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注郑板桥《赠君谋父子》这首诗,主要是诗中有几个深受后世人瞩目的名句吸引了我。且看全诗: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其中前两句和后两句还被作为对联运用。尤其是“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常被作为加强个人修养的信条。第一句好理解,无非是学习古书经典,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但对第二句中的“闲事”一词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些人理解为与自己无关的事都属于“闲事”,不必去管这些“身外事”,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有甚者,“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管好自己的事即可!其实,这就曲解了诗人的本意,大错特错了!请接着看诗的第三、四句:“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这就明白地说明,在诗人心里,那些琐碎的事、鸡毛蒜皮的小事,个人得失的事,不要天天挂在心头;而对那些关乎民族命运、人民疾苦等国计民生的事,都是他所关心的。其实,郑板桥正是这种宁可“忤逆大吏,罢官不做,也要为民请赈”、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人们欣赏他书写的“难得糊涂”,而事实上,他的一生不论是为官还是为民,的确是“难得糊涂”,但他的“糊涂”,只是小事糊涂,大事绝不糊涂,敢做敢当。那种极端利己主义者只关心自身利益,而对涉及国家、民族、民生的大是大非之事,安危存亡之事却抱着隔岸观火、视若无睹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之人,是不可能正确理解郑板桥及他的诗词初衷的,用“消极文化”解读“积极文化”是不会得出正确结论的,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为过!

本书法用四尺条蓝宣金字书写。

——武锋(一峰)

郑板桥书法临摹精选(郑板桥赠君谋父子)(1)

郑板桥书法临摹精选(郑板桥赠君谋父子)(2)

郑板桥书法临摹精选(郑板桥赠君谋父子)(3)

郑板桥书法临摹精选(郑板桥赠君谋父子)(4)

郑板桥书法临摹精选(郑板桥赠君谋父子)(5)

郑板桥书法临摹精选(郑板桥赠君谋父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