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特点是什么(一个人可以吝啬到什么程度)(1)

竹林七贤

西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它结束了中国大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是西晋自从建立就注定了失败,自身体制有缺点,而且延续了东汉末年、曹魏的放荡与奢靡,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所谓“魏晋名士”,还有历史上有名的石崇斗富的故事,在这种大环境下,上层社会居然还能出现吝啬鬼一类的人物,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

在魏末晋初有一帮子闲人,被称为“竹林七贤”,其中有一个叫王戎,在晋惠帝时期王戎还作了三公之一的司徒,在封建社会这绝对是个高官,所以也一定是个富人。就是这么一个又“贤”,官又大,又富有的人,居然吝啬的让人无语。

《晋书》上说王戎“性好兴利”,田产遍布全国,家里积蓄了大量的钱财,关键是自己还不知足,整天自己拿着算盘计算每份地、每个产业的收入,好像自己很缺钱一样。而且对自己也很苛刻,不吃好的、不穿好的,人们都以为他得了“膏肓之疾”(这里“膏肓之疾”应该不是“不治之症”的意思,应该是“红眼病,吝啬病”的意思)。

女儿出嫁时,向王戎借了一笔钱,但是一直没还,后来女儿回娘家,王戎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女儿抓紧把钱还给了王戎,王戎立马笑逐颜开。侄子结婚时,有钱有势的王戎就送了一件单衣,更过分的是,侄子举行完婚礼,王戎立即向侄子索要这件单衣。王戎家有片李子树,结的李子远近闻名,每到李子成熟的季节总是供不应求,但是王戎怕被人种出跟自己一样的李子树,所以每次卖李子之前,都要挨个把李子核抠出来(这得多大的工作量啊!)王戎也因为自己的庸俗,被世人所讥笑。

就是这么一个吝啬的人,在八王之乱中却表现的完全不像一个吝啬鬼,《晋书》上说王戎“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如果是一个真正吝啬的人,我想战乱时,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己的钱财,应该不会有这种洒脱的表现。

另外,我们仔细看看王戎吝啬的故事,没有记载王戎像周扒皮那样压榨底层人民的事,都是自己家里的事。而且王戎从小到大应该没受过贫穷的苦,爷爷是高官,父亲是高官,自己也是高官,应该是生长在钟鸣鼎食之家,那么王戎的吝啬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难道他是个高手中的高手,知道当时世道大乱,以此来自污?亦或是为了表现自己作为一个名士的特立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