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至今,文学交流甚为密切,日本明治以前,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传入,深深的影响着日本的宗教、文化、制度和科技等多方面。但由于地理、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差异,日本文学也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艺术文化。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日本是最早翻译、研究水浒的国家,也是各类译本最多的国家,而且,日本目前在还完好的保存着一些在中国已失传或被视为孤本、珍本的版本。《水浒传》传入日本后,经过翻译、翻案、改编,深刻融入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俗,深受日本文人学士和广大群众的喜爱。那么,《水浒传》东传日本后,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给日本带去了哪些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98水浒传在日本的影响(水浒传东传日本后)(1)

一、《水浒传》在促进日本翻案创作方面的演变及影响

江户时代,政治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兴盛,进而推动了翻案中国白话小说的热潮。民众对于文学艺术的需求急剧膨胀,促进了当时作家的写作手段向翻案、改编、模仿中国白话小说的转变,因为翻案是消化中国小说最有效的手段,更是写书、出书的快捷方式。

而作为当时学习汉语的上好教材,《水浒传》深受文学创作者推崇,深为读者大众喜爱,也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学。日本学界也普遍认为,在明治以前,最深入、广泛渗入日本民间的外国小说是《水浒传》。

1、《水浒传》的翻案创作

1773年,建部绫足创作的《本朝水浒传》是长篇翻案《水浒传》的开端,之后,《水浒传》在日本的各种翻案不断推出,其中,广为读者喜爱且流传至今的名佳作品就包括伊丹椿园的《女水浒传》、曲亭马琴的《倾城水浒传》、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据初步整理,仅江户时代(1603-1868),出现的模仿或参照水浒传的翻案小说就达十多部

近现代比较有名且影响较大的《水浒传》翻案作品,比如吉川英治的《新·水浒传》、杉本苑子的《悲华水浒传》、北方谦三的大水浒系列、柴田炼三郎的《柴炼水浒传-吾等乃梁山泊好汉》等。

98水浒传在日本的影响(水浒传东传日本后)(2)

2、其他作品

相较于上述对《水浒传》尊重原著精神的翻案翻改,这类作品除了书名或人名与《水浒传》有关,内容完全与《水浒传》无关,情节与原著内容相距甚远。这类作品数量庞大,受众面广,深受青少年欢迎,为漫画、游戏等提供了脚本,例如,石川英辅的《SF水浒传》,吉冈平的《妖世纪水浒传》。

《水浒传》的翻案保持了《水浒传》在民间的热度,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日本学界的《水浒传》研究,推动了日本读本小说的繁荣发展,为日本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的进步奠定了过渡的基础。

二、《水浒传》在日本文学及语言方面的演化和影响

作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水浒传》的语言除了受到日本学界的重视,也影响了日本民间的语言,“水浒热”在江户时期民间呈现极高的热度且经久不衰。

1、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启发

受水浒传的影响而再创作的小说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包括曲亭马琴的《南总里见八犬传》、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北壶游的《湘中八雄传》等。其中最成功的是曲亭马琴的《南总里见八犬传》,是《水浒传》日本化的里程碑作品,曲亭马琴翻案作品有《新编水浒画作》、《倾城水浒传》等,对《水浒传》研究深刻。

98水浒传在日本的影响(水浒传东传日本后)(3)

江户时代

可以说,他对《水浒传》的构架、情节、写作手法、描写、语言都领悟深刻,能信手拈来,作者在序言中也直言对《水浒传》的推崇和借鉴。《南总里见八犬传》脱胎于《水浒传》,有日本《水浒传》之称,而受《八犬传》的启发,鸟山明创作了《七龙珠》,高桥留美创作了《犬夜叉》,可见,《水浒传》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2、对日本文学语言的影响

《水浒传》中有诗词602首,每章都有骈文,多用于刻画人物、描写风景、烘托气氛,融于恬淡闲适、凄凉悲情、豁达开朗的意境,雅俗混融,华丽辞藻中不乏通俗直白的语言,这些写作手法备受江户作家的推崇,在他们的作品中多有借鉴。

日本的片假名、平假名本就是假借汉字演变,日语中许多事务的表达离不开汉字,白话小说《水浒传》经过前代学者的翻译、训译,弥补了日语抽象名词的不足,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进而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范围。例如,《雨月物语》中始见鲜鱼、过活等名词,许多、相似、且说、且听、但见等白话小说常用词开始广泛使用。

