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一起吃饭吧”这句话是最好听的话之一。

我们的人生,终将有一天要落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常之中。

味蕾是有记忆的。而味蕾的记忆最是爱憎分明。

每一段关系的开始和延续似乎都与吃饭有关。

多少朋友的关系是一起吃饭升华的,多少好闺蜜是一起吃饭认识的,多少家人又是靠每天一起吃饭交流感情的,多少爱情的萌芽都是从约饭开始的......

而生活的真谛,也无非就是回归平淡,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吧。

想和你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在平凡的日子里,一起感受每一顿饭的味道。

古往今来的爱情,有太多都是挨得过激情,却抵挡不了平淡。

人生总有高低起伏,两个人在一起,面临逆境的时候总会消耗感情。这时候,之前的美好回忆就像是你的存粮。有存粮才禁得起消耗。如果既往没存下很多美好时光, 感情基础不牢固,一旦遇到大风大浪,你们感情的小船就很容易倾覆了。

美食和爱是相通的。

爱,就是和你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 ,一起看好多好多美景。让我们“存下”更多美好回忆,这些回忆必将支撑我们走过人生的许多险峰和低谷。

电影《喜欢你》里用火锅来形容相爱的两人,唇齿交融,热情似火,那是热恋时候的爱情。

火锅在情色食物排行榜里排第一。因为它和情人间的某种亲密行为实在太像。两个人不断要交换口水,还会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唇干舌燥,没醉也醉。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风俗差异极大。如果说要找到一种相对统一的美食形式,把不同地区的人都凝聚在一起,想必就是火锅了。

哪怕身在他乡,只要来一顿火锅,就足以抚慰舌尖上的乡愁。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

追溯火锅的演变历史,若是把火锅定义成火与食器的一种结合,那么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这样的器具,让人们能够围炉而食。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火锅之所以在中国形成蔚为大观的文化,除了方便之外,还因为它能契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

中国人喜爱热食、追求镬气,火锅是烹调和食用同时进行;中国人倾向在餐桌上增进情感,火锅能够延长交流的时间,还能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

火锅有种弹性的魔力。它的底汤既能简单,也能繁复;食材既可单一,也可多样;不但能一人食,还自带了社交属性。不过是汤底、食材和蘸料的组合,各地都演化出独具地方特色的火锅文化。

有代表性的有川渝火锅、老北京铜锅、潮汕牛肉火锅、云南野生菌火锅等等。

在博大精深的火锅江湖里,你最爱的是哪一款?

01

川渝火锅,一味麻辣战江湖

作为一个在成都平原长大、在重庆也生活过几年的人,对川渝火锅我最有发言权。

川渝本一家,在爱好和菜系上有着一脉相承的江湖气质:喜搓麻,好麻辣。

《诗经•椒聊》云: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花椒多子繁茂,性味香辛,川人做媒,促成花椒与辣椒的世纪姻缘,造就了拥趸众多的川菜。以麻辣为基底幻化出层次丰盈的复合美味,辣香拘人,麻爽翻涌,这是川菜的精髓。天府之国美食云集,宜宾烧烤闻名遐迩,蘸料香辣绝伦;自贡盐帮菜凌厉火爆,咸辣豪爽;成都小吃红油漫漶,油辣热烈。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3)

在烟火五味之中,辣的地位从来当仁不让,独步天下,既能孤芳自赏统摄四海儿女的味蕾,又可与酸甜苦咸交相辉映幻变不尽。

在壮阔辽远之辣域,吃香喝辣,珍肴美馔,觥筹交错,痛并快乐的嗜辣食客用血脉贲张的身心解读着辣椒的极致美学,阖乐宴饮,无辣不成欢,无辣不成席。

辣椒本是南美洲的舶来品,在明朝传入中国。美洲人任其自生自灭,在中国却开枝散叶平步青云

。这位娇媚火辣的异域美人,从东南迁入却“怀才不遇”,漂泊辗转,最终深得云贵川湘赣鄂等地区的器重恩泽。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4)

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川人耿直中带着侠气。

川人的食辣文化中庸宽仁,刺激不失柔情。

温软嫩玉的麻婆豆腐足以慰风尘,来上一顿冒菜串串火锅解忧消愁。

川人的串串火锅自然是辣的,我们对那满锅翻滚的红油情有独钟。

温柔霸道,这是四川辣的魅力。

今天的川渝人一年四季都会吃火锅,尽管这种火锅在当地也就100多年的历史。

越是三伏天,越是要吃火锅!吹着空调吃火锅,一个字:爽!

