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隶属于河南省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接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南连郏县、襄城县,西界汝州市,东邻长葛市、许昌市建安区。

河南历史第一大城市(河南省1个县级市)(1)

禹州市境,原始社会末期,是夏部族活动中心,禹因治水有功,在此受封为“夏伯”,禹之子启于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并大飨诸侯于钧台,“夏邑”即为禹州最早的名称。西周时,此地为历邑,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迁至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禹州均称阳翟县。

金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颍顺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称钧州,阳翟县为附郭县。明朝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并入钧州;万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钧讳,改钧州为“禹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禹州为直隶州。

河南历史第一大城市(河南省1个县级市)(2)

民国二年(1913年),改禹州为禹县。

建国后,禹县先后隶属于许昌专区、许昌地区、许昌市。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计划单列市。

禹州市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街道)、673个行政村(社区),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128.29万人、常住人口114.07万人。

河南历史第一大城市(河南省1个县级市)(3)

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

禹州历史名人: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晁错(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徽(东汉末年名士)、郭嘉(东汉末年谋士)、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