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5平方公里),人口4.6万,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后来才挪到三埠镇,即现开平市区。赤坎镇原先由新会县分割出来,由于潭江的各支流包围着赤坎镇。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清一色的骑楼,远比开平老街庞大的洋楼群。沿江的堤东堤西路,里面与之平行的中华路,夹在两条大路间还有一条叫"二马路"的小路,这是与江平行的三横,还有许多纵马路与它们交叉形成城区的路网。赤坎镇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

赤坎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市十大特色镇街(截止于2013年1月5日)。

清初设立开平县,赤坎由新会县分割而来,当时有二十六个自然村,民国时期增加到二百三十多个。在晚清,大约有四万多人生活在这六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民国时期发展到七万多人。赤坎古镇的镇区面积只有三平方公里,民国时期长期在这里定居生活的人大致有五六千。

赤坎镇广东、大赤坎、人胜利、大飞腾、新皂后、东利、东发、海利电轮船是其中的名轮。横水渡一直使用木帆船,至到1950年横水渡从事客货上运输的三吨以上的木帆船仍有一百五十吨。

在清朝,登岸以后的交通工具是轿子,这是从明朝以来就在赤坎占镇一带流行的代步工具。赤坎一带的轿子有四种,一是官轿,一是民用的肩舆,一是八挂轿(两人抬的小轿),一是过山轿(座位斜平,可以仰卧)。

程达到一百二十五公里,共有客货车四十二辆。比如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至三十八年(1949)间,六家运输公司每天参与营运的车辆共有三十一辆,开出的的班次总计一百二十七班,总行程三千七百多公里,总载客量九千三百余人。

光绪后期,赤坎古镇形成一个整体之后,店铺的兴建也随道路改造和河堤修筑而展开。

关族聚居的上埠堤西路沿街开设店铺,集中在民国二十年以前。回乡主持家族图书馆奠基,监理施工的关国暖,同时也是堤西路商铺建设的重要主持者。在赤坎的两年中,他既完成了在自己出生地--赤坎虾村的"春如楼"别墅建设,又在镇上建了洋楼(堤西路27号),开设了商号。同时,还代同宗兄弟关国琼、关国鑫、关国均、关绍桢在堤西路买地建起了洋楼。还有的关族华侨委托他转交款项给家乡亲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1)

赤坎镇人,用于在古镇买地建房。

光绪三年(1877),一个叫赵旭初的教徒跟随美国长老会牧信文来到赤坎,租借下埠联兴街绍源当铺东侧的一问店铺,创办了长老会礼拜堂。这是基督教首次传入开平。

光绪二十三年(1897),关真人、关茂隆在上埠西隆路(今中华西路136号)租借房屋创办了基督教循道会礼拜堂。基督教浸信会也在民国时期进入赤坎古镇,在河南路建立了福音堂。

光绪二十三年(1897),树溪龙口里的司徒氏乐潜祖的后裔与乐恒祖的后裔发生内部纠纷,乐潜祖的十八名年轻人被抓进县城大牢。此时,刚好有一位乐潜祖的天主教徒回村探亲,见此情形他便去广州石室天主堂请魏畅茂神父出面调解。经过魏畅茂神父的周旋,十八名乐潜祖的年轻人获得释放。乐潜祖宗支的族人百分之九十加入了教会。

进入民国,侨乡的交通格局发生变化,开平的公路建设首先在赤坎镇展开。赤坎镇是当地最大的圩市,据传建于康熙、雍正年间,每逢农历三、八日圩期,除本区乡民前来,附近乡民也过来赶集。

民国五年(1916),司徒家族将天主教引进了赤坎古镇,在塘底街司徒氏一侧(28号)建立了天主教招待所,接待前来传教的神父和教友,后来发展为教堂。

民国十一年(1922),司徒梓瑞利用向教徒和教牧人员募捐所得的款项,以及上级教会的资助,在下埠今牛墟街6号新建了长老会礼拜堂,三层楼楼高十四米,占地面积三百四十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六百八十多平方米,三楼礼拜堂可同时容纳四百教徒聚会,楼顶钟楼悬挂的大钟是由美国三藩市美华长老自理传道会捐赠。这座基督教堂是开平市规模最大的教堂,也是五邑侨乡三大长老会教堂之一。司徒文渊、司徒文宗积极发动国内外教友捐款,在龙口里建成了新的教堂,使赤坎古镇成为开平侨乡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播中心。除了进行传教,教会还开展送医送药,代人写信,开办英语学习班等活动。同年,劫匪仍洗劫了赤坎中学,掳走教师、学生20多人,企图绑票勒索。

