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清军名将岳钟琪率6000精锐的绿营兵从四川打箭炉出发,千里奔袭雪域高原名城拉萨,击败准噶尔第一名将、号称世界级战神的大策零敦布,迫使准噶尔汗国势力退出雪域高原,从此西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为有效控制西藏,康熙皇帝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另派兵驻防,因地理因素,驻防藏地的清军和物资供应多由临近的四川供应,由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必须经过川西高原。

史上最强山地战役(西山锐健营大清帝国的)(1)

彼时,四川通往西藏的川西高原实际上由大、小金川控制,大、小金川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与康藏通,东连成都平原进入川西高原的咽喉——汉川县,是嘉绒藏区通往汉族地区的要道之一。南接雅安地区,直通内地,北接川西高原,与青海、甘肃相通,为内地通往西藏、 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咽喉与桥梁地带,它可以远扼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近控川边,因而,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史上最强山地战役(西山锐健营大清帝国的)(2)

其实早在明清易代之际, 金川部落首领就乘机脱离大明王朝的统治,形成割据势力。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瓦寺土司十五曲诩伸在清兵占领成都之战中率部归附。其后,杂谷、金川、木坪、明正、革布什咱、巴底等各土司先后附清,并接受清廷的封授及印信、号纸。大清帝国在名义上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但其内部则是土司专权,清王朝的政令通行不了上述地区。本着“治藏必先治川,使四川各上司相安无事,则川藏大道才能畅通无阻”的原则,乾隆即位后,开始对大小金川进行“改土归流”,所谓改土归流字面意思是改土司为流官,本质就是强化中央集权。如此一来就动了这些“土皇帝”们的奶酪了。

史上最强山地战役(西山锐健营大清帝国的)(3)

1747年,大金川莎罗奔兼并小金川土司泽旺,并发起叛乱。乾隆派遣四川总督张广泗率2万绿营兵前往剿灭,结果清军惨败,乾隆盛怒之下处死张广泗,之后又换上名将傅恒前往,但因为此地极其险峻,清军的主力无法展开,大炮也拉不上,金川兵则在各个要隘构筑碉堡,清军每往前推进一步都有付出惨重的代价。乾隆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暂时取消了军事行动,并在京师八旗和各地驻防八旗以及绿营兵中挑选擅长攀登、攻城的山地战士兵1000名,组建云梯部队,专门训练山地攻坚作战技能,因驻地在北京城外的西山,遂称西山锐健营,亦称健锐云梯营。

史上最强山地战役(西山锐健营大清帝国的)(4)

锐健营组建后,便参与了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1773年,乾隆平定准噶尔汗国后不久,开始对大小金川发起第二次进攻作战,乾隆以阿桂为总指挥,节制川陕两省八旗和绿营兵,并征调健锐营出征,这也是健锐营的出场秀,因为金川特殊的地理环境,清军主力一时间无法突进,而健锐营则充分发挥山地战技能优势为清军主力开路,健锐营官兵“蚁附先登”接连攻克金川兵设置的碉堡,清军主力尾随而至,斩杀金川兵,在清军猛烈的攻势下,叛军首领索诺木(莎罗奔的继任者)溃败,不久后为清军所擒,阿桂将其押送北京午门献俘,至1776年,清军彻底荡平大小金川叛乱,至此,内地通往西藏的通道畅通无阻。此战,锐健营一战成名,成为大清军界当之无愧的“山地战之王”,亦是清军王牌部队之一。

此后,锐健营又参加了清军历次军事行动,在清缅战争中与索伦兵携手打破缅军重兵防卫的“蛮结要塞”,迫使缅甸对大清臣服。

史上最强山地战役(西山锐健营大清帝国的)(5)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林爽文在台湾发动叛乱,斩杀台湾知府,消息传到北京乾隆震怒,命令征缅名将福康安为帅,统一指挥福建水师和福州驻防八旗军赴台湾平叛,因为台湾山地丛林众多,八旗军不擅长山地战,使得福康安一筹莫展,乾隆遂调遣锐健营增援台湾前线,凭着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和大小金川战役中锻造的山地战技能,锐健营在台湾再次创造辉煌,数败叛军,并生擒林爽文,彻底平定林爽文叛乱,福康安将林爽文押解北京,乾隆将其凌迟处死。

从西山建军到平定大小金川,从征战缅甸到平定台湾,锐健营用实打实的战绩证明了它是大清帝国当之无愧的“山地战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