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六一”,儿童的节日。

虽然我们已成年,但心里永远有一个角落留着童年的回忆,时不时就冒出来。

虽然童年时没有丰富的零食,也没有太多的玩具,一切都是原生态,但充满了乐趣。

1、滚铁环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1)

家乡叫“推箍”,铁钩推铁箍,比赛谁推得快推得远,路面崎岖不平,想要推着不倒得掌握好平衡,男孩子玩得多。

推箍的关键在于掌握平衡。“箍”如同车轮,推箍过程中可以享受到驾驶的乐趣,推箍的最高境界是人箍合一,轻松自如。

相同读音的“推毂”一词,百度解释为“推车前进”,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

两个词汇有异曲同工之意。

以前用木桶挑水,木头烂掉后上面的铁箍闲置,孩子们就拿来玩,也算是废物利用,一举两得。

2、跳皮筋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2)

女孩子的最爱,单腿撑、双腿撑、单脚跳、双脚跳,花样繁多,夏天穿上花裙子跳,仿佛蝴蝶翩翩起舞。

一个人也可以玩,把皮筋绑在树上,跳着跳着一上午就过去了。

有一次和发小聊天,她说小时候最不想让我撑皮筋,因为我太瘦腿太细,皮筋间距很窄太难跳。

今天才明白,当年为什么能享受少撑多跳的福利。

3、顶拐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3)

家乡叫“斗鸡”,是男孩子体现力量和勇气的游戏,还讲究技巧。

先在地上画个圆圈,一手把一脚扳到另一条腿的膝盖上方,紧贴大腿根,另一脚单跳,双方互相顶膝盖,一般小个子会“掀”对方,大个子会“压”对方,谁先出圈、双脚先落地或倒下,谁就输了。

有裁判,有人在旁边加油,好不热闹。

4、弹玻璃珠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4)

家乡叫“蹦琉璃蛋儿”。琉璃蛋儿晶莹透亮,有的里面还镶嵌着彩色花瓣,在灰不溜秋的土地上滚来滚去很是显眼,冬天常常玩得手都磨破了。

玩法很多,我只懂规则最少的“野战法”,就是提前摆好珠子位置,用大拇指和食指弹自己的珠子,弹到对方的珠子就算赢。

另外有划线弹法,谁扔出的的珠子离预先划好的直线最近,谁就先攻击对方;还有用在地上摁出圆坑,用“母珠子”把对方珠子弹到坑里的玩法,类似今天打保龄球。

我头脑比较简单,只会玩最简单的一种,还经常输,好在哥哥能给我赢回来,倒也不至于“亏空”。

5、吃爆米花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5)

冬天农闲时有人在村里吆喝“蹦玉茭花儿来”!我一听就饿了,央求着哥哥去排队。

一碗玉米粒儿放进黑漆漆的容器里,下面烧着火苗,有人在旁边转动容器,过一会儿“嗵”的一声,容器连着的布袋子里就装满了玉米花儿,感觉好神奇。

胆大的孩子会凑到跟前看,我只敢在远处捂住耳朵,等哥哥从人群中出来,赶紧抓起一把吹两下凉就塞嘴里,丝毫不怕烫手。如果提前在玉米粒儿里放点糖精,会更美味。

最稀罕的是雪白的大米爆米花儿,可真馋死人。那时候在农村大米很少见,谁家也不舍得浪费到零食上。

吃今天的奶油爆米花儿,总觉得有点腻。

6、打四角板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6)

家乡叫打“宝”,把硬纸先折成长条,再叠成正方形,四四方方叫“宝”。

最好的原料是香烟盒,花花绿绿好看,硬度适中好用,形状大小正好。家有几个孩子谁最受爸爸宠爱,就看能不能拿到香烟盒。

玩时一方把“宝”放到地上,让另一方打,被打翻就归对方所有,可以从上往下“砸”,也可以从旁边“扇”。

7、看小人书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7)

巴掌大的连环画册是最好的课外读物,也是童年的精神食粮。

《刘胡兰》、《小兵张嘎》是学习的榜样,《哪吒闹海》、《大闹天宫》为幼小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从《东郭先生》身上明白不能对谁都好。

小人书一本要两三毛钱,偶尔会买回家,但更多是在书摊上看。

每逢赶集,我会领到两毛的零花钱,马上直奔书店门口的书摊。

老爷爷摆个矮长条桌和一溜小凳子,桌上一摞小人书,一排装满茶水的玻璃瓶,瓶子原来装罐头口比较大,上面盖个玻璃板防灰尘。

看一本小人书两分钱,喝一杯茶水五分钱,我从来都不喝茶水只看书,因为水可以回家喝,书回家就没有了。

8、打弹弓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8)

弹弓打鸟男生最爱玩,哥哥就经常用它打麻雀。

现在打麻雀是违法的,但以前允许,那时候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认为它们吃了太多的粮食以致人类挨饿,“烤麻雀”是常见的一道食物。

后来才发现与它们不仅吃粮食,还吃害虫,尤其是蝗虫,相比之下,吃掉的那点粮食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数量越来越稀少,就被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捕猎20只以上麻雀属于非法狩猎且情节严重,就涉嫌犯罪了,各位吃货和玩家要小心哦!