民国十三年(1924),赤坎到今天百合镇义兴墟的百赤茅公路建成通车,进口的第一辆福特牌敞蓬汽车投入营运。这是开平的第一条公路、第一家营运公司、第一辆汽车。

民国十五年(1926),赤坎改建街道,扩建楼房铺业,修长堤,筑骑楼,整饰市镇,上、下埠住户自发拆建马路,全圩都建成有骑楼的商店,归侨和附近乡民纷纷投资办商业,赤坎商业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候,赤坎镇上先后开办了不少小学,仅仅在上埠不长的路段内,就有关姓办的光裕小学,还有私立的振华小学、天然小学、天才小学,另外还有成人学校以及英文学校、国文、珠算专修班。

民国十六年(1927)三月二十七日,关国鑫致信关国暧,建议由修建关族图书馆的工程师帮助设计,同时希望与关国暖的洋楼式样尺寸相仿。总造价预算是银圆九千元,开工时到位的资金是八千元。

民国十七年(1928),下埠的司徒氏这个家族召开了第一次"司徒氏民族大会",改造旧墟,建设新街铺,修筑河堤是主要提交全族的议决案。会后立即成立"赤勘东埠市政筹备处",拟定了《组织章程》。还进一步制定了《推举执行委员细则》、《筹备处办事细则》,公开《市政进行计划和程序》。经过改造的旧墟铺位和新建的街铺,统一以拈阄方式公开招标,"投承铺地系取公开式,当众逐号编列阉投。即时开阄,以价高者得之,同价者先开先得。对获得铺地的中标人,规定一周内交齐地价银,一年内务必完成铺位楼房建筑,否则收回铺地另行投标。河堤的建筑,同样拟定并发布《招股章程》,决定集资十万元,在赤坎、广州、香港设立三个接受股银的办事处。

民国十七年(1928)、民国十八年(1929),以赤坎镇为中心又相继建成了赤九、赤介、驼驸、沙炎白、东滘龙、蚬牛同等六条公路。后来百赤茅公路和沙炎白公路成为广州到湛汀的省道在开平境内的一段。以赤坎为中心的儿条公路总通车。

民国二十年代末,赤坎古镇属于归侨侨眷或以侨汇为主要资金的商店已占全镇商店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多。大多数公司都有侨资参股。

抗战胜利后,赤坎又恢复了繁荣,交通迅速恢复,电讯畅通,侨汇源源而来,华侨纷纷回乡叙会亲人,镇内各商号相继复业,洋货大量涌入,每逢圩期,趁圩的人络绎不绝,市场空前繁盛,是建镇以来的"黄金时代",金银业尤其活跃,全镇经营金银首饰的商铺有万宝源、天宝、富恒、裕民等30多间,有大新、华新、开平、华南、巴黎等17间有规模的茶楼酒馆,小茶室、粥粉、云吞店繁多,批发粮油、绸缎布匹店、私人诊所、教堂、影相馆齐备。赤坎镇上、下埠外摆满了猪牛羊肉、油炸鱼、豆腐、芽菜等摊档,每逢圩期或者节日,仍感供不应求。

但这些60年之前赤坎镇的二度繁华并未持久,随着内战全面爆发,当地物价暴升,不少商号歇业倒闭,即使继续营业也处境困难,短短十数年间,赤坎两度从极盛转向衰落。几年后开平县城迁出赤坎镇,古镇地位更加衰退。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赤坎镇下辖19个村(截止于2013年1月5日):

红溪村灵源村芦阳村南楼村石溪村树溪村塘联村五龙村永坚村中股村
中庙村护龙村两堡村沙溪村塘美村五堡村小海村新建村新联村

(参考资料来源于:)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折叠位置

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距国家一级口岸三埠港18公里,距佛开高速公路出口28公里,325国道和珠江一级支流--潭江横贯全镇。从325国道入墟镇的干道新扩宽为30米的水泥大道,另有江南、江中两条水泥公路纵贯全镇腹地直通市区。水路沿潭江可通航到省、港、澳,并可通航20吨级船只。市政策建设总面积61.4平方公里,辖23个管理区。

折叠地质

赤坎镇耕地面积29923亩,成土母质基本是砂贡岩,风化谷底积物、河流冲积物。按其地形环境和成土母质来源,大体可分:水稻土、旱地土、山地、林地三类。潭江两岸的河流冲积区,主要土壤有泥田,沙质田和赤红土(旱地占多数)特点是地下水位高、酸性很大。

