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教育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当日下午,四十余位与会代表赴南洋模范中学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亮点与“四史”学习教育成果。
南洋模范中学建校以来继承红色基因,坚持育心,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培育具有“青锋精神、模范追求”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向参加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代表介绍学校情况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简称南模中学),是国内知名的百年名校。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中院、外院(南模中学前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新式公立中小学;1959年,南洋模范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后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的第一批重点中学;2005年,学校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百余年来,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时刻和祖国命运相系、一直勇立时代潮头。3万多名毕业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回顾历史,南模中学无疑是拥有“爱国情怀、红色基因”精神财富的“富二代”;新时代,学校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上好每一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模范”大课,更要努力做传承中发展的“创二代”。
不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富矿
立“南洋”求“模范”
南模中学源自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外院。南洋公学的建立是近现代国人自主发奋图强、“科教救国”的产物。1927年学校更名为南洋模范中小学,加上“模范”二字,是说应该用实事求是的信念作出模范的作用来。南模中学自建校起,就深深打上了“醒狮眀志 模范立校”的烙印。不忘初心,回望南模中学百余年来从科教救国到科教兴国的点滴“足迹”,能够更好地激励“科教兴国"到"科教强国″学校新时代的模范追求。
从“救国”到“兴国”
1927年著名音乐教育家沈叔逵校长重写校歌
1927年,校长沈庆鸿先生为南模中学再作校歌《醒狮歌》。此时学生多以科教救国、实业救国为己任。1945年1月,南模中学在校学生夏禹龙、徐月香在校期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二月,上级党组织决定成立南模支部,夏禹龙任支部书记。在艰苦岁月中,南模青年先锋顽强奋斗,不断进取,并传承发展这种精神。截止到1949年5月,南模中学地下党组织发展党员135名,组织了“号角社”、“晨钟社”等进步社团组织。进步学生积极开展迎接上海解放的活动。徐家汇解放的第一天,学校的宣传队就上街宣传共产党的城市政策的“约法八章”,为上海的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50年4月,高一青锋社学生集体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主席:我们办了个壁报,题名为青锋,以便有组织地确立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在新中国的文艺界上,燃起一把鲜红的火炬。1950年4月,毛泽东主席欣然题名“青锋”(寓意“争做青年先锋”、勉励“手执青锋卫共和”)。
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学生壁报题名“青锋“
学校一直坚守中国心、江南情,走海派路、行报国志。其中邹韬奋校友被誉为“无产阶级杰出的文化战士”,王选、厉以宁、姚明校友名列改革开放40周年100名杰出贡献人物”,董建华校友荣获“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李道豫校友荣获“外交工作杰岀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校友中有55人73人次获评国内外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高达40人次,院士校友中不乏新兴学科、技术在中国的奠基人和先行者。例如,中国植物病理学科的奠基人戴芳澜院士;中国高空高速歼击机主要技术负责人、两院院士顾诵芬;中国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硏制参与者之一的两院院士何祚庥。
创新新时代学校德育发展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从管理做起,依托区域化党建大格局,搭建校内校外全方位协同共育平台;从全体教师参与做起,设境导学、课堂育人、课程育人;把握在学生践行,落实、落地在学生全过程的活动与实践。教育自信,引路当代学生走科教兴国到科教强国之路。
治理到位,打造全员参与的育人网络
学校在党委的领导下,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推进“四双育人工作法”。一是党建双覆盖:党委双向设立年级党支部和学科党小组,纵横覆盖成网络。在面上实现支部建在年级组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动整个组室在课程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主阵地上发挥民主理、主体发展的作用。在条上实现党小组扎在学科组上,带动学科组在学科德育、课程思政主战场上发挥全面全过程发展的育人作用。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学校和谐奋进和教育教学育人攻坚的“双核动力”。
二是共建双联动:党委与民盟、民进支部开展共建,形成学习交流、组织建设双联动模式,以达成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三方起担当职责,一起创先争优,一起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学校有多位民主党派老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等重要工作。
