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朝代更替之时,往往都会诞生大批将星,他们或出身世家、或出身平民,历经无数次沙场征战,方才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他们之中有的人因为武艺高超、一身虎胆而被称为虎将,有的人因为智计百出、谋略过人而被称为智将。除此之外,还有些武将的武艺和智谋都称不上顶尖水准,但是运势却相当不错,经常打出不错的战绩,被世人称为福将。唐朝的程咬金正是福将中的典型人物,他的三板斧可谓是家喻户晓。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1)

程咬金形象图

一、 正史中的程咬金和演义中的程咬金

1、 骁勇善战的程咬金

程咬金在正史钟往往被称为程知节,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了李勣和秦琼的前面。他出身官宦家庭,武艺高强,善于马槊。马槊可比大斧讲究多了,制作一件合格的马槊需要用几年的时间,先得选用上好的材料,然后得用各种复杂的工艺,再经过费时、费力的一整套流程方才有可能制成,一旦哪个环节出点差错,都会前功尽弃。

在隋唐时期,能够拥有一件马槊绝对是家境殷实的表现。如果还能掌握马槊的使用方法,那就更加难得了,首先得需要一身扎实的骑术,其次还得有名师教导。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2)

马槊

程家从程咬金的曾祖父开始就担任大官,到他父亲时,一度做上了济州大都督。这样的家庭环境方才支撑他学会了马槊。他除了有这种常人不会的武艺本领之外,还有清晰的头脑。自从王薄揭竿而起后,盗贼烽起,地方不宁,他为了保护乡里,拉起了队伍。后来李密崛起,他看准形势,带着人马跟着李密干,被李密倚为心腹爱将。直到李密垮台,他才因形势所迫向王世充投降。

王世充对他算是极好的了,但是他通过和王世充的接触,认为王世充这个人差了点人君气度,难成大事,他就和秦琼一起转投到了李唐。要说有能力的人到哪儿都发光,他跟着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深受其信重。他在秦王和太子之间始终坚定地站在秦王一边,并且力促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秦王夺取大权。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3)

隋末群雄割据图

2、 莽撞滑稽的程咬金

比起正史中的程咬金,演义小说中的程咬金堪称一部喜剧。他原本因家庭贫困而靠贩卖草耙为生,结果被尤俊达三言两语忽悠着去劫皇纲。劫皇纲本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他还很可爱地对着官军自报名号,也是他福运好,官军误将其名听成了牛金,方才让他躲过一劫。

不过却也因此惹出一堆事端,就在官方还在紧密搜捕他所谓的牛金时,他竟然还乐呵呵地跑到靠山王的驻地索取钱财,结果把一众兄弟全部牵扯进来,促使贾家楼四十六好汉结义反隋。一伙人占了瓦岗之后,他更是福运罩身,随便探个地穴,就发现了皇袍等物,由此他被众兄弟推举为混世魔王。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4)

尤俊达算不上英雄好汉

适逢隋朝势微,各地烽烟四起,瓦岗军在众好汉齐心协力之下出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就连官军中的裴氏父子都加入了瓦岗军,五大三粗的程咬金竟然还娶了裴元庆那貌美如花的姐姐。后来,贵族出身的李密也加入了瓦岗军,程咬金本来就觉得这个混世魔王做得不够痛快,很爽快地把位置让给了李密。偏偏李密又是个志大才疏的主,程咬金和众位兄弟对李密是越发感到失望和心寒。

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程咬金和秦琼等人投到了李世民麾下,他虽然武艺一般,但是胜在有各种光环加身,不仅没有受什么伤,还立下了不少功劳,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估摸着也是因为他的这种乐观的心态,他一直活到了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在位的时候,享年一百多岁。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5)

混世魔王程咬金

二、 程咬金的三板斧

1、 三板斧的来历

既然程咬金在演义中的人设是莽撞滑稽的,那么他在正史中所用的马槊就显得和画风格格不入了,毕竟马槊是一种很有猛将范的武器。故而,注重力量的板斧就取代了马槊,成为程咬金的武器。武器既然有了,那就只剩下招数了,总不能说把板斧当马槊用。

可是程咬金又没什么家学,怎么让他掌握板斧的战技呢?就算是演义小说,叙事逻辑总得有保障。不管是剑术还是刀术,都会有适合武器特点的战技,而且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和钻研才能掌握的,正史中的程咬金就是这样一步步掌握马槊的战技的。演义中的程咬金已经没有条件再来按部就班了,只能速成。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6)

板斧

尤俊达为了将程咬金培养成一个更好的搭档,给他寻了一把重达六十多斤的宣花斧,并且耐心地教他如何使用。可惜演义中的程咬金就是憨货的代名词,压根就不是学习的料,老师累个半死,他不仅一点感觉没有,还什么都没学到。

没办法,演义小说只能给他安排一场奇遇,就像"武状元苏乞儿"那般,由一位老神仙进入到他的梦中,给他传授斧法。可惜他终究还是需要在喜剧的路上走下去的,就在他学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尤俊达这个挨千刀的不小心把他给叫醒了,神仙所教的斧法,他也只掌握了三招。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7)

没办法,气质需要

2、三板斧的发展

喜剧之所以为喜剧,是因为有很多让人发笑的笑点。程咬金既然记性不好,那么在使用三板斧的时候就需要嘴和身体协调运作。嘴里得把招数喊出来,才能让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招俗称“劈脑袋”,双手拿着板斧迅猛地从上往下劈,这一招讲究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因为战场上的武将在PK时,往往不会一上来就使出全力,高手过招讲究一个知彼知己,得先尝试着找出对手的破绽,程咬金反其道而行之,上来就是一斧头,一招败敌的几率很大,就算赢不了,还有招。如果敌人拿武器格挡住了第一招,那么程咬金就会祭出第二招,俗称“鬼剔牙”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8)

拿锤子的都是“大哥”

这一招讲究一个变,按常理来说,武器都是刃部伤敌,程咬金却把斧头收起,然后用斧柄反挑,攻击敌人头部,如果敌人反应不够快的话,那么就会被程咬金伤了要害。就算敌人后仰避开了第二招,程咬金还有最后一招,俗称“掏耳朵”。这一招讲究一个承上作用,敌人后仰之后势必会起身,但是只要一起身就会迎来程咬金的横扫,这种情况下,敌人是很难躲开的。

三招一出,大部分的敌人都难以招架,如果能够招架的住,就说明敌人是武艺非凡之辈。这个时候,程咬金就会"风紧撤乎"。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常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来代指黔驴技穷的原因。随着演义故事的传播,人们愈发喜欢程咬金这个"活宝",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三板斧也因此成为了他身上一个鲜明的标签。

程咬金为什么只学会了三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什么来路(9)

总得有一个“活宝”

结语

程咬金虽然在正史中的形象也很出彩,但是他在演义小说中的形象更具有受众性。诸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之类的故事广为人知,这不得不说是程咬金的另一种"奇缘"。演义中的程咬金如果使用的是马槊,那么他就成了一股混搭风,人是喜剧的,武器却是如同罗成那般一本正经的,就会很难让程咬金有现在这种知名度。三板斧可谓是给他量身定做的一般,无论是武器本身,还是配套的招数,虽然达不到高精尖的水准,但是很配他的气质,能够成就出一个不一样的他。

参考文献:

《新唐书》

《隋唐演义》

《资治通鉴》

,