折叠地貌

赤坎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平面地形象一片海棠叶。95%属潭江冲积平原,潭江以南有护龙小海等管理区,小部分土地是山地丘陵。百足山位于赤坎镇区西南约1公里处。海拔234米,面积6平方公里。东西走向,形似蜈蚣(又名百足),故名。山体自台山白沙向北延伸至本镇两堡和百合两镇。山体结构以花岗为主,土壤为黄壤,植被有芒萁、芒草、山松、湿地松等。三圭山,又名护冲山。位于赤坎镇区东南面约4.5公里处。有三尖峰,故名。由台山白沙入境至两堡至护龙、小海,东西走向。山南属台山,山北属赤坎[1]。

折叠气候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2)

赤坎镇赤坎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作物常青。年平均温度20oc-22oc,月平均温度28oc,最高温度37。3oc,最低气温13。4oc,极少霜雪但如遇冷空气侵袭,温度降至0oc。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和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有过下雪,河水结冰。镇内最早见霜日是11月下旬,最迟终霜日是2月中旬,历年平均霜日约为3日,无霜日约为362日。夏天以7月为最热,平均温度28。4oc,极端最高为37。3oc,夏季长达200天以上。由于镇境处于潭江两岸,镇内河涌纵横,水气充足,有海风调节,一般在21oc-29oc之间。

1、日照时数--每年约2000小时,但全年各月的日照数极不平衡。2月和3月的日照平均只有3小时左右,由于日光不足,常给各种作物的成熟、收获、春播、春种均带来不良的影响。7月至10月份的光照时数长,有利于水稻的灌浆成熟和晚稻生长发育。

2、降水--多集中于4-9月。雨前,由于东南靠近南海。海洋蒸发大,气流急剧上升,雷雨交错进行。10月-12月,由于地温减低,北风频吹,雨量递减。2--3月,因天空时有冷空气接触,故阴雨绵绵。

3、风向--赤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随季节而变化。4-9月多吹偏南风。10月至次年3月多吹偏北风。

折叠水文

赤坎镇古镇四周被潭江支流水系包围,境内有河流潭江、潭江支流、米岗冲、滘口冲、镇海(塘口河)。其中以潭江主流,以米岗冲、滘口冲、镇海水为主要的支流,与干流潭江构成了赤坎镇一带的河网,自高向东流入镇区直至南楼,全长约6公里,经中股、塘联、南楼、沙溪、新建等乡村。

潭江通达香港,江面上往来于赤坎与香港、澳门、广州以及四邑之间的船只秩序井然,载出当地的大米、土产,运进英国、美国、德国产的印花布、洋火、洋钉、钟表、煤油。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页岩、砖瓦粘土等用于化工建材原料的非金属矿。

植物资源:主要有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植被以岗松、大叶桉、细叶桉、木麻王、果树、落羽杉、水松、湿地松、马尾松为主。

动物资源:主要有鸟、鱼、虫、兽,较多的野生动物有石蛤、鳖、蛇、鹧鸪、坑螺等。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人口

赤坎镇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截止至2013年1月5日)。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折叠综述

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11.51亿元。全镇有镇办企业28家,有汽车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3)

赤坎镇及其配件、化工、电子电器、五金机械、电机、塑料制品、食品酱料、印刷制品、服装等2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出口产品10多个。

2008年,赤坎实现社会总产值15.8亿元。

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0万元,同比增加533万元,增长26.8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55%;利用民资4872万元,同比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25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实际合同利用外资项目4个。

2013年1-9月,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8万元,同比增长18.37%;固定资产投资28200万元,同比增长30.55%;外商直接投资20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102.5%;外贸出口总值49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80.99%。1-12月,赤坎镇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9万元。

折叠农业

1998年,赤坎镇农业产值1.34亿元,开发了柑、桔、橙、石榴、青枣、大头菜及优质禽、畜、鱼等品种。

2008年,农业总产值0.73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3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收入6129元,增长6%。

折叠工业

1998年,工业产值10.17亿元。

2008年,.工业总产值12.19亿元,增长0.0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766亿元,同比增长26%。

2013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0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92.31%。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折叠教育事业

赤坎镇辖区内有小学3所,有镇幼儿园1所,初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另外,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开平一中,广东省一级学校--教伦中学坐落在该镇。镇小学有专任教师158人,学历达标率达100%,大专或以上学历1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9.7%,其中本科率为31%。近三年,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251人次,其中,获国家级8人次、省级3人次、江门市级7人次、开平市级233人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开平市级以上奖励51篇(截止于2011年6月10日)。

