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少看电影,但是想到二刷的电影还是一下子想到了这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还会想到当时自己看这部片子的情景。深夜,窝在被子里,一边看,一边默默地流泪。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1)

《入殓师》是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的,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说实话,当时的我可能和现在的你一样,对以上信息毫无感觉,甚至不知道入殓师是干什么的,仅仅是出于不知道哪里来的好奇。

影片讲述了日本一个行将消失的职业——入殓师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在一个特别的场合下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该片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奖项。

一个大提琴手因为穷途末路而选择做入殓师,但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2)

由于乐队突然地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就此失业。他和妻子美香一起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但是这个职业在一个小城市中显然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而一张条件惹眼的招聘广告似乎给大悟带来了希望——“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然而当他兴冲冲跑到NK事务所应征时却得到这样的答复——“啊,那个是误导,我们要找人给去那个世界的人当助理。”事务所老板佐佐木告诉大悟,所谓的“旅程助理”其实就是入殓师(日语Nou Kan),负责将遗体放入棺木并为之化妆。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3)

这个工作让大悟踌躇良久,也许出于生存的压力,也许多少有一些好奇,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面对喜出望外的妻子,他只能含糊其辞地对美香说,自己当的是婚葬仪式助理,妻子自然理解为是婚礼助理。然而当他真正面对这份工作时,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第一次面对尸体的手足无措,死者亲属哀伤却心怀不满的一瞥,都似乎在拷问大悟能否坚持这份工作的决心。但随后,他经历了人妖青年、舍下幼女去世的母亲、带着无数吻痕寿终正寝的老爷爷,在各式各样的告别中,大悟渐渐喜欢上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后,和他吵了起来。

关于死亡,谁都能讲上两句,但也愿意听听别人怎么说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4)

《入殓师》是日本老牌的电影公司松竹出品的传统家庭故事片,奠定了散发着亲切的人情味的基调。但《入殓师》之所以能够拿到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说明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它找到了能够超越文化差异的共通点。这个共通点就是入殓,人生的最后旅程如何走,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但各个文化体系理解和表现又都不一样。不仅西方人好奇,同为亚洲文化的中国人也好奇。因为它具备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美学,仪式美学。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入殓过程的一举一动加以艺术化呈现。入殓不再是不需要情感的技术操作,入殓师的确可以成为人生最后一站的接引者。

整个影片故事的讲述通俗易懂,有笑点、有煽情。关键一点,在西方世界与死亡有关的行为往往涉及宗教,《入殓师》与宗教的牵连却几近于无(影片社长有一句与此对应的话,称不信三大教),这显然提供了另类的东方视角。影片围绕日本式的葬礼场面展开,织入了夫妻爱、生死观等一系列隽永的主题,所传达的真情实感,不同国家的观众都能感受得到,不存在任何的障碍。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5)

影片看似通篇都在说不同的死,但其实更是提醒生者:不惧死,才能更好地生。有个概念可以很好地去对应,就是“向死而生”。它出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地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会显得光芒四射,所以“不要自虐自嘲,而要自强不息。在我们面前有数的可能性,你们一定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

人生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好像吃河豚,好吃得让人为难

《入殓师》讲述了一位新手葬仪助手的成长历程。这一题材虽说视角奇特但也很容易流于平淡乏味,对导演来说颇难驾驭,而泷田洋二郎却将它拍得情感绵长,略带喜剧效果的轻快中能让人陷入深刻的思考。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影片表面上是描写一位新手的成长经历,其实是主人公完成人生蜕变,打开儿时心结的过程。他最在意的一次入殓就是为自己的父亲,不仅最终在内心释怀了与父亲的过往,也让自己的妻子认识到入殓师这个职业的值得尊重。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6)

促使小林心态转变的有两场戏。首先是他第一次看到老板佐佐木进行入殓仪式时的一反常态,与平时有些玩世不恭不同,佐佐木一丝不苟的态度甚至让人有些敬畏。即使被客户指责后,也丝毫没有怨气,只是像往常一样,帮助逝者擦身,换衣,化妆。至今难忘的画面是,当最后一道工序,入殓师用自己温暖之手抚慰逝者的脸庞时,原本冷冰冰的气象竟然瞬间容光焕发,原本对死亡的畏惧,仿佛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生者的痛苦与缅怀。之前还怒气冲冲的丈夫,此时抚摸着先走一步的妻子,回忆起当初他们是如何相知相爱的,如何建立一个家庭的,又是如何生死相别的……“今天是她最美的一天。”这一刻,入殓师的价值轰然而出。

此后每一场入殓戏,也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在暗潮涌动。染发的女孩,变性的男孩,基督家庭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故事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入殓师的存在,他们得以和亲人进行一次隆重的告别。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7)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8)

然后是小林不堪压力,准备请辞的一段。面对小林,佐佐木没有执意挽留,只是告诉了他5年前自己为何会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并请他吃烤河豚。“好吃得让人为难。”悟性高的小林很快就明白了老板所说的话。河豚是有剧毒的动物,但又是极为美味的食物,是坚持还是放弃,的确是个问题。但死亡不会因不食而避免,所以不如向死而生,反求诸己,有生之年活出自己的意义和天地。

如果影片值得记忆,一定包括久石让的这首主题曲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9)

影片男主角的人设是自幼练习大提琴,最终成为一位演奏员。并不是仅仅烘托他回到老家的走投无路,也并不是想告诉大家其实音乐和入殓同样都是艺术,而是埋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因为如果你问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一定包括它的主题曲《Memory》,这个曲子对全片主题的升华作用太重要了。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10)

日本国宝级配乐大师久石让谱写的影片背景音乐,利用大提琴为主的浑厚音律,打破了死亡带来的沉重,乐曲仿如主人公内心的洪流。尤其安排男主角在蓝天雪山下独奏,真可谓神来之笔,抒情怡人、格外浪漫。那场圣诞夜吃鸡肉的桥段,强调出惟有摆脱死亡阴影,方能享受人生的感悟。而结尾则伴随着琴曲,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出一种对低微工作的尊重,煽情之余亦升华了主题。

殡葬师为什么不受尊重(90后因为看了这部片子)(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