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中国的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可以说基本上每天都有它特殊的含义。虽然元宵过后年就结束了,但是依然会在这一天,尤其是夜晚让它更加圆满明亮,因为大家都舍不得这种氛围,希望它能保留的更久一点。

元宵节算不算是春节呢?其实传统意义上来说,过年的时间比较长,起码可以说它是除夕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仅次于前者,而且它还是中国农历第一个满月的日子。

为什么要叫元宵节不叫汤圆(以及汤圆和元宵的区别)(1)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形成的时间其实是比较漫长的。有一种传说,元宵节的来历跟汉朝平定“吕后之乱”有关。

根据历史记载,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雉也就是后世称吕后逐渐掌权,继位的汉惠帝刘盈虽然是她和刘邦的亲儿子,但是因受到吕后的刺激,才23岁就抑郁而终,汉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前后少帝为傀儡,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握朝政长达八年。

为什么要叫元宵节不叫汤圆(以及汤圆和元宵的区别)(2)

吕后死后,大臣不满吕氏干政,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并迎立刘恒继帝位,是为汉文帝。也就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虽然当初吕后死后,才进行对她的吕氏族人夺权,到底把兵权又回到了刘氏手中,于是就有了平息“诸吕之乱”的说法。

文帝对此感慨颇多,又正好结束这天是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为什么叫闹呢?就是以此纪念驱除外戚的争斗,当然不可能平平淡淡了。

为什么要叫元宵节不叫汤圆(以及汤圆和元宵的区别)(3)

到了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就是古代人认为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水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为什么要叫元宵节不叫汤圆(以及汤圆和元宵的区别)(4)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不过今天只有正月十五这天了。但是在泸州及川南很多乡镇的老旧庙宇,还有点灯的习俗,今日在城区看到的已经不太一样了,甚至很多地方还不知道怎么弄。

其实在古代,夜晚出来游玩,灯火通明的情况并不多。很多朝代都是实行宵禁的。在宋代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城市里几乎都是宵禁的!甚至违反了是掉脑袋的。

为什么要叫元宵节不叫汤圆(以及汤圆和元宵的区别)(5)

今天我们24小时都有人在外面活动,时代不同了。即便在宋代后慢慢开发,大多数老百姓夜晚还是早早休息了。那些能去外面潇洒的都不是普通家庭。

当然,也有一些时候,是大家可以出来联欢的。比如这个元宵节。元宵节的夜晚甚至比其他节日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也没有什么女子禁止外出的说法,所以又有“月上柳梢头,人月黄昏后”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说法。

赏花灯、放河灯、点天灯,升孔明灯,简直是各种灯的集会,还有各种民俗表演比如踩高跷、舞狮子等,当然少不了猜灯谜、放烟花和吃元宵。

为什么要叫元宵节不叫汤圆(以及汤圆和元宵的区别)(6)

其实元宵有人叫汤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初一吃的汤圆和正月十五吃的元宵是有区别的。一是口味,汤圆可甜可咸,元宵一般是甜的。二是在制作上面,汤圆好像包饺子,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而元宵则是是以馅儿为主的,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现在是用机器),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

所以我们叫包汤圆,滚元宵。而今天四川很多地方吃的元宵都是汤圆,说起来就有点文不对题了。看来民俗里面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