折叠基础设施

文化设施

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壁,仅碉楼就有200多座,尤其是具有400年历史的迎龙楼、抗日旧址南楼、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和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被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赤坎境适宜连片开发种植水果、蔬菜、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和创办花草基地、水产动物养殖基地。赤坎镇是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 。

通信设施

有3.5万伏和11万伏电站各1座,镇自来水厂年供水量超1000万吨。程控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可达8000门。

城乡布局规划

镇区规划分新、旧城区,集工业、商业、居住为一体,新城区沿广湛公路一线已形成"工业走廊"。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折叠方言俚语

赤坎是开平方言的代表地区。

折叠两大家族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4)

司徒氏图书馆赤坎镇划分为两大家族的地盘。河东区是司徒族人,河西则是关族。其聚居区内也有外姓人居住,但他们互相之间绝不混住。

关氏族人来自福建,始祖关景器于五代后晋开宝七年(974年)因官场失意来到广东,后定居于新会县石牌都谈雅里(今称司前镇)。其第六世祖关兴义迁入赤坎镇,年代不详,估计为北宋的中后期。

司徒族人则来自河北邯郸。由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汴梁,司徒族人的先祖南迁至南粤。定居赤坎的则是其第七世祖司徒新唐(1324年-1392年)。

随着地区发展,两家也在各方面开始明争暗斗。最初在赤坎设墟的是司徒氏,选定的赶集日期是逢三、八日。后来关族人也将原设于他处的市墟迁至赤坎。两墟一开始便一东一西,直至如今赤坎镇仍分上埠下埠。

潭江上有上埠和下埠两座桥,下埠桥是一道分水岭,也就是形成堤东堤西路的分界线,堤东一块全部姓司徒,堤西一块全部姓关。

折叠编辑本段名优特产

折叠豆腐角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5)

豆腐角

豆腐角是嫩豆腐在平底上稍微煎到半嫩半黄,伴着打烂的鱼肉糜到一块,既有豆腐味又有鱼肉味。

折叠煲仔饭

"煲仔饭"是广东"煲仔饭"里最地道的。除了赤坎河边有几个百年老店,赤坎小学附近还有很多大排档,供应着当地的菜式:黄鳝饭、赤坎蒸鹅、鸭粥。

还有赤坎特色:赤坎鸭粥(一般晚上才供应)、赤坎烧鹅、赤坎狗肉、三扣糖水。

折叠马冈濑粉

中秋佳节,马冈、龙胜各家各户都有吃濑粉的风俗习惯,因其地方做的濑粉风味独特而传至周边乡镇。马冈濑粉呈圆丝状,洁白,直径3-4毫米,鲜美可口,口感韧滑、较爽。食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6)

马冈濑粉法是用冷水浸2-3小时后煮食,可加入各种汤水或酱油、花生油拌匀。

折叠猪仔薯(干)

主要产于苍城镇潭碧,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攀援茎,块根肉质嫩白,品质佳。甚有清暑、润喉、去积滞的功效。切片晒干,可煮糖水,口感甘凉,亦可配猪骨熬汤佐膳。

折叠赤坎鸭粥

烹制鸭粥要选用上等精米外,在鸭的选用上考究鸭龄、肥瘦均应适中,以保证肉质鲜嫩。烹制时将精米放入水中熬煮,待将熟时再把半熟的鸭肉放入同煮,直至全熟。此粥保持了鸭肉原有的香味,口感清爽,老少皆宜。

折叠编辑本段获奖荣誉

赤坎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市十大特色镇街(截止于2013年1月5日)。

折叠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南楼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7)

南楼南楼高五层,外面布满弹孔。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25日凭此楼抗击日军,坚守7天7夜的英雄事迹,南楼也因而成为侨乡人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不朽历史见证,开平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辉楼

景辉楼置身在赤坎镇的欧陆风情街,与赤坎影视楼仅一墙之隔,是了前往参观了解赤坎古镇百年历史的唯一场所,景辉楼是岭南水乡的骑楼,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楼高三层,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欧陆风情街

赤坎镇的堤西路被誉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8)

欧陆风情街好,充满19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欧的本地华侨带回国外建筑图纸再融合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楼顶建筑。

图书馆

司徒氏图书馆

1920年,司徒族人开设阅览室。1923年,动工图书馆,1925年,司徒氏图书馆大楼在东堤潭江之滨落成,旅居海外的司徒氏和当地司徒氏共筹得4万多银圆,建筑风格为欧式,建成后馆内藏书逾万册,馆内陈列本族名人事迹,藏品还包括慈禧太后题字等。1926年,再置美国机械钟,上链一次大钟可以运转一周。