作为一个成都人,我不想大夸海口,但对于吃火锅,我们的确是深入骨髓。

有外地的朋友去成都玩,据说他还没进城,但空气中的火锅味已告诉他:到成都了!

这叫”闻香识途“。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5)

虽然重庆和成都吃的都是麻辣火锅,但还是有区别的。可能外地人分辨不出,但我们自己却一吃便知。

重庆火锅的味道是从街巷转角处四溢出来的,热辣辣地直扑鼻面;

而成都火锅则以细腻柔和的委婉,俘获了不少异乡人的心。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6)

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火锅,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的区别在哪里呢?

1

锅底篇

传统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锅底。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7)

因使用的油不尽相同,两种锅底的油水比例也有些差别。

重庆火锅的香气主要来自于老油,汤底的油水会比较重,多半为6:4或7:3。久煮后,香气最浓郁时甚至可以达到8:2。而成都火锅的香气主要来自于香料,所以沸腾后也能很明显地看出汤多油少的情况。

成都火锅

我们成都火锅牛油少、清油多,熬制锅底时,会添加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等几十种调味料来丰富汤底的口味与层次,使得成品香气浓郁、味道柔和,吃起来辣而不燥。

所以,成都火锅,辣得温婉、辣得细腻。

如果你和成都朋友去吃成都火锅,记得:鸳鸯锅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8)

重庆火锅

而成都的兄弟重庆,魔幻现实主义的山水之都,山峻水秀,美食张扬。重庆人在外地人跟前谈起辣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火锅小面到各类排挡江湖菜,通宵达旦亦道不尽。

而火锅的正派大佬地位不必赘述,微妙的喜剧之处在于:火锅店一落座,不论你点的是微辣中辣特辣,吃到深处都将怀疑人生,恍然领悟“微辣”不过是最大的骗局。

全国各地都能看到重庆火锅店,但要感受正宗重庆火锅,非得亲自跑一趟去吃不可。

重庆火锅偏爱牛油,一些锅底还会用少量鸡油提味,即用动物油脂留存各式食材烫煮后的鲜香。锅底的香气不来自调味料,而是在于各种食材在老油中的沉淀。

重庆人最爱吃的是老火锅。为什么称之为“老”?过去物资缺乏,人们会在使用牛油汤底之后“洗油”,就是滤除残渣,高温滚煮后循环使用。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老油的绝对信仰——一次性的锅底缺乏厚重感,就像香水只有前调,没有中调和后调。

所以,重庆火锅的锅底越煮越香,越久越好吃。

现在退一步说,即使油不能“老”,牛油的比例也是万万不能变的。在外地,号称最正宗的重庆老火锅店,也比本地火锅的牛油含量也少了一半不止。从食材上来说,毛肚和鸭肠是重庆火锅的灵魂。毛肚一定要用水牛毛肚,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在屠场里现取,处理时间只有几分钟。超时取出的毛肚会起皮,入嘴化渣,就不好吃了。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9)

2

蘸碟篇

如果说“锅底”是火锅的灵魂,那蘸碟就是支撑灵魂的躯体。一碗好的蘸碟,能将火锅的麻辣鲜香发挥到极致。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执意要在川渝两地的火锅店里要求吃麻酱,一定要做好忍受服务员无数白眼的心理准备。

重庆火锅

重庆老火锅的蘸碟简单粗暴,香葱和蒜泥都是标配,当然也有直接从沸腾锅子里盛红油作为油碟的“原汤党”。偶尔遇上特别能吃辣的兄弟,还可以问服务员要上一份“魔鬼干辣椒碟”。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0)

成都火锅

成都的油碟,秉承了当地人精致的生活方式,选择方式也很多。

我们平常的吃法是:在香油、蒜泥的基础上,添加耗油、葱、芹菜碎、香菜、香醋、小米辣、辣酱、腐乳、花生碎、芝麻等。

不少店家提供的自助式油碟,还包括干碟,可根据个人口味自由组合。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1)

3

环境篇

对于吃火锅的环境氛围的选择,成渝两地也有差异。

重庆火锅

重庆是个充满江湖气的城市,所以诸如“重庆火锅50强”一类的榜单中,向来不缺乏各种开在犄角旮旯的小店。

讲究味道至上的重庆人,并不特别在乎用餐的环境是否高档,哪怕是在小巷深处,或是破旧的老旧居民楼里,也能常见到与破败街景不符的、整条街坐满慕名而来食客的盛况。

不管是商业区还是防空洞,火锅店里总能看到重庆人在翻腾的火锅旁大快朵颐,在土锅土碗间吃得油点子四溅,快意恩仇。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2)

