着什么!
性侵害儿童的作案方式
从原始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对性的封闭已经不再能代表文明程度的进步了。
因为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悲剧太多太多了,当这些黑暗里的手伸向越来越多、越来越年幼的孩子,对于性的认知和引导却依然空白。
孟子曰:“食、色,性也。”
生殖冲动是刻在人的基因里的,是人的本性,这种客观生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如果从一开始就否定、压抑、剥夺最本能的生理需求,必然是违反人性的,也必然因矫枉过正遭到反噬。
儿童/家长面对性侵害时的心态
禁欲式的性教育,不仅带来羞耻感,还传递了不正确的医学知识,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不如像孔子那样,让性教育融入文字,如实地认知,如实地表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好色而不淫,这才是《诗经》的精妙之处。
虽说如今的性教育与孔子那时大有不同,但“思无邪”依然是关键——自己想歪了,才会觉得性教育是黄色读物。
性教育不是放任,而是为了在阳光下引导、规范,从而让性不再罪恶,人人学会了解自己,让性的大环境更干净,这才是文明的进步吧。
诗经系列相关阅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竟是一个女人找女人的故事
娇妻变糙汉,你敢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讲的是基友情?
(点击直接跳转)
——————————————我是@正则思,执着于经典的学习者,背诵默写《诗经》已有半年,欢迎关注我,一起读诗经中的情感故事,留言说说你的感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