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男,传宗接代,乃人生头等大事。

无论古人强调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现代人说的“做人做人,就着做出人来”,都尽情地表露了人们对生育的高度重视。

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间生育习俗,当中就有丰富的祈子习俗。

当然如今社会,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我们就当做了解下这趣味的习俗

祈子的神灵崇拜

为了能生子,多生子,多生男丁,潮汕人将希望寄托于神灵,遂形成了诸多祈子的神灵崇拜。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1)

观音送子。

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民间崇拜她,不仅是因为她有众多虚幻的法力,更在于她能送子。老百姓到观音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潮州别峰古寺、陆丰玄武山庙里的观音甚为灵验,每年前往祭拜的妇女,特别是那些不孕的妇女非常多,香火十分旺盛。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2)

妈祖送子。

据《三教搜神大全》载:妈祖“尤善司孕,一邑共奉之。邑有某妇礁于人,十年不孕,万方高祷,终无有应者。卒祷于妃,即产男子嗣。是凡有不育者,随祷随应。”民间称妈祖为“送子娘娘”。在潮汕,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不少乡民到妈宫祭拜,然后抬妈祖出游。这时,那些结了婚而未孕的人踊跃为妈祖抬轿子,祈求妈祖赐生贵子。没有抬轿子的,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光。

九天玄女送子。

玄女,或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司兵女神,为道教神仙之一。道教还把玄女与素女(并称“玄素”)一起,作为讲房中术的女仙。九天玄女也具有送子的法力,民间称之为“送子娘娘”。农历正月初六为九天玄女圣诞,汕头海滨南路的九天玄女庙总是招来众多祈子的信女。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3)

“老爷”早赐贵子

乡里新宫庙建成,“老爷”入宫,争抱“老爷”(偶像),以求得“老爷”的保佑,早赐贵子。“营老爷”时,有的结了婚的男子,自告奋勇报名替神明抬轿子,在神明面前献殷勤,祈求神明赐生贵子。潮州市区游“安济王”时,经常有人想方设法上前摸一摸“二夫人”的轿子,祈求家中的妻子或媳妇早得贵子。

灶神送子。

揭阳大莲、土尾等乡,端午赛龙舟后,结婚而未生孩子的男青年,便上前取下若干龙舟胡须回家供于“司命公”神位前,以求孩子早日出世。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4)

托梦卜生子。

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澄海莲花山“仙翁”生日,澄海以及饶平、潮安等邻近几县的善男信女,不辞劳累,全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顶,希望能在梦里得到仙翁面授天机,成全所求之事。这些善男信女当中,就有不少是婚后不孕而前往圆梦的。

潮汕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有两个村妇,结婚多年未得子,乃上山圆梦求子。结果两人同样梦见仙翁给他们各写了一个“无”字。其中一个识字的妇人,知今生无子,十分晦气,而另一个不识字的妇女,不解其意,却从形状上理解为仙翁为她画了一个秋瓜棚,棚下吊着4 个秋瓜,示意她会有4个子女,非常高兴。识字的妇女大笑她误解仙意,乱加猜测。谁知后来果然应其解,识字的妇女终生无子女,不识字的妇女则生了4个子女。  

婚礼中的祈子习俗贴麒麟送子习俗。

潮汕民间结婚大喜之时,大都会在新娘房、眠床、蚊帐上贴上“麒麟到此”纸条,其含义是期望早日生子。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5)

关于麒麟送子的传说:古代有位画师,老而无子。

画师偏爱画麒麟。

屋里挂满他所画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麒麟。

有天晚上,他突然看到一匹金光闪闪的麒麟,身上驮着一个小孩子,朝着他走来。

画师一高兴,笑醒了,原来有一场梦。

第二年,他们老两口便得一“老来子”,生下后,聪明绝顶,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称这孩子为“麒麟童”。

于是,“麒麟送子”这一习俗就在民间流行起来。

嫁妆送灯、龙眼干习俗。

女儿出嫁,娘家为女儿办的嫁妆,一定要送煤油灯或豆油灯一盏——灯与丁同音,暗喻女儿能为夫家添丁。龙眼干,民间称为“桂圆”,除含有富贵意义外,还含有早生贵子的愿望。

入洞房做四句习俗。

新娘踏入男家时,往往举行跨火烟仪式。但新娘跨过火烟时,青姆即做“四句”——“新娘跨火烟,千子万孙”,“烟呀烟,烟到明年生豆孙(即男孩子)”。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6)

洞房撒五子习俗。

新郎与新娘拜完天地后,双双进入洞房,新郎与新娘坐在床上,由一女性全福人手奉果盘,将盘中的各种干果钱币,撒放到新人身上和帐上,边撒边念祝福的语言和歌谣。干果主要是:核桃、枣子、栗子、花生、桂圆、石榴,寓意早生贵子,多生贵子。