成都火锅

而成都,就显得相对委婉内敛了。

爱享受的成都人,偏爱的火锅不仅要味道好,用餐环境与服务质量也在考察范围内。

火锅店的装修,最好能在干净中透露出些许新奇,既有宽敞的大厅又有雅致的包间;服务员最好服务及时有到位,餐前递上消毒湿毛巾,用餐时为客人脱下的衣服罩上防油罩;菜品摆盘有新意,用牛油雕成的熊猫、做成娃娃裙样子的肥牛片、用冰雕容器盛装毛肚鸭肠等,总能吸引大批爱新奇的成都人趋之若鹜。佐餐时的花样同样不少,吃火锅顺带看个变脸,也不算新鲜。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3)

当然,成渝两地的火锅也有许多共性,比如我们对火锅谜一般的满腔热枕。

对于川渝人民来说,为了吃到一家好吃的火锅,等位两三个小时都是常态,从下午四点就开始排队抢位也都算不得什么。

4

涮物篇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4)

在菜品的选择上,也是“川渝一家亲”。

涮物的种类,川渝两地没有明显差别。

除了毛肚、猪脑、腰片、郡花、鹅肠、鸭肠、黄喉、黄辣丁、耗儿鱼、这些特色菜品以外,川渝两地的火锅都有一些特色蔬菜,如:折耳根、贡菜、儿菜等。

折耳根是我最爱吃的蔬菜之一,不过貌似很多人不喜欢它那股特殊的味道。

川渝地区有不少有趣的菜品叫法:

莲白、包包白即卷心菜,荷心、风火轮都是藕片,玉兰片就是冬笋片,瓢儿白即为上海青......就连莴笋也有学问,带叶子那一段换做“凤尾”,莴笋头则为块状和片状,算作不同种类。

外地人也常发生因为弄不清楚菜单,看着端上来的菜品瞠目结舌的情况。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5)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6)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7)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8)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19)

4

饮品篇

火锅的辣,促成了搭配火锅的饮料的繁多种类。除了在全国常见的碳酸饮料、果汁、凉茶、啤酒等,重庆还有特有的老荫茶、秘制酸梅汤;成都人更爱喝四川本土生产的“唯怡豆奶”,再吃上一碗凉丝丝的红糖冰粉。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0)

5

小吃篇

会吃的川渝人民,当然不会满足于只吃“火锅”,火锅店里的小吃也是五花八门。红糖糍粑、现炸酥肉几乎是每桌必点,飞饼、酒糟汤圆、红糖锅盔等都是超高人气的爆款小吃。川渝人民的小吃不仅能调换口味,更是以甜解辣,缓解肠胃压力。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1)

02

广式打边炉

和川渝火锅的浓艳相比,广式打边炉完全是一个清淡的极端。

传统广式打边炉以清水汤底为最常见,在家中就好进行。从市场上买现杀的鸡或鱼等肉类,回家切成合适的大小;再准备一些青菜,烧一锅清水;用熟花生油、生抽加葱姜丝调一个最简单的蘸料,一桌家常但丰盛的打边炉很快就支起来了。

但家常绝不意味着随意。广州美食家鲍汁飞说,广州人打边炉强调顺序,因为顺序会影响食材的味道,而这些规矩都是从小在家里养成的。比如菜必须在吃完肉喝好汤了之后再放进去煮,“如果鸡还没吃完就放菜进去,妈妈一定会说你,‘味道都还没出来呢,放什么菜呀’。”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2)

在广东吃打边炉,许多店家会让服务员代替食客烫煮食材,为的是保证不同的食材都能获得最佳口感。

广州的打边炉,甚至像蛇和蟾蜍这样的“生猛”之物也通通可以入锅!有一种蟾蜍火锅,包括一个古怪的部位“蟾蜍扣”,也就是蟾蜍的胃。蟾蜍有微毒,被广州人认为能在夏天清凉败火,“以毒攻毒”。这是仅仅在广州才能有的体验。

03

云南野生菌火锅

前年夏天和同事们一起去缅甸,回上海那天,在昆明转机的时候,遭遇航班取消,滞留在昆明一晚。

但大家居然都挺开心的——因为那晚吃到了超鲜美的云南野生菌火锅!

