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了梅兰芳大师、梅葆玖先生两代梅派心血的北京京剧院自去年开始重排《大唐贵妃》,12月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式上演。
《大唐贵妃》精彩剧照
承载着两代梅派智慧与思考,《大唐贵妃》成新时代梅派代表剧目
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率杨乃林、翁思再、郭小男等戏曲界重量级主创人员创作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京剧舞台艺术作品,该剧自2003年在上海演出至今已有13年,首都观众始终未得以观赏全剧。让《大唐贵妃》回归北京,是梅葆玖先生长久以来的心愿。
《大唐贵妃》精彩剧照
然而,天不遂人愿,梅先生不幸撒手人寰。在纪念梅先生逝世百日的音乐会上,昔日好友、《大唐贵妃》高力士的扮演者黄德华先生一句“贵妃娘娘升天了”,引得现场观众无不落泪,为之动容惋惜。“如果说100年前梅兰芳大师的《太真外传》将梅派艺术推向了第一个高峰,那么《大唐贵妃》则将梅派的局部变成整体。梅葆玖先生是聪慧的,在大家都为京剧的发展思索、困顿时,他弘扬出变革、创新。《大唐贵妃》的前身是《太真外传》,这就完成了继承;而他出演了《大唐贵妃》,这就又完成了发展。因此这个戏是两代梅派人的一个艺术传递,这一递进关系,促成了梅派现代的京剧格局。”导演郭小男如是说。
因此,将承载着两代梅派智慧与思考的《大唐贵妃》以新时代梅派代表剧目的面貌在舞台上立起来,成为北京京剧院冥冥中无可推卸的使命。自8月份建组之日,最常出现在主创们口中的一句就是“希望大家全情投入,倾尽全力,以告慰梅先生在天之灵”。
《大唐贵妃》将和世界对话,向世界全新展示
《大唐贵妃》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舞台艺术理念,将交响乐、合唱、舞蹈等艺术形式完美结合,气象清新,大气磅礴,既有梅派京剧古典美的神韵,又具有现代感和时代审美特质。
《大唐贵妃》精彩剧照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表示,“两代梅先生致力于将国粹融入国际社会,交响京剧则是梅葆玖先生经过实践选择的让京剧走向西方的一种方式。”在他看来,此次创作是重排而非复排,“一字之差预示着一次重新创作,在当年创作的基础上满足当代审美的标准,原版当然很精彩,但不创新难免给人陈旧之感。”
因此面对此次重排,导演郭小男思考良多,他说:“北京京剧院提出新的主创人员,是希望这部戏能够长期演出。这次重排要努力使这部戏做到以少胜多,将戏本身回归到京剧本体上。”
在舞美方面,此次重排强调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舞台呈现,整个风格浓烈不失雅致。放弃了十几年前的大型舞美装置,如转台、大硬景片等视觉体现,而改用纱幕、扇幕、绳幕等富有象征意味的软景,用软景来象征杨玉环的天姿国色、温柔细腻柔美的女性特质。男性方面则使用铁壁、廊柱象征皇权的铜墙铁壁、威严感。
《大唐贵妃》精彩剧照
在灯光方面,放弃了以往的铺排和肆意的渲染,在表意情感准确的同时,兼顾与表演节奏的呼应。创造性的加入多媒体应用,通过多媒体投放营造时空。
在服装方面,秉承了梅葆玖先生的旧中有新,心中有根的理念。在梅兰芳大师《太真外传》等传统服饰的继承里,融合了盛唐服饰、发饰等创新元素。进行了成功的改良。同时主演、配演、群演歌舞演员所有的服装又进行了改进和整合制作,达到了戏曲语境的统一升华。
在音乐方面,此次重排进行了重新编曲和配器的改良,使交响乐有机会参与表演,创造了交响音乐与京剧的共同表演新境界。同时根据剧情对演员在润腔、节奏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调整,突出京剧表演歌舞的原则。
梅派第三代优秀传人,登峰造极演绎杨贵妃
不管面对什么媒体,郭小男都重复着同一句话:“梅派是登峰造极的艺术,登峰的是女旦,造极的则是男旦”。自《大唐贵妃》重拍开始,导演郭小男就和饰演“杨贵妃”的胡文阁、张馨月、饰演“唐玄宗”的朱强、杜喆以及黄德华、方旭、黄彦忠等实力主演陆续投入了紧锣密鼓的排练中。
《大唐贵妃》精彩剧照
张馨月与胡文阁同为梅葆玖先生的弟子,一坤一乾,在同一舞台上演绎同一角色,一颦一动各具风格。生活中洒脱帅气的张馨月,将杨贵妃追求挚爱、真诚为爱付出而无悔最终自缢的悲剧命运融汇在眼神动作里,令人心疼;而梅派第三代传人、梅葆玖先生唯一男弟子胡文阁则举手投足尽显梅派神韵,将“仙乡续缘”中杨贵妃在天宫日夜思念唐玄宗却不得见的苦闷、绝望之情演绎的淋漓尽致。为了能够让两位传人在继承梅葆玖先生的衣钵基础上,将所学所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舞台,剧组还特别邀请了昆曲名家张洵澎老师担当表演指导,根据乾旦与坤旦不同的表演风格与气韵进行专门指导,风格统一之上又各有特色。
两大实力院团联袂,《大唐贵妃》力争经典
此次重排,北京京剧院负责传统京剧部分,中国歌剧舞剧院则承担全部交响乐、合唱和舞蹈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