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柯察金的“华丽转身”]

李宗伦

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俄罗斯人与前苏联系列文章第21篇

编者按

赵全胜《海外看世界》主编:

俄乌战争可以说是2022年影响全球的头等大事,而1990年代发生的苏联解体又是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入研究俄罗斯与前苏联“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可以做为理解当今俄罗斯内政外交的一把钥匙。为此我们再次邀请旅居俄罗斯多年的李宗伦先生为我们撰写了题为“俄罗斯人与前苏联” 的系列文章,以每天一到两篇发出的形式和广大读者分享他的观察与思考。

[保尔·柯察金的“华丽转身”]

李宗伦

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俄罗斯人与前苏联系列文章第21篇

莫斯科新处女公墓埋葬着一个中国人熟知的“苏联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我每次去那里参观时,都要在他的墓前驻足良久。墓碑下方的红军帽和一把战刀,浓缩了保尔·柯察金不平凡的一生。他是苏联时代的英雄,是当时苏联青少年崇拜的“时代楷模”和“人生榜样”。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一边倒,“全盘苏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乎成了中国青少年的“必读书”,对中国这一代人的世界观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经典话语,几乎成了中国青少年的人生“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很多那个时代留苏的老留学生,至今还能用俄语背诵。

苏联解体了,这位“苏联英雄”的命运如何了?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1)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2)

奥斯特洛夫斯基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所追寻的目标也不再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跌下了“神坛”,他的“名言”也从学校的教科书中被“移除了”。

但失去了“共产主义战士”光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他在今天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了从“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英雄”到“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的“人文典范”的“华丽转身”。在俄罗斯,以奥斯特洛夫斯基命名的基金会成立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奖金出台了。这是一个专门支持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和老人的基金会。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奖励取得的成果的残疾人和激励新的成果,寻找有才华的残疾人,发挥他们的作用,全面的援助和支持残疾人,以取得成就的残疾人为榜样,对儿童和青年进行教育,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文化的成功做努力”。基金会的负责人说:“在苏联时期,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一位为党和人民幸福事业不屈不挠的战士,他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当时每个小学生都必须读。而现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成为一个战胜了疾病的残疾人,所有的残疾人应该以他为榜样。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俄罗斯时期,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都不会倒下。”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3)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每个学生的“必读书”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4)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口述“写作”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5)

奥斯特洛夫斯基顽强与疾病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因苏联的解体而消失,他褪去了“革命”的光环,增添了“人文”的色彩。他的形象又重新闪亮,成为“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的楷模。

位于莫斯科特维尔大街14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博物馆,是我们经常举行活动的地方。我也亲历了这个地方从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的故居到“残疾人文化中心”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文基金会”的变迁。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6)

于莫斯科特维尔大街14号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博物馆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乌克兰人,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也是在苏联内战时期乌克兰的红军与彼得留拉,邓尼金的“白卫军”进行战斗的故事。

现在乌克兰当局,不但全盘否定二战和卫国战争的历史,把希特勒称为“解放者”,把乌克兰纳粹头子班德拉奉为“国父”,还进而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把当年乌克兰的“白军”首领彼得留拉,邓尼金称为“民族英雄”。于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当然是在劫难逃。这位乌克兰籍的“苏联英雄”,被污蔑为“民族的败类”,“乌克兰的叛徒”。所有有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痕迹”,一律从乌克兰国土上抹掉,书籍禁止出版,博物馆被关闭或更名,塑像被“侮辱性”拆除还泼上红油漆,故居被关闭,活动和讲演过的场所摘下纪念牌……他们要彻底摆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幽灵”,把他的“名言”说成是一种“荒谬疾病”患者的“妄语”。乌克兰当局的“去苏联化”,“去俄罗斯化”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连普希金,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雕像都无法幸存,何况是一个残疾的作家呢?但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乌克兰的影响力也让乌克兰当局担忧,毕竟这个正统“乌克兰人”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他家乡的几代人。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7)

在乌克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塑像被拆除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8)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塑像被拆除,底座被泼红油漆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9)

套上绞索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10)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纪念碑在乌克兰被拆除

其实普通的乌克兰人并没有乌克兰政府那么极端。苏联解体初期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我记得1999年,中国的电视工作者在乌克兰基辅电影制片厂协助下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乌克兰的电影工作者对这部片子的拍摄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在乌克兰家喻户晓且深入人心,演员的表演热情投入,得心应手。这部由乌克兰协拍的中国版的“苏联经典”,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开创了中国电视剧的四个“首次”:首次中方全资,首次由外国经典文学改编,首次全片境外拍摄,首次全部由外国演员演绎。中方摄制组除了感受到乌克兰电影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高标准的专业技能之外,也感到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和感觉。他们说,这是一部永不过时的作品。

李宗保是谁 李宗伦保尔(11)

中国版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报

2000年2月,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北京首映,乌克兰四个主要演员到中国进行宣传活动。我受中方摄制组之托,到莫斯科机场接他们转机到北京,我看着眼前的保尔,冬妮娅,朱赫来和丽达,虽然他们没有化妆,但我的感觉和我在读这部小说时,脑子里出现的人物形象一摸一样。同时,我感觉到,他们和俄罗斯人没有任何区别。

二十几年过去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相信,这两个同文同种,同宗同教的民族,不会永远自相残杀,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弗拉基米尔大公,有共同的发祥地“基辅罗斯”,有共同的种族“东斯拉夫”,有共同的宗教“东正教”,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长相一摸一样的,外人根本无法区分的民族曾经有一个共同的祖国—“苏联”。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