三是区校双扶助:在区域化党建大格局的基础上,在党建促进会平台上,学校和共建单位合作,共同扶助、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例如,共建单位龙华烈士陵园给青马班的学员们开设了沉浸式的“微党课”。南模中学学生深入到天平街道、徐家汇街道、斜土街道的各社区参与慰问孤寡老人、春节文艺展演以及岀黑板报等各项社区活动;在徐汇艺术馆、宋庆龄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参与引导和讲解工作,也会在暑托班为年龄较小的孩子辅导作业。
四是团建双行动:在团队(社团)活动上行动,在志愿服务上行动。学生在实践中认同,在行动中尽责。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67家,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职业体验、爱心暑托班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学校每位同学三年的志愿服务时间平均达到43小时,最高一位同学达到152小时。平均42.5小时,最高小时现有学生社团38个,涵盖了体育活动、艺术涵养、学术提升等多个方面。
爱国入心,搭建全方位时空情感对话
学校和交大出版社合作,出版校史校本读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在抓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同时,还推出了“党员教师进课堂上思政”强化版项目,结合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历史时间节点,组织党员教师集体备课,有机融入金山区第一位共产党员李一谔等烈士校友红色文化故事,以及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张光斗等院士校友扎根祖国大地的科技报国故事,向学生讲述家、校的人文情怀,展现祖国百年历史中的经验与成就,构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
2003年,学校成立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简称“邓研会班”)开班,后更名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班”)。以党建带团建,党委成员全员参加青马班授课,全力支持学生青马班工作。以青马班为表率,学生组建科研团队,走进社会、走进兄弟校园开展调研,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学生中的思考与探索》《关于弘扬上海三大核心文化以及优化区域特色旅游路线的研究》《关于高中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方案》等一大批有着真知灼见、时代特征的调研报告或研究性课题成果。近年来,学生人人参与课题硏究,2020年结题数目218项。开展南京夏令营、参观著名校友“王选”院士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具有青锋精神、模范追求的南苑学子。例如,2020年12月2日,青马班又以“聚焦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传承南苑立德树人百年”为主题,举行了沙龙研讨活动。
通过教工团教师与青马班学员的交流互动,既激发了南模中学教师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做出新的贡献。又让青马班的同学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上海的快速发展与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密切相关,进一步强化了“四个自信”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从而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青马班沙龙研讨活动
传承到点,融入全过程五育并举发展
新生入学,学生要品读校歌、学唱校歌;社会实践,学生要参观上海交大博物馆等历史印记;清明时节,学生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学长……通过部门联动,发挥学校国防教育特色,与上海航天局联手打造“青锋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本课程。
学生志愿者活动
五育并举、融入学校篮球教育、交响乐教育特色,例如,南模杯篮球赛自1982年开赛以来,至今已有39届,每届班班参与,分男女两队,每届比赛都要进行百余场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肆意挥洒青春荷尔蒙,“野蛮体魄、文明行为”。南模中学的社团采取社长负责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并由团委社团联合会统一协调和管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发展自我,每年热火朝天的社团巡礼和社团文化节活动、辩论社主办的“紫藤杯”辩论赛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学校建有校园“智慧源泉”“紫藤书香”“五育并举”等校园景观,随处可以看到校训石、主题雕塑、名人题字。南模中学把校园环境作为教室、社团、社区家庭以外的第四课堂,设境导学、环境育人。四类课堂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学校在做好硬环境的同时,将校风、教风、学风的培育和养成作为“软环境”建设的重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通过黑板报、班级班屏等形式在校园内开展多角度的德育宣传,通过校园公众号、学校官网等新媒体的形式,将德育融入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日常生活。
音乐党课
史鉴初心,模范育人。新时代的南模人一定会高举“青锋精神模范追求”的大旗,继续敢当学校育人的排头兵、勇做先行者。
作者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
编辑:赵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