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人问知了和蝉有啥区别?难怪有此问,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根本听不到蝉鸣,更别说见到和识别了。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1)

知了和蝉是同一物种,知了是俗称,蝉是学名。而蝉的幼虫却有不同的俗称,通常叫知了猴,河北有人叫它爬爬、老咕隆,河南有的叫爬拉猴、爬叉,山东有的叫节拉龟、哨却、金蝉等。

很多人不知道,知了的幼虫是生活在土里的,特别喜欢在树木较多的地下。初夏时节,下过几场透雨,地下得知了猴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2)

傍晚时,心急地知了猴会用那对强壮的开掘前足把地表挖开一个小口,瞪着小眼睛窥探外面的世界,等待夜幕降临便会破土而出。这时,小伙伴们便会带上铲子,眼睛盯着地面不断搜索,如果发现地面有个黄豆大小的小孔,用手轻轻扣开,八九不离十便会看到知了猴躲在里面。

发现洞口被人打开知了猴便会退缩下去。再怎么退缩也逃不过我们的手掌心,几铲下去就把知了猴从洞里刨出来,成为我们的俘虏,变成舌尖上的美食。有时顺着洞口放一个小树枝下去,知了猴会顺着树枝自己爬出来。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3)

等到太阳完全落山,知了猴会把洞口扩大,从地下悄悄钻出来,爬到树上或高一点的建筑物上,躲开人们的打扰去悄悄地脱壳。

它爬动时,爪子抓在树皮上,发出一种“沙沙”声。这时邀上几个小伙伴,拿着电筒钻到树林里去逮它,手到擒来,一抓一个准,运气好的时候一晚上就能捉到几十个。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4)

拿回家洗干净,放到盐水里腌上一晚,第二天,用油煎或炒一下,便是一顿丰盛的美食,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道。

知了猴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纯天然的美食,在黄河中下游很多地方有食用知了猴的习惯,如今在网上100个知了猴可以卖到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的价钱。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5)

知了猴脱掉的壳叫蝉蜕,可以入药,性寒、味甘,有散风宣肺、透疹、解热等功能,能治感冒、咳嗽、小儿麻疹、风疹、破伤风等,可见知了猴的食用价值还是很多的。

那些没有被人捉到的漏网之鱼,就会在树上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接着就可以展翅高飞,成为树荫里的音乐家,不知疲倦的谱曲歌唱整个夏天。这时它们便有了另一个称呼,知了或蝉。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6)

知了猴脱壳,亦称“羽化”,先是脊背裂开一条细缝,随后缝隙越来越大,逐渐凸起一个包,等到包鼓到大约一厘米时,头和腿就出来了。接着,小翅膀褶皱开始展开变大,再变大直到完全舒展,整个过程需要持续半个多小时。

刚破壳而出的蝉呈嫩白色,过上一两个小时,它就变成了黑色。雄性腹部有发声器,能鸣叫,雌蝉不发声,不会鸣叫,小时候我们称为哑巴蝉。知了猴和蝉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别,不知道的人很难会把他们联系到一起。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7)

蝉是夏令的代表,每当夏季来临,池塘边,村落里,不管是大树还是小树,上面都会蛰伏着蝉,不管走到哪,总能听到几只蝉在较着劲发出吱--吱--的鸣唱声,天气越热,叫得越欢。

小时候,我们把网兜套在长长的竹竿上,循着蝉鸣声在枝林间搜寻。看到趴在树枝上的蝉,就将网兜悄悄伸过去,快速地罩住,蝉惊慌失措地落在网袋里,鸣声戛然而止。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个小玩具。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8)

有时,我们几个伙伴会在晚上点燃麦秸用烟熏蝉,树上的蝉会像“飞蛾扑火”一样,寻着光亮飞到火里。蝉捉回来,剪去它的一小部分翅膀,蝉就不能再飞。夜里,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用手指摩挲蝉的腹部,蝉就会发出短促的鸣叫,这时,树上立马会响起数声应和的蝉鸣。

小时候的夏天,是听着蝉鸣度过的。蝉的叫声单调枯燥,而且杂乱无章,不分昼夜,被视为噪音,很不受人待见。但仔细聆听,那音节由低到高,自然、高亢,是最原生态的宣泄,没有一丝半点的矫情。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9)

蝉为何会长鸣不衰?据说蝉叫是为了求偶。蝉的生长周期要五六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才变成虫,大多数时间都在地下穴居蛰伏,能在阳光下的时候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左右,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伴侣繁衍后代,雄蝉只好拼尽全力的鸣叫,以获得雌蝉的青睐。以此看来,这种单调乏味的叫声,人类应该理解才是。

蝉蜕皮到爬出地穴的过程独白 知了和蝉的故事(10)

离开老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蝉鸣了。如今,盛夏的连日高温,应该是蝉叫得最欢的时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