关族图书馆

1925年,关族人组成家族图书馆组委会。1927年动工图书馆,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首相望,购买了《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廿四史》三部作品和选购了德国大钟。

迎龙楼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9)

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的迎龙楼,东距开平市6千米,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关氏家族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为防洪涝,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起了迎龙楼。它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m2,砖木结构,楼高11.4m,为全村制高点。楼顶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代表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保存完好。

影视城

2005年建成了赤坎影视城。该城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人民币。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10)

赤坎影视城入口

早在1939年,就有电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摄抗日电影《保卫大四邑》。此后陆续有《三家巷》、《香江风云》、《六两金》、《南线大追歼》、《香港的故事》、《阮爱国在香港》等影视作品。从早期红线女表演的粤剧《山乡风云》、1983年拍摄的《廖仲恺》,以及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拍摄由许冠杰主演的香港电影《半斤八两》和成龙、梅艳芳主演的《醉拳Ⅱ》,还有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暗香》、《东山飘雨西关晴》和电影《秋喜》、《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

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位于325国道赤坎镇路段旁,是虾村下属的一个村,"加拿大村"具有浓厚的欧陆风情。楼房底层正面饰以罗马柱,二楼、三楼正面多为3个圆拱,下为圆柱,档房内的神台也建成圆拱形并饰有罗马柱。在门楣、窗台、阳台多处都刻有精美的欧陆式雕花,但许多地方仍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因为全村楼房均为旅居加拿大侨胞所建,故被称为"加拿大村"。村口还有一座碉楼--四豪楼。有浓郁的南洋风格的"春如"庐,门前两棵槟榔树已有80年树龄。

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几乎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黄、暗红的外墙。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在小镇中夹道林立,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册内的骑楼有近600座,即便以每座宽5米计,骑楼街的总长度也接近3公里。骑楼通常有四五十米长、3层楼高。沿堤西路向内,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而到了内街牛圩路,骑楼几乎都降为两层,楼顶的装饰也是草草了事。在骑楼街的精华区堤边街道,偶尔有防守的堡垒--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

赤坎古渡口

1至4号码头西起晨光小学至大通街与平安街交接处,全长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码头,故称古老渡街。该段码头包括晨光小学大门、大通街西北端斜坡出口、大通街西北段中部(此巷因狭窄弯曲,已堵塞)和平安街通民主路的三段踏级;5至10号码头则由大通街中段至井街口,包括大通街中段步级、染房街、东兴街、水仙街、南兴街(旧称米行街)和泥水街。而大通街中段步级,尽处有一井(已弃用),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为完整的渡头遗址,甚至当年船只系缆的石墩尚在。

赤坎五大会馆遗址

会馆是旧时同乡人士在外地都会、商埠所设立的馆舍,是供同乡聚会、议事和寄

赤坎古镇的历史(赤坎古镇由区内土壤属砖红壤)(11)

月色中的开平碉楼宿的场所。赤坎原为古港埠,清康熙年间废除海禁后,素有航海经商习惯的福建船商载货来赤坎埠贸易,与土民相得,陆续招集同乡来此经营。因闽人引聚渐多,集居一处,乃成福建村及福建街。赤坎与外地商贸往来,福建人开其先河,继而潮、浙、穗及高、雷等地的商船、绅贾接踵而至。随着商贸的发展,清朝年间先后建造了潮州会馆、高州会馆、闽浙会馆、雷阳会馆和广府会馆。

古祠庙

赤坎的古祠庙有水仙庙、白马庙、关帝庙、双宗庙、康公庙、妈祖庙等等。

折叠编辑本段著名人物

司徒美堂(1868-1955),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1882年3月赴美谋生,加入"洪门致公堂"。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前,在该堂当法律顾问。1904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为支持抗日,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48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1949年10月1日赴北京天安门城楼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1955年,司徒美堂病逝于北京。

沙飞(1912年~1950年),原名司徒传,广东开平人,新华社第一任摄影负责人,中国摄影史上首先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抗日战争时期经常活跃在第一线,拍下了《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鲁迅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在做手术》等许多珍贵历史照片。

司徒璧如:1911年和冯如一起设计和制造了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他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担任飞行队长。

邓一飞:广东开平人,与谢永宽、周天行等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红黑社"。"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中山大学下乡抗日宣传队带领下,发动全校师生示威游行,声援北平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12月14日,在反"扫荡"的战斗中,所在连队被日军重重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英勇冲向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扑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