3、对日本民间俚语的影响

《水浒传》故事情节丰富多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谚语俗话朗朗上口,很快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通过在民间的流行和口口相传,新的词汇也得以流传,也直接影响了日本民间的俚语。当时的普通民众粗鲁没文化就以花和尚、黑旋风自居,纹身的就自称九纹龙。

98水浒传在日本的影响(水浒传东传日本后)(4)

从这一时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川柳创作中便可以看出水浒在日本的人气,“夜听评书水浒传,犹如喝了蒙汗药”,“海报牌上燕晋讲水浒,果然口若悬河”。(伊东燕晋是江户末期著名的评书大师。)

1837年发生了大盐平八郎为首的天保之乱,《浪花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先生(指大盐平八郎)数代蒙受国家的恩禄,尤以为不足,效彼宋贼晁盖、宋江之所为,而做这样的勾当。”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把大盐平八郎喻作《水浒传》中的人物晁盖、宋江,可见水浒英雄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大盐平八郎不堪暴行起义的事迹,后世出版了名为《天魔水浒传》(1884年)的纪实小说,也间接说明了《水浒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水浒传》在日本民俗方面的演化和影响

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善于将其内化为自身文化营养的国家。中国文学经过日本文人学士的吸收和转化,衍生了数量繁多的富有日本特色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经过广为传播,潜移默化融入了日本社会生活中,润物无声的影响和融合于日本民俗文化。

1、《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融入浮世绘文化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一直以来都是画家们所津津乐道的题材,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在日本的绘画中也是深受欢迎,原因一是《水浒传》对108位豪杰的塑造极为翔实,囊括各个阶层,形象各异,性格鲜明,二是满足了江户时代通俗文学插图(绘本)的偏好,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而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手段润色加工,又被画家融入时俗之中。

98水浒传在日本的影响(水浒传东传日本后)(5)

日本浮世绘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艺术地位,众多世界绘画大师都受其影响。浮世绘艺术兴起于江户时代,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独特日本民族特色。例如葛饰北斋创作的《百八星诞俏像》浮世绘,生动再现了水浒英雄的气概,又反映了江户时代的社会风情。江户晚期,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根据大众喜爱的水浒传人物形象,创作的锦绘《水浒豪杰百八人》,富有个性、威武繁复、栩栩如生,格外受人欢迎,风靡了整个江户。

2、《水浒传》对刺青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刺青文化也叫纹身文化,是日本民间的一种渔猎游民艺术与美学艺术的产物,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江户时代,刺青文化发展到了极致,而同期盛行的水浒热也在刺青文化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刺着一身青龙”,花和尚鲁智深得名于其脊背上的“花绣”, “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青郁郁一个豹子”,浪子燕青“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这些英雄好汉的刺青极具张扬个性,且纹身面积大。

到了江户末期,许多刺青图案包含特殊的意义,已然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象征性意义系统。刺青艺术也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堪称精美绝伦,形成了精美刺青大面积覆盖为代表的固定风格。

3、《水浒传》融入日本传统民俗

睡魔祭是日本东北最古老、最具名气的一种祭祀,其最大的看点是“组大灯”和“跳人”大群舞,青森县的睡魔祭在1980年被列为日本重要的无形民俗文化遗产,举办的青森七夕灯节评选灯笼、灯花车引人入胜,每年大概有200万以上的人来参观。除了日本的神话传说及和风氏的鬼神外,还能看到大量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据统计,2001-2016年参加的作品共有352件,水浒主题的有19件,其中有1件获得了最高奖“七夕灯节大奖”,另有8件获得了综合奖,这反映了水浒传很好的融入了这一日本传统民俗,也体现了日本民众对水浒传由衷的喜爱

98水浒传在日本的影响(水浒传东传日本后)(6)

在日本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后,《水浒传》已深深浸润日本社会,未必每个人都读过《水浒传》,但对水浒英雄耳熟能详,甚至如数家珍,体现了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伴随着时代的前行,《水浒传》在日本的演化还将继续,《水浒传》的魅力还将继续传承。

参考文献:

1、《水浒传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2、《水浒传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3、《浅谈中国明清白话小说对日本近世读本词汇的影响》

4、《水浒传对江户小说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