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成中部第三城(无缘15城大名单失落郑州)(1)

文丨西部菌

在区域经济领域,郑州绝对是赤手可热的一座城市。

作为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去年郑州的GDP达到11589.7亿元,时隔十年之后,实现了对长沙的反超,直追宁波、无锡和青岛。而且,近十年来,郑州的GDP从3300.4亿元,增长到11589.7亿元,增幅位列全国第10位。

在人口竞争层面,2018年,郑州的常住人口增长达到25.5万人,总人口正式突破千万;2019年郑州再接再厉,新增常住人口达到21.6万人,增幅位列重点城市第9位。

不过势头生猛的郑州,也有失落的地方——虽然是大省省会,并且位列国家中心城市,但论城市等级序列,郑州一直都未能升级为副省级城市。

就在前几天,为了激活创新活力,河南正式宣布,向郑州和洛阳两个城市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一重要动作,被不少人解读为郑州升格的信号。那么郑州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这里需要先解释下,何为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的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它在级别上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普通的省会城市,更加独立自主,享有一些省一级权限。

郑州成中部第三城(无缘15城大名单失落郑州)(2)

更大的自主权,意味着在发展规划层面,可以更加灵活。而目前为止,全国的副省级城市一共有15个,分别是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还是计划单列市。

可以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基本涵盖了重点二线省会城市。而且,目前选定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5个非直辖城市,只有郑州不在副省级城市之列,成都、武汉和西安全都要比郑州高半级。

因此,坊间关于将郑州升级为副省级城市的呼声,一直未停止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15个副省级城市的名单,自从1997年删减确定之后,便再也没有变动,现在再来调整扩容牵涉面非常广,概率也比较低,所以郑州要想升级入列,难度很大。

不过,郑州无法在名义上升格,不意味着它享受不到副省级城市的一些利好。

郑州成中部第三城(无缘15城大名单失落郑州)(3)

事实上,此次河南出手,向郑州下放一些经济管理权限,让它更灵活自主,在一些重要发展事项上可以自主决定,同样是变相给郑州进行“升级”。当然,至于下放的权限有多大,和副省级城市是否能等同视之,现在有待观察。

其实换个角度看,副省级城市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在区域竞争逻辑日新月异的今天,哪怕没有这一头衔的加持,同样可以脱颖而出。

最典型的是苏州,论级别它就只是个普通的地级市,但通过为上海做产业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经济体量达到了全国第6位。另外,佛山、东莞等一批强地级市,同样是不依靠级别而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

因此哪怕郑州没能如愿,随着自主权增大,在接下来的区域竞争中,只要抓住机遇,奋发向前,照样可以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