自四月中旬第一场雨后长出“头水菌”,直到11月都是出产野生菌的季节,夏季正是最旺季。昆明有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走到门口,就能感受到菌子的香气。走在牛肝菌的摊位之间,就好像走进黑巧克力蒸发的烟雾里。

野生菌火锅实际是当代旅游兴盛后的产物,过去云南人更习惯将菌子用油炒着来吃。但这样的旅游美食反而促使本地人去探索能够激发出菌子鲜味的方法,创造出更为合理的野生菌火锅。他们认为,一锅烩地将菌子下锅,那完全是暴殄天物的行为,一定要调配菌子的种类,让菌子的鲜香有层次地释放出来。像是牛肝菌这样气味温和地菌子就适合做主角,辅以青头菌、鸡油菌、铜绿菌和竹荪来做配角。煮出来的菌子青黄、洁白与金色相间,口感也是绵软和脆嫩都有,这才是完美的菌锅应有的样子。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3)

夜晚的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食客围坐在野生菌火锅旁。

04

老北京铜锅

火锅乍听起来原料简单,但其实学问高深,对单一食材有着极高忠实度的北京铜锅涮肉就是一个例子。

我出生和成长在川渝,后来又到魔都求学和工作。老北京涮羊肉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何鲜羊肉和冻羊肉之间会有如此迥异的口感,冻羊肉为何会有卷儿和折片的不同形态,为何铜锅炭火的味道就要略胜一筹。

有一次,在一家隐于前门闹市的老北京涮羊肉餐馆,在老板的指导下,我第一次试着如何循序渐进去欣赏涮羊肉的好——先蘸盐去尝羊肉奶香的本味,再裹着自制的韭菜花酱去感受肉汁的鲜甜,最后才和复合麻酱调料结合,并且是把麻酱倒一点出来放在羊肉上。当羊肉的香、豆腐乳的甜、虾油的鲜和麻酱的醇都一起在舌尖上迸发,我感觉过去岁月里的涮羊肉都仿佛白吃了。

05

港式花胶鸡火锅

我现在生活的地方上海,不是一个有着专属火锅文化的地方。但这里火锅店遍地开花,正是这个城市的有趣之处。

在上海,火锅不是一个狭义的特指,而是一种包罗万象的饮食方式。无论是贵州酸汤鱼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河豚火锅,又或是泰式火锅、日式寿喜锅等其他亚洲地区的火锅,甚至瑞士的芝士火锅,这里都可以找到。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4)

配酒的寿喜锅更有味道。

最近吃了几次港式花胶鸡火锅。它来自香港,却在上海被普及开来,将火锅推向一种奢侈化的饮食方式。

花胶鸡火锅的卖点就是“高端”,无论是用餐环境、服务、餐具、食材、配酒都比其他火锅店更讲究。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5)

港式花胶鸡火锅是现在上海最火的中高端火锅类型。

写在最后

热爱美食的人,生活也多了很多滋味。

阴湿的冬日,需要比平常吃得温热些,所以就要吃温补的羊肉、吃热气腾腾红红火火的火锅;而夏日闷热的酷暑中,则来点酸的能让人神清气爽。原来爱情里的嫉妒叫做“吃醋”,生而为人所经历的疼痛与艰难叫做“吃苦”。美食中的语言,何尝不是人生的语言。酸甜苦辣原本是味觉体验,也是人生体验。

食物带来的愉悦让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在人生与事业遭受挫折时找到了一处避难所。那些被放逐的、流亡在外的失意之人,都能从吃食中找到慰藉。

生活是苦的,食物却能带来丝暂时的甜。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个人的命运由专制的帝国君主决定,事业、名声可能因为某人的心血来潮就毁于一旦。在这样的环境中,食物是很安全的享受,你可以毫无恐惧地在其中放松自己。诗人苏东坡就是在仕途失意、数次贬谪之后,才开始亲自躬耕陇亩、洗手烹鲜——苏东坡原本就是四川人,所以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是个美食家了。

没有人比一个吃货更懂得“活着真好”,“生活真有滋有味”的了。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火锅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个江湖,是人类最热烈的伙食。

我们为什么如此爱辣?因为在风卷云涌肆意畅快的辣味国度里,我们总是能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哭中带笑,最后转悲为喜。

江湖从不遥远,只要你开怀吃辣。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也摩拳擦掌,准备出门吃顿火锅?

火锅交流中心(火锅江湖)(26)

分享时刻

你喜欢哪一种火锅?

在留言区给我留言吧~~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悠悠酱,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猫猫狗狗,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锅重度爱好者。不高冷,却很有态度。世界或许冰冷,内心依然温暖。公众号:陪你走过漫长岁月(ID:sunshine_phuket)。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