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什么是自环境

人必须遵循自然环境规律, 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规律,在保护自然环境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用自然规律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的统一。

人利用改造环境必须适度,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也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一方面地球的自然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的合理需要的,只要人们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地球的自然资源又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的,如果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就会破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体而存在的生态系统,反过来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污染环境就是污染人类自己。所谓“环境”是人类自己的生活环境;人是污染者又是被污染者,这就是在过度征服中所得到的自然界的惩罚;人作为主体,环境作为客体,这种双向化运动体现很明显。

在整个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中,人类也处在“度”的规定中。一方面,人类自身繁衍有“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大自然从质的多样性、量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满足人的需要方面也有度的要求。人作为大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合理适度的需求满足本来就属于大自然有机联系的范畴,也存在着一定主观变化的空间;但是大自然的资源基本属于非再生资源的范畴,不可能无限地满足人类的贪婪,所以,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必须适度,否则,大自然就会报复人类。

人要主动适应环境,有些环境是可以改变,有些是不能改变,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遵循适应。不仅要忍耐,自己主动调整自己状态;而且要坚持,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以空间变化达到适宜的目的。

第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环境造就人还是造就人的性格(为什么说人是环境的产物)(1)

人是环境的产物。因为环境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的观念,反过来,人也改变环境,影响环境。

环境决定思想。 环境空间具有传递视觉信息的作用,而视觉信息的传递有助于言行内容的表达,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这个道理。

思想改变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一个人时间长了,在一个生活环境里工作生活,他的思想观念也就打上环境的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