再说回弹弓,一个树杈、一条橡皮筋就能做个简易的,如果换成粗铁丝就是升级版,那时候弹弓就是男孩的武器装备。

做弹弓常用榆树杈,因为榆树分叉较多,容易找到标准的;橡皮筋常用废弃的自行车内胎,包弹丸的皮块则去修鞋匠那儿找。

弹丸常常就地取材,有时是玻璃珠,有时是小石块,有时是粉笔头,有时是泥疙瘩,冬天还会用雪蛋儿。

男生常会用弹弓吓唬女生,看她们惊慌失措乱跑,他们在后面哈哈大笑。

9、看集体电影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9)

农村有流动放映队,方圆十里内我们村最大,人口最多,放电影的机会也比较多。

下午就在最大的十字路口挂起幕布,天黑后在距离幕布四五米远的地方架好放映机,大人们对这个神秘的物件十分好奇,在周围你一句我一句猜测着工作原理。

小伙伴们早早吃完饭去占座位,椅子板凳划出自家地盘,有的来晚了干脆到背面去看,尽管字是反的,但同样津津有味。

那时候一部电影通常分为三四集,有时候几个村合伙放映一部,东村放完第一集,西村拿上胶片回去放映,以此类推,一个小时的电影常常从八点演到十点多。

等待胶片的时间大家纷纷讨论剧情,猜测主人公的命运接下来如何发展,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还会打赌。相比之下,今天看电影虽然一气呵成,但总感觉结局来的太快,就江水直直奔向大海,没有蜿蜒曲折,缺少美丽的姿态。

最兴奋的是银幕亮起影片尚未开始时,大手小手比比划划做投影,你是兔子,他是剪刀,你挡住他了,我的在上面动呢,感觉自己就是主演,万众瞩目。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无论有没有观众,都要用心去演。

10、骑自行车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10)

高大的二八车,前面横梁能坐人,后面座位既能带人又能带东西。

上初中时第一次住校,爸爸骑自行车去送,我坐在前面横梁上,后面座位上是妈妈抱着被褥和小木头箱子。

这么功能强大的交通工具,想掌握当然不容易,要经过四个步骤:

先是跨,左脚踩左面脚蹬子,利用惯性或下坡地势走开后,右脚抬起悬空,人车一起前行;

然后是三角旮旯里蹬,左脚踩左面脚蹬子,右脚从横梁下面伸到右面踩右脚蹬子,身体斜着屁股歪着半圈半圈咯吱着往前走;

接下来是从前面上,左脚踩上左面脚蹬子后,右脚从前面横梁上跨到右面,踩住右面脚蹬子一圈一圈蹬,因为腿不够长,所以不能坐到座位上,屁股在横梁两侧来回扭动;

最后是从后面上,左脚踩住左面脚蹬子后,右脚从座位后面落到右脚蹬子上,屁股稳稳坐在座位上一圈一圈蹬,这样才算修成正果。

在当时学骑车的难度胜似今天的考驾照,而且是自学成才,没有教练,摔得鼻青脸肿是常事,把自行车摔坏还要被父母责骂,因为那是全家最值钱的东西,结婚三大件之一(还有缝纫机和手表)。

11、折纸算卦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11)

女生常用此来恶作剧。

拿一张正方形的硬纸,将四个角向中心折,形成一个小正方形;

将小正方形反过来,再一次把四个角往中心折,又形成一个小正方形;

将这个小正方形对折,形成一个长方形;

在外边四个面分别写上“东、南、西、北”,里边四个面分别写上搞笑的词语,如“猪八戒、孙悟空、铁扇公主、皇帝、妖精”等,也可以写惩罚的方式,如“打手心、捏鼻子、学猫叫、唱歌”等;

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伸进纸下面一张一合,让对方从外面选方位,然后看里面对应的词语,等对方露出羞涩难为情的样子后,哈哈大笑。

12、打陀螺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12)

家乡叫“捻捻转”。

把木头做成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放在地上用手旋转起来,快停下时继续旋转,不让停下;升级版的是用鞭子抽打,让陀螺不停地转。

现在的“陀螺人”就是忙得每天停不下来,却总是在原地打转,这时就要赶紧调整,否则会晕掉。

13、捏泥巴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13)

创造性的游戏,就像今天的孩子玩橡皮泥。想捏什么捏什么,需要什么捏什么,每个小物件都寄托了自己的梦想。

譬如我经常会捏个女孩儿,让她做我的妹妹,因为我是家里最小,这个泥娃娃满足我当姐姐的愿望,而弟弟又太淘气。

星期天在大门口挖一堆土,倒半盆水,几个小伙伴就能玩半天,颜色越发红的土黏性越大,捏起来越容易成型。

放到现在的宝妈们肯定会嫌脏,那时候的老人们却常说“孩子多玩土身体结实”,我们就使劲玩儿,一天下来自己也成了小泥人。

14、过家家

七零后的童年(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杀)(14)

女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两块砖头左右摆开是炉灶,上面放个大点的瓦片当锅,树叶撕碎了就是菜,用粗点的树枝在“锅”里翻炒后盛出,摔烂的小碗片当作碗,细点的树枝做筷子,“孩子放学回家”后“吃”得津津有味。

那时候我长得瘦小,从没当过“妈妈”,老是被当成“孩子”照顾,还总被要求“多吃点”。

幸福感满满滴!

看到这里,您就知道我的年龄啦!

亲爱的条友们,您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呢?期待分享哦!

愿你我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无论年龄多大,时常保持一颗童心。

祝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关注@雁子说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