新娘井边投汤圆。

婚后第二天,农村人总喜欢将新娘引到井边,往井里投放一颗汤圆,然后让新娘迅速打水。如果能将汤圆打起来,就意味着新娘这一年能够得贵子。

节日中的祈子习俗正月初一抢花生习俗。

饶平樟溪镇龙潭埔村,每年正月初一午后2点,全村男女老幼聚集在村楼寨广场上,争先恐后地抢从秋千棚上抛撒而下的花生粒,人声喧哗,热闹非凡,说是谁抢花生粒多,谁今年就生男孩。于是,一些已结婚还未得子的后生们为得个好兆头,闹得不亦乐乎。该乡秋千棚下抢花生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每年每对育龄夫妇,只要是生下男孩,便要炒花生上秋千棚顶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掺,并按出生先后,先的坐秋千头,慢的坐秋千尾,至今仍在乡中流传着一首歌谣:“抢花生,熟掺生,年年生。”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7)

元宵节俗。

举办营灯(游灯)活动。元宵为民间传统灯节。潮汕各地都举办营灯(游灯)活动。灯与丁同音,寓意早生贵子,财丁兴旺。潮汕有俗语“有游灯,家里生千丁;无游灯,家里要绝种”。

掷喜童习俗。

元宵日,乡村大都有人在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搭起一个彩棚,里面用泥土塑成一尊巨型的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弥勒佛光秃秃的头、肩、肚脐、大腿等部位,都摆设有男女“泥喜童”。人们站在一丈多远的竹栏杆外,用铜钱瞄准弥勒佛身上的泥喜童。中者喜童即归其所有,而在一些较难命中的部位,如头顶、耳朵等,命中者则一赠二三不等;不中者铜钱即归摆弥勒佛的棚主所有。这是一项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据说命中“男喜童”者,日后就生男孩。因此,那些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妻,或是刚娶儿媳又急抱孙子的公公们、婆婆们,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一经命中,棚主与周围的人就会向她(他)喝彩、道喜。自己更是兴高采烈地把“男喜童”抱回家,认为中了头彩,有好兆头,今年定能早生贵子早发财。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8)

抢鸡肉习俗。

元宵夜游结束后,揭阳南陇村村民就开始进行“抢鸡肉”活动。人们在路边田洋上搭起一个临时简易高台,由主祭人站在高台上把一只熟鸡向台前拥挤的人群抛去。台前的人们尤其是年满18岁以上未婚或已婚未生子的青年便一齐上前哄抢,以求得妻子、生子。抢到鸡肉者应立即撕下一小片肉后把余下的再向空中抛去,让别人去抢,千万不可拿着走或多占,否则人们会冲你而来,把你推在地上踩上一脚,还传说贪心者当年会不太吉利。这样便形成了抛鸡——接鸡——撕鸡——再抛鸡的热闹场面。

荡秋千,泼粪习俗。

潮州市一些偏僻的乡村,元宵夜新婚夫妻要跑到老榕树下荡秋千,并任村人往身上泼粪,说是被人泼得越多,越能生男孩。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9)

行彩桥习俗。

在揭阳、普宁一带广为流传着行彩桥习俗。人们在活动中往往说一些充满期望和良好祝愿的吉利话。怀孕的妇女摸狮耳,隐喻“摸狮耳,生阿弟”。

日常生活中的祈子习俗乳名习俗。

乳名,也叫小名,是小孩出生后至长大成人之前,家人和亲戚、邻里、友人对其爱称与昵称,虽然粗俗、卑贱,但却寄予家庭、家族的深切厚望。男性叫“铁佛”、“鸟”、“乌卵”,即指阴囊,希冀有强壮、威猛的繁殖力,会生子;女性有叫“木仔”、“石榴”等,希望像“木仔”、“石榴”一样,多生子。

潮汕保留的传统习俗(潮州泼粪习俗是什么鬼)(10)

肚兜习俗。

婴儿穿肚兜,特别是出嫁所穿肚兜,十分注重在寄予祈子愿望,而石榴、莲藕、麒麟三大形态是兜肚祈子寄情的主要比拟形态。《履园丛治》载:“榴开百子”,兜肚上的石榴比拟主要祈求多生男孩。莲花与藕则有“花中君子者也”之说,莲与藕是同时生长的植物,加上莲与连又是同音同声,被引申为“连生贵子”。兜肚上的麒麟,寓意子孙繁衍兴旺而且多种贤能,还有表达所生童子日后必是国之英才的含义,因为孔夫子出生时,有“麟吐玉书”的民间传说。鲤鱼多春(即鱼子),隐喻多子多福。

潮汕民间祈子习俗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当中有落后愚昧的东西,但其非常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祈求生子、顺利生子、多生子的心理需求。潮汕民间祈子习俗有不少已逐渐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些仍然为老百姓津津乐道,依然十分流行。

文章来源/ 陈东东 广州潮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